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吶,一課生字要抄3個小時!

最近家長圈流行一句話:“停課不停學”有三寶,wifi、電腦、打印機。網上學習以來,家長和孩子之間,已經從焦慮孩子要用電子產品的內部矛盾,變成了家長有海量作業要抄寫的外部矛盾,尤其是小學中低年級的家長,幾乎要代辦孩子作業的抄題工作,這個時候,如果聽說誰家裡有臺打印機,簡直堪稱學習裝備中的戰鬥機。吐嘈聲中,有一位家長悄悄跟我說,抄了一段時間的作業,她突然有點明白為什麼兒子平時寫作業那麼艱難了。

她的兒子正在唸小學二年級,作為中低年級的學習,知識點並不複雜,更多的是打好基礎,建立良好的學習規範,所以語文作業經常需要抄寫生字,一課生字通常每個字抄寫五遍,聽起來數量並不多,但是老師對於這樣的作業,通常會要求比較高,佔格、筆順、字跡等等,所以不到五十來個字,她的孩子誇張的時候甚至需要3個小時還完成不了!從前她一點也理解不了,單純的抄寫,又不用想,有什麼難的,孩子每次一到這項作業,先要花半個小時抱怨,然後再花一個小時慢騰騰地把字寫完,絕大部分時候寫的還不合格,還要修改甚至重寫,就這麼一項每天的例行作業,要花三個小時以上,後來只要是和寫字有關的作業,孩子都是一副”我不會“的狀態,無論我這位家長是鼓勵他,還是盯著他,還是懲罰他……不管用什麼辦法,孩子的回應都是我不會,我做不到,我不行,所以每天晚上開始語文作業以後,家裡就瀰漫著一股絕望的氛圍。而經過這段時間替孩子抄題,尤其是抄語文作業,這位媽媽跟我說了一句話:誰要是讓她把好不容易抄完的題擦了重寫,她拼命的心都有!

其實孩子面臨的任務真的沒有我們看起來的那麼簡單,相反,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在不斷地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而對於有一些孩子來說,這些艱難的時刻,他們大多是孤立無援,他們和問題待在一起,而父母老師站在對立的那一面,他們曾經嘗試過努力去解決,但是發現無論如何都很難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認可,他們嘗試過給家長髮出信號尋求關注,但是沒有得到回應,他們可能還嘗試了反抗鬥爭,結果換來的是責罵和懲罰,他們嘗試過用激烈的對抗將受傷的感覺報復給家長,最後換來更為強烈的鎮壓,這個時候,孩子就放棄了,他覺得自己不可能有所歸屬,也不想別人對自己給予任何希望,感到無助又無能,當努力也徒勞的時候,這樣的孩子行為的目的就是自暴自棄。

王瑩老師的書《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效能手冊》是這樣說的:

第四種就是自暴自棄。當父母對孩子極度失望,感到要放棄的時候,孩子的行為目的就是自暴自棄。自暴自棄的孩子已經完全喪失了在好的世界裡去努力的意圖,放棄了追求歸屬感和一席之地,他把自己從好的世界裡完全驅逐出去,他也讓父母、老師、同學覺得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人。

對於自暴自棄的孩子,父母要用放大鏡去找他身上點滴的進步,去找他的一點點努力,如一個孩子語文考了12分,老師說:“你怎麼才考12分?”他說:“我根本就不愛學語文,我沒認真學。”老師說:“你沒認真學就能考12分,說明你在這方面很有潛質。”後來這個孩子考了20分,老師又說:“你稍微努力一點,就多考了8分,太厲害了!”這就是用放大鏡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努力,孩子會因受到鼓勵而重新燃起希望。

當孩子說我不會的時候,有一些孩子是希望來吸引家長的關注,但是有一部分孩子,比如我前面講到的這位小男孩,他的媽媽會發現,用盡各種辦法,孩子還是會覺得自己不行,並且會激怒你、傷害你,希望你走開,不要管他。作為媽媽,當然想要能幫助孩子,但是孩子的表現卻讓家長感覺到無能為力,非常沮喪、無助甚至絕望。自己費心費力,孩子卻毫無反應,也毫無改進,甚至還有倒退。可是,孩子的心裡,真的希望這樣嗎?沒有一個人願意真正放棄自己,雖然孩子的行為表現十分消極,看起來放棄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但是他心裡真正想說的卻是:不要放棄,請看到我微小的進步。

幾乎每一個自暴自棄的孩子,都經歷過老師或家長在某一件事情上長時間的打擊。當孩子做的不夠好的時候,成人很容易用懲罰、指責的方式去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而忽視孩子細微的優點和進步。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曾說過:”我們把目光投向哪裡,孩子哪裡就會得到發展。“如果我們把80%的精力放在孩子20%的缺點上,孩子的缺點就會變多,而如果我們把精力放在80%的優點上,孩子的優點就會變多。對於自暴自棄的孩子,尤其是如此。

1、鼓勵是自暴自棄孩子的心靈良藥。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失去信心的孩子,而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我的朋友們經常說,我鼓勵他了啊,我跟孩子說你一定可以,這個作業你肯定很快就能寫完,但是沒用啊!這不是鼓勵,鼓勵是在孩子即使做的不夠好的時候,能夠去看到他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孩子考試沒及格,可以告訴他在答對的那些題當中,他付出的努力和成果;孩子的字沒有寫好,可以告訴他今天在完成這項作業時,他主動拿起筆開始寫的行為……鼓勵並不是表揚,不是要表達成人對孩子的肯定,就像上級要肯定下級的工作一樣,而是橫向關係中,平等位置上的尊重。

2、便利貼架起溝通橋樑。有很多時候,父母不善於表達自己的鼓勵,尤其是中國文化中的家長,我們可以使用便利貼,將我們對孩子的鼓勵貼在家裡某個地方,或者任何地方,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給孩子寫一張鼓勵便利貼,你會發現對於鼓勵孩子這件事,會越來越自然,而且由於有便利貼任務,你每天都會主動去觀察孩子的優點,慢慢的就會看到孩子真的是優點越來越多。

3、細小步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達到自暴自棄的狀態非一日之功,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態,也不是一步到位,我們需要用細小步驟,就像孩子剛學走路時一樣,一小步一小步,很慢卻穩定地向前走。我們把孩子的任務細化,讓孩子能夠體驗到成功。比如對於寫字困難的孩子,家長可以先示範正確的執筆方法,一次寫一個筆畫,家長寫一筆,孩子寫一筆,在寫的過程中,關注孩子的完成技能掌握程度,隨時調整難度,直到孩子能體驗到成功。當孩子完成一個又一個細小步驟時,就會慢慢放棄”我不行“的信念。

耐心、毅力和愛,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心理營養,一定能等來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