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钱”假货现状剖析

五帝钱常指“清代五帝钱”,是清朝最兴盛的五位帝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在位期间所铸造的古钱。自1644年顺治帝登基,至1820年嘉庆帝驾崩,这五位帝王相继在位176年,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近几年五帝钱越来越火,价格也随之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市面上假货的出现。

无利不起早,作假是伴随着利益走的。

就普品来讲,雍正300到500一枚,顺治200左右,康熙最近价格走低,批量甚至四五十就能拿到,嘉庆价格走高,25+普品价格卖到200左右了,乾隆看样子,10到30这样,据说最近有人在运作山底隆,价格有可能会涨。这些只是普品的价格,一般五帝钱不会讲求版别,所以其他版别就不做论述了。

从上面能看出来,雍正和顺治作假利润更高。

接下来说说假货。

我们把假货粗分成几类来看。

第一,地摊级工艺品。

之所以说工艺品,是因为这类假货属于假的不能再假,稍微接触过古钱币的新手都能看出来真假。这类假币大多在古玩市场地摊上出售,一堆一堆的摆着,价格三五块,基本都是不懂钱币的新手或路人买,便宜,买回去可能没几天就不知道扔哪去了。这类钱币铸模粗糙,大多是机器一次压成,五个朝代钱币字体几乎一模一样,钱币厚度超薄,说之为工艺品一点也不过分。

第二,普通级仿品。

到了这个级别,个人认为工艺上复杂了许多。这类假币开始使用真正的铸模了,铜水浇铸钱树,成型后打磨,然后再做旧做包浆。大多清钱假币都是这种工艺,其实应该说黄铜假币都是这样的制作工艺。

这类钱币铸模字体上与真品几乎一模一样。但众所周知,钱币无论何时都是国家发行。母钱定版后要发到各个铸造局再铸造,所以字体笔画有神(不会偏绵软),字体整体布局规整。模具使用次数是有限定的。但假币制作基本都是大批量制作,从成本上讲也不会那么精细。

在一个就是铜质的问题。单说清钱,当时的冶铜工艺是比不上现在的,而且经过几百年保存下来和新铜也是不同的。比较常见方法是听声音(也是鉴定钱币是否有暗裂的最简单的方法),假币声音“火气重”。

还有同模伤。一些假币在做旧甚至在铸造的时候就提前做好了“磕碰伤”或者留铜,由于是批量生产,就导致整个一批甚至几批钱币都有相同的伤痕,就是所谓的同模伤。这类情况在咸丰当十当百这类大钱假币上比较多。

然后是包浆。真正的包浆无论是盘玩或者是生坑水坑房梁,都是经历时间、湿度(温度)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作假一般都是靠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去腐蚀或其他方式做成的。大部分假包浆用手盘玩的时候会蹭一手黑...

很多时候这类假币单拿出一枚,做工较好的,比较难分辨真假,尤其对于新手来说。但基本都是一拿一大把,这时候就能发现了。

古钱币自己分辨真假还是要靠多看多过手,玩的多了 ,见得多了,经验自然也就多了。

第三类是高仿。

其实第二类已经可以算是高仿了,但第三类我单拿出来指的是宋钱和明钱,尤其是明钱。

宋钱大多数不值钱,被称为“宋屌”。但也不乏一些品种价格不低。诸如大观折十折三等。明钱就更不必说了。

说个我知道的事情吧。一位“高手”,出土了一罐明钱,他把钱币取出,然后再把做好的高仿假明钱放到这个真罐子里,埋入出土这个罐子的土层里,埋3年。等取出的时候,与真品无异。像这种假币,一般人难以分辨。算不算高明?


我去一个古钱币交流会,“房交会”这种。有一家专门批量卖假币的,雍正三十四一枚吧。大家基本上属于那种见怪不怪的状态,买的人不多,但也不少。所以大家买古钱币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要买到假货遭受损失哦~


为你讲解古钱币的小知识

期待你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