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編程,讓家長不再談“三”色變

家長們一定多多少少有聽過如噩夢一般的“三年級現象”。

二年級下學期還老考滿分的,怎麼現在連90分都難了?

怎麼做作業都坐不住了,動不動就開小差?

之前還吵著要看課外書的,現在翻都不願意翻了?

以前挺乖的,現在怎麼說兩句就開始頂嘴了?

少兒編程,讓家長不再談“三”色變

  不少家長百思不得其解,以為“題海戰術”幫助孩子走出困境,於是課內不放鬆,課外更用功,沒想到效果卻適得其反,孩子的厭學情緒,隨著作業的厚度不斷攀升。

  “三年級現象”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多種因素錯綜一起導致的。

  1.不同於一二年級的讀讀、背背,三年級之後的學習難度增大,對孩子思考力、理解力開始有要求。突如其來的層層難關,讓一些反應慢、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原形畢露“。別人秒懂的知識點,他們還沒消化掉,就又錯過了後面的重點,一堂課下來,系統知識被分解得支離破碎,回家後大腦簡直比作業本還空白。

  2.大多數家長的焦慮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了,為了不讓孩子落後,大家都爭先恐後地“揠苗助長”,超前學漢字、學拼音、學加減乘除,衡量孩子聰明程度的標準,不知不覺變成了認識多少個漢字、一分鐘完成多少道口算題。等到孩子在課堂上學習重複的知識,孩子很容易反感,併產生厭學情緒。

  3.三年級的這個階段,是很多孩子從兒童成長為少年的敏感期,孩子的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過渡,從淺顯的情感外露,自然而然地往內控深刻發展。兒童期被動的學習主體需要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遊戲為主的生活模式需要向學習為主的方向轉變。很多孩子因不適應,而感到迷茫與焦慮。

少兒編程,讓家長不再談“三”色變


  雖說“三年級現象”波及的範圍很廣,但也有不少孩子成功“免疫”。這些孩子並非智商超群,而是普遍擁有優秀的學習習慣。

  有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注意力問題佔65%。因而在所有的學習習慣中,“專注力”的重要性是首當其衝的。反過來說,所有習慣的養成,也都離不開持之以恆的專注——專注力是習慣培養的溫床。

  中國孩子的專注力到底是怎樣的呢?中國教育學會專注力科體組曾對2846名中小學生進行專注力水平檢測,結果出乎了很多家長老師的意料:只有0.5%的孩子專注力優秀,而專注力從程度一般到很差的孩子佔了接近95%。雖然在之後的成長中,孩子的專注能力會得到改善,但仍有將近一半的孩子會與注意力不集中相伴終生,影響未來發展。

  孩子的專注力何至於如此令人堪憂?

  其實放眼周圍,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安排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奧數、英語、游泳、跳舞連軸轉,大多數孩子往往學一門,厭一門,即使技能有長進,但興趣、專注往往呈負增長。長久以往,孩子的專注力會得到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興趣班在精不在泛,孩子若能在某個興趣班的學習中,既能習得知識技能,又能塑造專心致志的優良品質,便是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少兒編程,便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少兒編程,讓家長不再談“三”色變

  其一,少兒編程主要採用專為兒童設計的圖形化編程語言,避免編程學習的枯燥。遊戲化的學習模式,也會牢牢抓住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創作思考中,不知不覺提升注意力與專注力;其二,編程世界裡沒有“差不多”兩個字,只有“準確”。因為一旦程序有誤,結果就無法運行,所以編程的特殊性能讓孩子意識到粗心的危害,並投入更多注意力在編程中,養成專注的好習慣。

  在鍛鍊專注力的同時,編程還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想象力等一生受益的能力。

少兒編程,讓家長不再談“三”色變

  酷叮貓——5-17週歲青少兒在線編程教育平臺,獨立的師資團隊潛心研發出一套適齡化的課程體系,通過教師的引導,鍛鍊孩子遇到問題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祖國不斷培養人工智能所需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