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脸的向日葵”告诫:艺术有时不能较真,较真就会杀死艺术


“捂脸的向日葵”告诫:艺术有时不能较真,较真就会杀死艺术

作者拍摄的寻常的向日葵


如果没有拍到这一朵特别的向日葵,或许我永远都不会为向日葵写一篇文章。

我拍到这一朵特别的向日葵后,它就一直在我的手机里,我实在不忍删掉。对于我特别喜欢的图片,我总想诉诸文字,再以图文的形式发到网络上,然后才会将它们清理,从而腾出被占用的手机存储空间。

这朵不可思议的向日葵在我手机里快一年了,每次点开图片看,我都想为它写点什么,但又不知从何写起。按理说它如此特别,就写写它的特别也可以啊,可是它的特别需要文字来描写吗?一张图片即可说明一切了。

还有它真的特别吗?我在打算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考虑到可能是我少见多怪了,就上搜索引擎在图片一栏搜了“捂脸的向日葵”,结果并未搜到和我拍到的这朵向日葵“撞脸”的,这说明它是真的特别了。人们总是喜欢在网络上晒稀罕之物,既然网络上都检索不到相似的,说明我的向日葵真的特别,且特别得稀罕,可能稀罕到世间仅此一朵。

看官看到这里一定注意到“捂脸的向日葵”几个字了,是的,我所见到的就是一朵“捂脸的向日葵”。那天我走过桥头拍向日葵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朵奇葩的存在,我拍了好几张向日葵都是寻常的向日葵。

但艺术家的目光是敏锐的,就在我物色接下来哪一朵向日葵的颜值更上镜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它,捂脸的向日葵!冲着我捂住了脸的向日葵!

所有向日葵的金色花瓣都是舒展开的,就像为向日葵的盘儿镶着宽宽的金色花边。而这朵不是,这朵有一半多的花瓣像并拢的纤纤的手指几乎将大半个花盘捂得严严实实,仔细看才发现露出两道缝儿,像在偷偷打量我。


“捂脸的向日葵”告诫:艺术有时不能较真,较真就会杀死艺术

作者拍摄到的“捂脸的向日葵”


盘儿在有些地方的方言中指脸庞,有些小说里的人物说女子好看也说“盘儿靓”。但即使我不知道这些,我在见到这朵向日葵时还是会脱口而出“捂脸的向日葵”。向日葵的花盘原本就会让人联想到圆圆的脸盘,因此这一朵捂着脸的样子,就更使得它非常拟人。而且它的拟人还并不是我这样的文人用的修辞格,而是它本身就因为这么一捂仿佛一下子就是个美人了。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自留地里种过的向日葵属于食用的经济作物,盘儿比人脸还大。而那天我所见到的向日葵都是观赏向日葵,盘儿都很小,小得像时装模特或电影明星的脸可供观赏。于是它这一捂脸就捂了大明星的风采,就像玛丽莲•梦露被风突然撩起白色的长裙时,她赶紧用双手将翻飞的裙摆按住。但小脸向日葵捂的是脸,而我也不是风。

那天我见到“捂脸的向日葵”时是正中午,太阳正在头顶。向日葵向太阳,但中午的向日葵是并不向着太阳的,不知是因为它嫌中午的太阳太毒,还是懒得仰起自己脖子,反正那会儿它就捂着脸只看过我,透过指缝偷偷地看我。我想在所有经过它面前的人中,我那时是一个另类,留着长长的头发还有长长的山羊胡子,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见到我另类的造型它才有如此特别的举动。世界上的事说不定,我想。它以它捂着脸的样子告诉我它的看法:世界上的事真说不定。

我是一个较真的人,我后来曾犹豫过“捂脸的向日葵”这个比喻有没有问题。因为金色的花瓣是它小脸上的一部分,就像一个西方小美人戴着一顶好看的帽子,帽子镶着一道向日葵花瓣一样的金边。这样一想问题就来了,怎么能把帽子的金边比作纤纤的手指呢?如果一定要把一株向日葵比作一个人,那它花盘下的两个碧绿的大叶片才是两只手啊,向日葵如果要捂脸也应该用大叶片啊。我很纠结我的比喻,但一想到大叶片我就想到了粗枝大叶,刚想到粗枝大叶的捂脸,我心中的审美官就断然拒绝了我的较真,并告诫我:艺术有时不能较真,较真就会杀死艺术。

“艺术有时不能较真,较真就会杀死艺术。”是我心中的审美官告诫我的,而告诫我的这个审美官正是“捂脸的向日葵”。从我见到它的第一念时它就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执念,之所以不容置疑,是因为它不仅是正念,而且还是美念,

“捂脸的向日葵”告诫:艺术有时不能较真,较真就会杀死艺术

“捂脸的向日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