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喝下去,你恐怕是要醉了

活著的每一天,除了笑容是否早就厭倦了沉默。

喝著的每一杯,彷彿都趕在喝醉前解釋著生活。

黑夜總在到來,那些年輕的激情是否還能澎湃。

是與否,多或少,再喝下去,你恐怕是要醉了。

他說,可喝酒哪有不醉的,要麼不喝或是少喝,這樣還不如別喝了。

不喝是一種態度,我看見很多一輩子滴酒不沾的,我發覺他們一生也過得挺好。其實,我並不羨慕他們。

天啊,學究天際,終其一生,竟不知酒之味。可想,卻難以想象。這該是多大的內心原力來支撐,這得有多少的業餘玩樂來填充。

看起來是這樣的,學問本身就是最大的滿足。在馬某人的需要理論中,因為心裡總是週期性空虛著,總是寄望於被某些東西填滿。

不喝的人很多,特別是受過教訓,而後得了書經的指引,同樣期待著接入正途。他們掙扎著儘快抹掉身上的封印,他們的目光顯然比往日更在意別人的想法。

日子總要恢復平靜,因為平靜就是美好。這一點頗像刑滿釋放的人員,吃過幾年牢飯,有過一段慘痛的經歷。現在想想,過去怎就芝麻迷了心,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再喝下去,你恐怕是要醉了

少喝是一種堅守,儘管有時候覺得他們的聰明中帶點狡黠,特別是觥籌交錯中少了一點誠意。說實話,我不反感,至少他還願意來湊合湊合。

他們的理由很充分,毫不費力就理解了。隔天清醒的時候,我也時常規勸自己在大晚上確實應該睡個舒服的覺。少喝也是一種喝,只是代表著更多的清醒。

清醒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不要裝作不懂,不要無動於衷,不要繼續沉默。於是乎,就有了談資。看來這樣,還要騎車,還要回家,還要工作,還要交代。

就那麼一剎那,我竟覺得少喝的人其實很可愛。這是一種控制性的喝法,他需要拿捏好分寸,精準地迎合每一次的舉杯。氣氛恰到好處,他的酒剛好喝完。

前言已敘,少喝並非不喝。可能私下裡也多次幻想過自己酩酊大醉的樣子,甚至在某個心安理得的角落裡自己來了個舉杯邀明月。我們看到很多人都在極力地證明自己,這是否也算是活著的一種證據。

再喝下去,你恐怕是要醉了

愛喝是一種習慣,本來喝酒要的就是痛快和表達。輕輕地,三五瓶打開;緩緩地,七八杯灌下。本能隨心驅動,沁出一縷青煙,有一種暢快很少與人說。

人就是在他能喘氣兒的時候做一點事,本就沒有太多的奢望。因為需要才去表達,只有感受方能滿足。說句實話,老萬下手還是很重啊。也許,可這就是他呀!

就在這裡呀,多少個暗夜裡,與君同銷萬古愁。因為揹負太多需要訴說,因為一生無解糾結心頭,因為志趣相投不分夜晝。那麼肯定是沒喝夠,才有這些分說!

今夜,這杯酒啊!消滅一點,舒服一點。消滅得多,舒服得多。徹底消滅,那就徹底舒服。不問是否有人能懂,還是一樣洶湧在心頭,那些關於你的答案,通通倒進了酒杯裡。

淺淺一杯,涵蓋了整個黑夜的絮叨。那些未完待續的酒意,相信文字已經做了最好的記錄。喝酒就像寫作,如果太久沒動筆的話,就連簡單的潤色都要思考良久。也許是天性使然,總是一份坦率在心中,我一定是喜歡真實的生活。

再喝下去,你恐怕是要醉了

這一生過得很快,就像被收拾乾淨的盤子,又可以準備著迎接下一位的到來。靜靜倒了一杯,半眼遙望星空,落筆成詩:未必開樽香十里,也應隔壁醉三家。

人們的認知很慢,不論是何種喝法,都是生活中的有機組成,也是我們這些年所經歷的寫照。當趕上了這趟渾水,不妨把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獻給寫字與思考。

總是這樣,第二天的午後曬著太陽,凜然發覺生命的美好,儘管還有一絲冷意。就在陽光下,冰紅茶與可樂交換著理解,企圖將昨夜的星辰喚醒。我檢視著自己的手,好像陽光下看得更清楚。

沒錯,一雙手多了兩個傷疤,敢莫是抽菸所燙。如果它們還有什麼區別,左手傷在食指,而右手卻在中指。雖然中指總是比食指長,但是都一樣的疼。其實,每個風光的背後都隱藏著一絲憂傷。惶惶然,只好淡定地點著一支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