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日本拜哭南宋滅亡?

原標題:緣何日本拜哭南宋滅亡?(作者/盛希)

日本人的觀念裡,普遍認為中國歷史是以唐宋為界劃分成兩部分,唐宋之前為其一,唐宋之後又是另一部分,這樣劃分我們看不懂。如果瞭解日本的歷史後就知其中原由了。

緣何日本拜哭南宋滅亡?

日本這個國家出現的比較晚,東漢時期有記載過倭國,3世紀中葉,其境內出現大和國,也就是後來的日本。日本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就是從唐朝開始的。這也是日本把中國歷史以唐宋為界劃分的一個原因。當時日本人心目中的唐朝非常偉大,不斷地派遣唐使學習唐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可以說整個日本都在模仿唐朝,現在來看保持唐朝文化最好的國家也就是日本。而後來的宋朝又是空前繁榮,經濟、農業、冶煉,工商、文化等GDP高居世界第一,正如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所言,“華夏民族之文明,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在日本人眼裡又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當時西夏、遼、金、蒙古皆為虎狼之國,宋朝卻和日本從未發生衝突,外交關係始終和睦。宋朝以前的朝代只稱日本最高統治者為“國王”,但宋朝秉持友好態度,正式稱呼為“天皇”。日本人接過了橄欖枝,又對宋朝的發達欽慕不已,增派更多使者前來學習,宋朝文明紛紛傳入日本,比如禪宗、茶道、詩歌等。所以日本一直有著濃厚的“華夏”的情節。直到“崖山之戰”後,日本也徹底跟大陸斷交往來。

崖山海戰是極其慘烈的一場戰役。宋朝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為了使戰艦不落入敵手,宋軍將數百條戰艦自行鑿沉。宋臣陸秀夫揹著宋朝最後一位小皇帝趙昺跳海殉國,隨後超十萬之眾的百姓不願被殘暴的蒙古政權所奴役,紛紛投海。蒙元所編的宋史客觀的記載了這一歷史事實:七日之後,海上浮屍十萬計!

崖山多忠臣,後先照千古!蒙古滅宋的消息傳到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舉國披麻戴孝向西哭拜三日之久。隨後蒙古率兵征討日本,結果戰船毀於一場颱風,這就是“神風”的由來。從此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完全顛覆,視蒙古統治的華夏為蠻夷,之後滿族人也開始統治中原,更多的蒙滿文化融入進漢人文化裡,對於日本而言擁有華夏文明的國家已經徹底不存在了,因此日本人認定“崖山之後,再無華夏”,便一直以“華夏文明”的獨承者自居,雖然這是日本一廂情願的想法,但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關係卻是不爭事實。

緣何日本拜哭南宋滅亡?

附作者簡介:盛希,中共黨員,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旗文工團青年歌唱家,國家二級演員,民族聲樂碩士,拉薩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主演,中國文聯志願者成員,多次受邀出訪海外參與外事文化交流,擔任中央電視臺特邀嘉賓,積極參與各大晚會及節目錄制,主要代表作《我為你而來》《寫好中國》《好期待》《綠色的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