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錢”假貨現狀剖析

五帝錢常指“清代五帝錢”,是清朝最興盛的五位帝王(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自1644年順治帝登基,至1820年嘉慶帝駕崩,這五位帝王相繼在位176年,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在位期間國勢強盛,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近幾年五帝錢越來越火,價格也隨之越來越高,這就導致市面上假貨的出現。

無利不起早,作假是伴隨著利益走的。

就普品來講,雍正300到500一枚,順治200左右,康熙最近價格走低,批量甚至四五十就能拿到,嘉慶價格走高,25+普品價格賣到200左右了,乾隆看樣子,10到30這樣,據說最近有人在運作山底隆,價格有可能會漲。這些只是普品的價格,一般五帝錢不會講求版別,所以其他版別就不做論述了。

從上面能看出來,雍正和順治作假利潤更高。

接下來說說假貨。

我們把假貨粗分成幾類來看。

第一,地攤級工藝品。

之所以說工藝品,是因為這類假貨屬於假的不能再假,稍微接觸過古錢幣的新手都能看出來真假。這類假幣大多在古玩市場地攤上出售,一堆一堆的擺著,價格三五塊,基本都是不懂錢幣的新手或路人買,便宜,買回去可能沒幾天就不知道扔哪去了。這類錢幣鑄模粗糙,大多是機器一次壓成,五個朝代錢幣字體幾乎一模一樣,錢幣厚度超薄,說之為工藝品一點也不過分。

第二,普通級仿品。

到了這個級別,個人認為工藝上覆雜了許多。這類假幣開始使用真正的鑄模了,銅水澆鑄錢樹,成型後打磨,然後再做舊做包漿。大多清錢假幣都是這種工藝,其實應該說黃銅假幣都是這樣的製作工藝。

這類錢幣鑄模字體上與真品幾乎一模一樣。但眾所周知,錢幣無論何時都是國家發行。母錢定版後要發到各個鑄造局再鑄造,所以字體筆畫有神(不會偏綿軟),字體整體佈局規整。模具使用次數是有限定的。但假幣制作基本都是大批量製作,從成本上講也不會那麼精細。

在一個就是銅質的問題。單說清錢,當時的冶銅工藝是比不上現在的,而且經過幾百年保存下來和新銅也是不同的。比較常見方法是聽聲音(也是鑑定錢幣是否有暗裂的最簡單的方法),假幣聲音“火氣重”。

還有同模傷。一些假幣在做舊甚至在鑄造的時候就提前做好了“磕碰傷”或者留銅,由於是批量生產,就導致整個一批甚至幾批錢幣都有相同的傷痕,就是所謂的同模傷。這類情況在咸豐當十當百這類大錢假幣上比較多。

然後是包漿。真正的包漿無論是盤玩或者是生坑水坑房梁,都是經歷時間、溼度(溫度)等自然條件下形成的。作假一般都是靠添加一些化學物質去腐蝕或其他方式做成的。大部分假包漿用手盤玩的時候會蹭一手黑...

很多時候這類假幣單拿出一枚,做工較好的,比較難分辨真假,尤其對於新手來說。但基本都是一拿一大把,這時候就能發現了。

古錢幣自己分辨真假還是要靠多看多過手,玩的多了 ,見得多了,經驗自然也就多了。

第三類是高仿。

其實第二類已經可以算是高仿了,但第三類我單拿出來指的是宋錢和明錢,尤其是明錢。

宋錢大多數不值錢,被稱為“宋屌”。但也不乏一些品種價格不低。諸如大觀折十折三等。明錢就更不必說了。

說個我知道的事情吧。一位“高手”,出土了一罐明錢,他把錢幣取出,然後再把做好的高仿假明錢放到這個真罐子裡,埋入出土這個罐子的土層裡,埋3年。等取出的時候,與真品無異。像這種假幣,一般人難以分辨。算不算高明?


我去一個古錢幣交流會,“房交會”這種。有一家專門批量賣假幣的,雍正三十四一枚吧。大家基本上屬於那種見怪不怪的狀態,買的人不多,但也不少。所以大家買古錢幣的時候,一定要多加小心,千萬不要買到假貨遭受損失哦~


為你講解古錢幣的小知識

期待你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