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時間丨金融行業分佈式架構轉型發展與趨勢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推動著傳統金融行業進行深刻的業務變革,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進行著全業務流程的重塑,將會極大改變行業格局,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業務體驗。

華為金融行業分佈式應用架構建設方案,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在面對零售客戶轉型與開放銀行轉型過程中,構建所需要應對不可預測的交易業務洪峰和不斷變化的金融業務敏捷化的能力。

∑co時間丨金融行業分佈式架構轉型發展與趨勢

華為中國區政企金融業務部首席解決方案專家 GARP協會認證FRM肖曉鋒


為此,在近日舉辦的#∑co時間#活動中,聚焦“金融行業分佈式架構轉型發展與趨勢”這一話題,華為中國區政企金融業務部首席解決方案專家,GARP協會認證FRM肖曉鋒從銀行IT服務能力為什麼需要轉型、微服務與分佈式架構實現敏捷化開發、華為金融雲平臺助力銀行IT轉型等三個方面帶來精彩分享。

∑co時間丨金融行業分佈式架構轉型發展與趨勢


銀行IT服務能力為什麼需要轉型


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傳統金融IT系統正面臨諸多挑戰——傳統銀行需要建設新一代分佈式架構適應業務的不斷髮展,然而傳統銀行機構不同於互聯網公司,在選擇分佈式架構轉型中將面臨技術路線的選型決策。

華為立足於服務金融客戶多年的經驗,建議金融機構採取雙輪驅動方式構建分佈式架構體系。

一方面,建立業務驅動體系,金融機構可以採取雲原生分佈式架構體系,構建互聯網金融核心,大數據金融應用,直銷銀行等新業務場景。

另一方面,建立技術驅動體系,單純以建設分佈式平臺能力為目的,不預設上層業務應用。傳統業務應用改造逐步上雲,部分業務系統改造為分佈式模式和原有模式相結合,並逐步向雲原生的生態過渡。

但是無論是從哪一個體系出發,在進行分佈式架構平臺建設時,都會考慮如何應對高併發、業務洪峰、業務需求頻繁變更等需求特點。

微服務與分佈式架構實現敏捷化開發


什麼是微服務?“微”有沒有一個量化的指標?多少行代碼算“微”?這幾乎成為了微服務建設中,最難回答的問題。

傳統單體應用側重於一個系統包含各個服務模塊,且服務模塊之間沒有完全解耦,存在一定的耦合,具體耦合層度取決於設計的好壞。而微服務架構則側重於服務拆分,不同的業務主題域由不同的應用承載其服務邏輯,應用之間相互獨立,服務之間實現完全的解耦。通過系統之間的輕量級通信機制實現相互的協作。

“微服務”除了“微”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即“服務治理”,服務治理是當前應用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將服務治理剝離到業務應用開發框架之外,或者是在業務應用開發框架之內。

其核心治理邏輯通常都包含服務熔斷、服務限流、服務降級,服務容錯等基礎服務治理能力。通過服務治理能力的運用,確保微服務在分佈式架構環境下能夠根據業務應用的保障等級,業務洪峰的情況下制定適合業務服務能力的治理策略。

金融行業業務進行拆解,其實均離不開三個要素,即“用戶”,“產品”和“資產”。幾乎所有的聯機交易處理都可以歸結為“某用戶辦理了某個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服務,在辦理業務過程中查詢了資產狀況或驅動了資產的轉移”。

所以“用戶”,“產品”和“資產”是幾乎所有金融交易的共性部分,我們通過抽取這一部分公共業務形成多箇中心,每個中心包含多個微服務模塊,模塊和模塊間進行業務解耦,單個微服務模塊滿足單一職責原則,針對自身業務領域提供原子化服務能力。

∑co時間丨金融行業分佈式架構轉型發展與趨勢

在業務中臺之上是業務應用層,如開放銀行,微信銀行,網貸系統等。這一類系統的工作重點在於編排業務中臺所提供的通用業務處理能力,並加入自己所處理業務的特性部分。通過這樣的分層解耦拆分,很快即可以發現編寫業務層應用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

業務應用的編寫如同進行“樂高”式積木拼裝,所有需要用到的金融業原子服務化能力均已經存在於業務中臺之中。即使遇到一個新發現的原子化服務能力暫時不存在於業務中臺中,也是在業務中臺改造現有的或則新建原子化服務能力,不會影響業務層的編寫,業務層只專注於串聯基礎服務能力即可。

由此可見,當金融業務系統採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構建時,當市面上需要進行新的業務拓展,開設新的業務應用時,開發人員完全可以在1-2周的時間內完成包括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測試分析,編碼,單元測試,UAT測試和發佈的完整過程,實現業務敏捷化。

華為金融雲平臺助力銀行IT轉型


∑co時間丨金融行業分佈式架構轉型發展與趨勢

華為金融雲整體架構圖


金融行業受監管機構對信息安全的要求,普遍採用私有云建設模式。雲計算技術在金融機構的應用,徹底改變了金融機構基礎軟硬件資源的建設方式。通過資源服務化實現自助申請,按需發放;通過IaaS、PaaS、DaaS、SaaS分層,實現資源、基礎軟件、數據庫、業務應用的解耦。

其中IaaS層對傳統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進行服務化封裝,實現按需發放、動態調整、彈性伸縮等特點;PaaS層對常用的中間件、分佈式事務、容器等能力進行封裝,實現對業務應用的支撐和管理;DaaS層匯聚基礎OLTP數據庫、OLAP數據庫、大數據平臺和數據中臺軟件能力,實現數據從產生、匯聚、加工等全數據生命週期管理,並通過數據支撐業務應用不斷優化。

傳統基礎架構在針對一個單體應用進行資源分配時通常包含資源預估、設備採購、系統安裝、中間件安裝、監控代理安裝、業務應用部署、監控運維幾個階段。雲計算採取全生命週期管理策略,無需針對單個業務應用進行基礎資源建設,實現按需分配所對應資源,同時通過已經預設好的基礎鏡像實現基礎操作系統,中間件,監控代理軟件等的快速上線,無需再次進行安裝。


綜合考慮金融雲基礎架構的特點,其核心在於四個方面的能力:

1,軟件定義資源,所有IT資源的分配通過軟件實現按需分配,無需人工干預;

2,所有云計算服務產品化,通過資源門戶展示標準化產品,為雲計算租戶提供類似於商品化的服務模式;

3,服務自助化,所有資源的申請由各個租戶的操作人員通過雲計算平臺服務界面按需自助申請;

4,雲計算平臺包含多個租戶,多個租戶之間資源完全隔離,互不影響。


金融雲基礎架構、微服務、業務敏捷化等,是分佈式架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銀行在數字化時代,為普通用戶提供靈活多變的金融服務能力的基石。

金融云為所有業務應用提供服務化的資源能力,微服務則作為在分佈式架構下,開發業務應用的通用開發模式。在微服務之上,通過對金融業務的拆解,實現金融業務通用能力中心,實現上層業務的快速交付。


面對金融業務快速創新和傳統業務改造的雙重需求,華為金融雲解決方案,以簡化運維、業務快速上線、彈性伸縮、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開放安全七大優勢,助力IT基礎設施從傳統架構向分佈式架構平滑演進,加速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活動預告

2020年,華為中國生態大會進入第十年。佇立十年關口,本次大會將為您呈現全新的生態篇章。因聚而生 舉勢而為 ——華為中國生態大會2020,“華為搭臺、夥伴唱戲”的 “眾籌辦會”模式閃亮登場,誠摯邀請您共同參與,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co時間丨金融行業分佈式架構轉型發展與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