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有女人相信男人“獨身是有病”

幾年前的一個秋季,有一位我教的大四學生去貴州某縣城一所高中實習。有一天,在歷史教研室開會的時候,學生聊到他們學校有一個歷史男教師,四十多歲沒結過婚,獨身主義。春節獨自到世界各地旅行。在路上不時發些動態,展示一個人的灑脫和自在。學生甚至把我發的大多數QQ動態給那幾個女老師看了。

空間上文字和照片可以看得出,我的房間佈置比較雅緻,日子過得比較有詩意,烹飪技藝也不錯。每天清晨起床,給花花草草澆點水。泡一杯咖啡,吃幾塊餅乾,開始一天的生活。有空自己做飯燒菜。晚上一個人燈下看書,看電影,寫文章。人潮褪去之後,獨自沿著近郊的小溪,伴著潺潺流水,安安靜靜散散步。夜深人靜之時,回到家,喝點酒,躺著看電視。春節假期,關上門,獨自到全國和世界各地旅行二十幾天。一個人生活了二十多年,我早已習慣了獨身獨居的日子,非常享受當下的狀態。


為何總有女人相信男人“獨身是有病”

小小的客廳綠意盎然

作為那所縣城最好的高中的歷史老師,作為小縣城當地學歷最高的人群,那幾位女教師聽了我的事情之後,大為驚訝,根本無暇教研活動,指指點點議論一番之後,給我推測了四種病:“厭女症;性無能;同性戀;性變態”。

“老師,想開點,不要難過。我覺得一個人也挺好的。我羨慕你的生活,但我卻做不到。” 怕我聽了之後,受到打擊太大,心理可能崩潰,學生如此寬慰我。

我不但不生氣,反倒噗嗤一聲笑了。獨身多年,我早已習慣了各種非議。

在沒有女人共同生活的情況下,一個獨身男人可以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有些女人的眼裡,這不啻於對傳統女性價值的否定。那幾位女教師寧願相信:“不,他不是不需要女人,他是有病” 的深層心理動機是,攻擊我有病,是這些所處地理環境相對封閉、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女性,為了挽救自己在獨身男士精緻生活面前坍塌的角色認同而做出的行為反應,因為她們的自我認同幾乎全都附著在女性傳統角色上——做飯洗衣,打掃衛生,佈置房間,整理居室。

她們一貫堅信,男人一旦離開了女人,生活肯定會亂得一團糟。在沒有女人的情況下,如果單身男人也可以把日子過成一首詩,她們便覺得自己被否定、被挑戰了。

她們說“一個正常的男人是離不開女人的”,其實歸根到底是她們在心理上需要男人的肯定。一旦離開了女性傳統角色,她們便感覺自己失去了價值。 攻擊“這個男人有病”的本意,不是她們對我本人有什麼敵意,而是她們需要穩固的角色認同。她們容不得這種長期形成的牢固的認同被某些“個例”動搖。

學生一聽,感覺我分析得非常有道理,釋然笑了。


為何總有女人相信男人“獨身是有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