“平安”清明!預約祭掃、雲祭掃等成長沙今年清明節新亮點

伴著綿綿春雨,清明節悄然而至。當疫情遇上清明,更多的市民展示了不一樣的“清明祭掃打開方式”,通過網絡共祭、雲祭掃、代客祭掃等新方式,用同樣的緬懷、思念情意,共同築牢星城的“防疫戰線”。連日來,記者走訪市內各墓園,在更清明的“清明鏡頭”下,感受與以往不一樣的清明新風。

“清明鏡頭”1

量體溫、“預約碼”不可少

“請測量一下體溫,並出示預約二維碼。”今年,每位前往墓園進行清明祭掃的市民,都要在入口接受量體溫、掃預約碼“雙重考驗”:在測完體溫後,志願者拿起掃碼器,掃取入園祭掃者手機上出示的二維碼,“滴”一聲後,掃碼顯示,預約碼成功讀取,此時,祭掃者才能順利入園祭掃。

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祭掃,全市各殯葬服務單位均實行按日分時段預約祭掃。沒有預約的不安排祭掃。市民需通過全省統一網絡祭掃平臺“雲上清明”微信公眾號和各殯葬服務機構預約電話進行預約。

“平安”清明!预约祭扫、云祭扫等成长沙今年清明节新亮点

上週末起,長沙各墓園不斷迎來有序祭掃人流。記者在現場感受到,不聞鞭炮聲,只聽“滴滴”音,伴隨著不斷響起的輕輕掃碼聲,祭掃群眾有序進入墓園。

“預約祭掃不僅有利於疫情的安全防控,帶來墓園祭掃的井然有序,也化解了以往因人流、車流疊加導致的交通擁堵。”市民政局負責人說。

記者在長沙瀟湘陵園、長沙金陵城市墓園、湖南革命陵園等墓園周邊看到,往年擁堵的現象今年不復再見,陵園內外交通秩序井然。

“清明鏡頭”2

春雨霏霏,感謝你“代”我墓前盡孝

日前,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唐人萬壽園的禮儀師周陽、李博,手捧菊花來到蔡女士父母墓前,鞠躬致禮、清潔墓位、擺放祭品、敬獻鮮花,替因疫情無法及時返長的蔡女士表達思念。看到他們拍下的祭掃全程小視頻和照片,電話那邊的蔡女士哽咽著連連謝謝。

疫情阻擋不了親情,今年清明節前,長沙各墓園紛紛推出代客祭掃服務,傳遞愛心、孝心,讓冰冷的墓碑有了愛的溫度。

“今年預訂代客祭掃的市民明顯增多。”今年啟動清明祭掃以來,唐人萬壽園代客祭掃的預訂量已超過600次,日均最高的一天超過100次,預訂者多為因疫情耽擱返鄉祭掃的市民。而去年清明期間,預約該墓園代客祭掃服務的僅100餘例。

在長沙市殯葬事務中心下轄的長沙金陵城市綠化墓園、明陽山福壽苑陵園,長沙瀟湘陵園等墓園,今年選擇代客祭掃服務的市民也顯著增多。

“今年清明勿還鄉。”當新冠肺炎疫情遇到清明節,這樣的特別倡議不斷髮出。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特殊時期以特別的方式祭掃,讓今年清明更文明、清朗,“藉助網絡、視頻等現代化手段祭掃,即使不在現場,深情並未消減。”

“清明鏡頭”3

山高水長,網上“雲”祭情深幾許

跨越時空,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搬遷”到網絡上,隨時隨地可祭奠緬懷己逝親人。今年清明節前,這一“雲祭掃”新模式成為不少市民的祭掃新選擇。

市民李偉常居澳大利亞。今年,他在唐人萬壽園微信公眾號的網絡“雲祭掃”專區,為自己的父親建立“網上紀念館”,供上照片進行網絡祭拜。

在唐人萬壽園“雲祭掃”服務中,市民通過手機,不僅可以進行在線祭拜、發表追思等,還可以通過“全景3D技術+全景VR功能”,身臨其境開啟一次全新的網絡祭掃體驗。

今年因疫情原因,清明節前無法返鄉的市民吳女士,也特意在省民政廳開通的“雲上清明”微信公眾號上,替過世父親建了一個紀念館遙寄哀思,“雖然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寄託的卻是真實的情感。”

“清明鏡頭”4

網祭先烈,感受跨越時光的家國大愛

“雖然在網上,但我依舊能清晰看到劉守玟的墓碑,看到她長眠的地方,給她獻花,就像真的來到墓碑旁一樣……”長沙市稻田中學校友會秘書長譚映天,慎重而緩慢的“輕拭”電腦屏幕上無名女兵劉守玟的墓碑,並通過網絡獻上幾束“黃菊”表達祭奠之情。往年的清明節,她都會前往湖南革命陵園,現場進行祭奠,但今年,因疫情原因,她選擇網祭的方式。

今年清明期間,弘揚家國情懷、致敬抗疫英烈的網上共祭新風正持續升溫。

3月30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雲祭掃線上平臺通過“長沙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湖湘英烈”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雲祭掃包括獻花、紀念視頻、英烈紀念牆、聲音紀念館、感念寄語等內容。目前,在其聲音紀念館裡,一一收錄了夏明翰、陳毅安、左權、尋淮洲、王爾琢等革命先輩,張輝、宋英傑、董銳等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壯烈犧牲的英雄們的家書、事蹟音頻。截至目前,平臺訪問人次已超過5萬人次。

在“雲上清明”微信公眾號上,“人民英雄祭祀”“抗疫英烈祭祀”版塊下,獻“花”者、留言者絡繹不絕,紛紛表達對英雄、英烈的追憶之情。截至目前,該網上祭祀紀念館訪問量已超過20萬人次。

而在長沙市“網上祭英烈”平臺,全市中小學生用一句句飽含深情的留言,紛紛表達對英烈先賢的崇敬和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