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不婚族:追求長壽還是追求快樂

今天春節,我一個人在南亞旅行了二十多天,走了幾個國家。南亞地處熱帶,經濟欠發達,食品衛生很成問題。剛剛到了沒幾天,我左腹部開始陣發性絞痛,但不劇烈,屬於微痛。由於語言不通,加上我認為,可能是冰啤酒喝多了造成的,可能回國自然就好了。所以,那二十多天,我沒去當地醫院檢查和吃藥。

  二月底回國之後,疼痛仍然不時發作。我開始擔心會不會是腸癌?到醫院去,醫生馬上建議我做腸鏡。我知道做腸鏡的流程特別複雜,所以,一時沒決定要做。回到家,猶豫了幾天,決定不做,隨它去。 這幾個月,學校正組織高知體檢。這一讓很多外人羨慕的免費的疾病篩查,我毫不心動。到高校任職五年了,我一次都沒參加過。

  二十歲的時候,我在小鎮工作期間得了嚴重的鼻炎,每天鼻涕帶血絲,吃了好多藥都沒用。索性不管。二十多年之後,它自己好了。三十多歲的時候,我在廈門工作期間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每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幾年之後,它自己好了。現在每天一躺下不到十分鐘必然睡著。剛到貴州工作的時候,我受不了溼氣,得了嚴重咽炎,嗅覺喪失。二十多天之後,它自己好了。兩年前,我得了神經性皮炎,後背一圈發癢。醫生說這個病治不好,只能自己調節。於是,我索性不理它,拖到現在,它似乎消失了。去年,我得了腰肌勞損。啥藥都沒用。一年之後,症狀自行消失....... 這一次我同樣抱著僥倖心理,決定放任自流。

  絕大多數中國人,一到了中年,都會開始注重養生。我恰恰走的是跟別人相反的道路。到了中年,我反倒開始天天喝酒。當然,每天只是一小杯。別人對此感到大惑不解。甚至有些學生建議:“一個人更要注意健康。看到你喝酒,我感到擔心。” 我說,一點不奇怪,也不用擔心。


單身不婚族:追求長壽還是追求快樂

自己炒的螺絲,自己釀的酒。

首先,生命是為了享受而延續的。沒有任何享受的生命,活著幾乎毫無意義。這一點,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同。對於有家庭和子女的人來說,他們幸福感的主要來源是家庭團聚之樂,兒孫繞膝之歡。這些都屬於情感上的快樂。為了更長時間地延續和享受這個快樂,他們普遍追求長壽。所以,願意在生活的一些方面做出節制,犧牲感官上的快樂,比如美食、煙、酒......這非常好理解。對於單身的人來說,天倫之樂,他們不可能擁有,也不在意這個。作為幸福的替代來源,煙、酒、美食.....所帶來的感官快樂,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是為什麼單身的人群抽菸、喝酒的概率遠遠高於有家庭的已婚人士。北歐是世界上單身、獨身、離婚率、不婚率最高的地區。那裡的人抽菸酗酒的比率也最高。北歐的很多人,即使得了癌症,不但在飲食上不會刻意節制,反倒會敞開來喝酒。他們認為,如果酒都不能喝了,那多活幾年有啥意義呢?

其次,單身的人刻意追求長壽不太理性。賽涅卡曾經說過:“ 我不放棄老年, 如果大部分身軀尚屬完整的話。但如果我的頭腦開始動搖, 如果器官一個一個地損壞, 如果剩下的不是生活而只是呼吸,我情願離開這座腐爛的、 搖搖欲墜的大廈。”

人過了一定歲數,體力開始下降,生活自理能力開始減弱。此時,不但健康狀況逐漸惡化,而且精神上的孤獨也會與日俱增,因為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在不斷地離開這個世界。最可憐的是,隨著神經功能的退化,煙、酒、美食等等,所帶來的感官快樂也在不斷地減弱。此時,有家庭的人可以從家庭團聚和子女孫輩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然而,對於單身的人來說,過了一定年紀,隨著健康狀況下降,隨著這個世界上讓自己牽掛的人越來越少,隨著感官退化所導致的快樂來源越來越少,再刻意追求長壽是非常不理性的。

  鑑於此,獨身主義人士的理性選擇是,在感官退化之前,把握時間,盡情享受,不要委屈自己,想玩就玩,想喝就喝,想吃就吃。最理想的情況是,在任何時候離開人世,留下的遺憾都處於最少的狀態。過了一定歲數,假如有幸還活著,那就拿出豁達的態度,隨時恭候死神的降臨吧,努力做到不拖累任何人。

   這一次,如果我得的是急性腸炎,那吃點藥,注意飲食,過段時間自然會好。如果得的是慢性腸炎,那幾乎沒有可以治癒的藥物,治療沒有多大意義。如果是腸癌,哪怕是早期,我也不想治療。化療非常痛苦,而且化療結束之後,生活如履薄冰。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喝。如果感官的快樂大都不能享受了,獨身的你活著還有啥意思呢?萬一哪一天不幸被確診為腸癌,那我就出去周遊世界,山珍海味享受一圈。

  儘管醫生囑咐杜絕菸酒,我今天仍然買了六斤高度高粱酒,買了四斤楊梅,泡起了楊梅酒。3周之後就可以開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