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無德,學校教育的無奈,家庭德育的缺失

“火”了的兩個人梁某妍和許某馨

近日,有兩個人“火”了,但是這個“火”卻是非常不光彩的,遭到眾人唾棄的。

有才無德,學校教育的無奈,家庭德育的缺失


“跑步女”梁某妍,女, 在大家都居家隔離,防控疫情期間,未戴口罩在小區內跑步,社區衛生防疫工作人員發現後進行勸阻,但是梁某妍情緒激動,拒不配合。該女子不但不聽勸告,還大喊“救命騷擾”。隨後民警趕到對其發出了警告,必須按規定居家隔離14天不允許外出。梁某妍的行為在網上曝光後,引發社會關注,所在公司對其辭退處理。

有才無德,學校教育的無奈,家庭德育的缺失


中國留學生許某馨通過其新浪微博賬號@許可馨Nova- 發佈大量關於疫情的不恰當言論引發公眾關注。作為一名出國留學生,許某馨並不符合大家想象中的高學歷留學生該有的素質和涵養,反而在網上發表了很多不當言論,諸如“罵別的留學生是軟骨頭,聲稱自己不做國家螺絲釘,不給國家當奴才。”“能走到今天,一靠爸媽的錢和人脈,二靠蘇州的平臺和資源”、“作為留學生我一點不想回國”等三觀極其扭曲的言論,引無數網友吐槽。

有網友深扒出梁某妍和許某馨的教育背景:

有才無德,學校教育的無奈,家庭德育的缺失


梁某妍的學歷可不低,她於1992年考進華南理工大學,選的是機械工程專業。這所學校可不一般,它是著名的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建設高校,全國四大工學院之一,國內排名20-30名之間,在世界大學的排行榜上位列200名左右。華南理工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是全國前10%的專業,在那個年代,能進入這樣一所重點大學,可以說梁某妍也是一個學霸級的人物了。之後她又到澳大利亞有名的昆士蘭大學進修,專業為信息系統專業,這所學校排在全世界大學的前50名,是可以與清北相提並論的世界級名校。

有才無德,學校教育的無奈,家庭德育的缺失


許某馨的教育背景也是非常的出彩:許某馨畢業於211雙一流的中國藥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唯一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醫藥院校;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就業率最高的院校之一。許某馨還是該校“擬推薦美國德雷賽爾大學實習”的兩名學生之一。

不難看出,兩人都擁有高學歷,可以說都是學霸,而且出身名校,但是在道德方面,卻令人大跌眼鏡,為什麼這樣高學歷的人卻如此“缺德”呢?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學校德育的短板

其實,高學歷,低道德的案例遠遠不止這兩起,諸如留美博士“拉閘”停高鐵、博士攜女友逃票被刑拘,博士霸座,清華碩士偷拍女生裙底等等,這些高學歷的人都接受了多年的學校教育,為何道德水平如此淪喪呢?

有才無德,學校教育的無奈,家庭德育的缺失

其實,學校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非常有限的,學校工作的重心是教學,對於學生的德育,學校主要通過日常的教學、班主任工作、共青團、少先隊活動、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課與課外活動等形式進行,常用的德育方法不過是說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樣教育法等等,雖然有各種的德育活動,但是更多的時候,學校的德育根本無法針對每一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只好用一些規定和要求來約束學生,有些對於德育的考察也是通過試卷的問答,造成了學生筆尖上的道德巨人,現實中的道德矮子現象的出現。

家庭德育的忽視

相比學校的德育,家庭的德育其實對學生更為重要,俞敏洪說:“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雖然有抹殺學校德育功能之嫌,但是這句話確實說明了家庭德育的重要性,我們來細細品留學生許某馨的言論——“自己實現今天的成績,一個是依靠父母的錢與人脈關係,另一個則是依靠蘇州的平臺和資源,感覺自己有幸出生在這個比世界大多數地方都富裕的地方,是一種幸福,至於自己後天的努力,和父母提供的物質基礎比起來,絲毫不值一提。

”通過她的這一言論,我們也似乎看到了從小父母對她是如何進行教育的,扭曲的價值觀,就是來自於家庭教育的忽視。

有才無德,學校教育的無奈,家庭德育的缺失

沒規矩,不成才。沒有原則的父母,教育出沒有原則的孩子。原則和規矩,必須基於正確的價值觀,否則就會和大眾形成對抗,被排斥。有多少飛揚跋扈、驕橫無禮的人都是栽倒在家庭教育的缺失。

給廣大家長的啟示

不少家長認為,這種道德的缺失不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其實,道德不僅僅體現在這些大是大非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足見一個人的修養。

有才無德,學校教育的無奈,家庭德育的缺失


目前家庭的教育大多存在重養輕教、重智輕德、重言輕行的情況,梁某妍和許某馨也為我們廣大家長敲響了警鐘,因為在片面追求高考分數的過程中,孩子會漸漸成長為一個實利主義的冷血動物,非常自我甚或自私,心裡只有自己而完全沒有他人、社會、國家、世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和同事、伴侶,甚至父母的關係都會處不好、感受不到幸福。但是,大多數父母一直到孩子出現很大的問題,比如心理障礙、道德問題甚至違法犯罪時才意識到,比起健全的人格,考上名校其實沒那麼重要!


對孩子的德育,誰應該負主要責任? (單選)
0人
0%
學校教育
0人
0%
家庭教育
0人
0%
社會教育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