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鑑於如今電動車品質的不斷提高以及價格的下探,“老油車換新電車”也不再是一個純粹用來搞笑的話題,作為手握十年老邁騰的我,正好藉機體驗了一把“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疫情期間車市整體遇冷,然而電動車屆的當紅小生——國產特斯拉Model 3仍憑藉巨大的話題性讓不少人心心念念,受各地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影響,網上實車信息寥寥,讓這款車顯得更加神秘。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上週六,我從朋友那裡借到一輛國產特斯拉Model 3 SR+(即標準續航升級版),準備測試其實際續航。而鑑於如今電動車品質的不斷提高以及價格的下探,“老油車換新電車”也不再是一個純粹用來搞笑的話題,作為手握十年老邁騰的我,正好藉機體驗了一把“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測試車輛

  拿到車後,我和另一位同事正式開始測試。

  這是一輛車況接近全新的冷光銀SR+,晴天下光影效果可圈可點。車輛選配了FSD和19寸運動輪轂,充滿電後續航顯示為378km。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關於表顯續航里程需要多說兩句。特斯拉官網給出的續航里程為445km,“國際工況法”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NEDC。而滿電後顯示的378km則是特斯拉給出的更接近於實際用車情況的判斷。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國產SR+已經出現了兩種電池組混裝的方式,有松下和LG化學兩種模組,鑑別方式可以通過隨車文檔和儀表來查閱,如果隨車文檔顯示NEDC續航為455km、滿電錶顯378km的,為松下,如果NEDC 445km、滿電錶顯360km的為LG。此次測試的為松下電池。

  測試

  (1) 基本設置及測試條件

  出發前的車輛設置如圖, 加速設為“標準”檔、轉向設為“舒適”檔,能量回收同樣為“標準”,保持模式開。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我和另一個小哥體重分別為130kg,150kg,另帶有有少量的拍攝器材。

  測試起始時間為2月23日中午12時,北京晴天微風,測試過程中氣溫在6攝氏度左右,車輛全程開空調,20度2擋風。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2) 路線選擇

  本次測試選擇了在北京五環繞圈的形式,單圈全長98.58公里。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選擇五環,主要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北京採取了更嚴格的防控措施,一旦離京再返回就需要隔離觀察,為了不給疫情防控添亂,就選擇了北京市內的道路。

  而北京六環則多為單向雙車道,雖然目前車輛偏少,但也容易出現被大車或其他車輛壓住速度的情況。五環整體限速為90km/h,部分路段為100km/h或80km/h,事實證明在暢通的情況下均速並不算太慢。

  (3) 測試過程

  體驗“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也是任務之一,因此環路部分基本都將車輛控制交給了AutoPilot,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駕駛的疲勞。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兩人一車從特斯拉萬開中心超充出發,隨後上五環繞圈,期間拍攝了全過程的視頻,並使用奧維地圖記錄了GPS軌跡,百度地圖記錄了導航信息。屏幕的續航數據每10分鐘記錄一次。

  如上文所提到的,這是我有生以來跑過的最好的一次五環路況,在AP的協助下,車輛基本能夠按限速勻速行駛,能量回收功能沒能獲得太多表現的機會。

  當我們第四次經過五環標誌性的曉月隧道時,續航里程已所剩無幾。遂下環路回到起點萬開中心超充。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歷經4小時4分鐘,我們在特斯拉車機記錄行駛了330.6km、奧維GPS顯示行駛了327.7km之後,結束了測試,此時表顯剩餘續航12km。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4) 測試數據

  從本次測試結果來看,國產Model 3 SR+的續航在上述測試條件下大致可換算為338km。行駛過程中能耗多保持在14kWh/100km-15kWh/100km之間。分段的數據記錄如下圖: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我們的結論

  疫情之後,人們對於私家車的需求和使用頻率必然會有所上升,對於電動車而言,充電續航和使用成本則一直是其防守軟肋和攻城利器。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出於種種原因,這次測試並沒有像往常那樣極端——以高速低溫滿載爬坡去檢驗電動車續航的極低值,而是全程環路,得到了薛定諤的續航中一個不高不低的狀態,338公里。

  夠用嗎?

  在我看來,這款30萬以內的入門版特斯拉更適合市內通勤。即使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大城市,多數人每天的通勤需求不會超過60km(往返),理論上講SR+充滿一次電應付一週的通勤需求問題不大(有條件安裝家用充電樁或距離超充站很近的就更方便了),而小容量電池同樣也會帶來一定充電時間上的優勢。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我的老家在河北南部的一個小城市,距北京300km,平均一個月回去一次。面對這種需求SR+顯得非常尷尬(真正的高速會比本次測試數據更低)。為了每月一次的需求多花十幾萬升級長續航?似乎沒必要,但每月忍受至少兩次長途充電?又心有不甘。

  而這還只是長途場景的“起步價“,更頻繁、距離更遠的就更不舒服了。

  除此之外,在談到“油車換電車“的問題時,此次測試還帶給我一正一反兩種感受,正向感受是Model 3的動力表現和AutoPilot,其優勢非常明顯,再次開回油車頗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反向感受則是老生常談的空間問題,Model 3的乘坐空間實在有限,對一個最基礎的需要安全座椅的三口之家都是個挑戰。

  嗯,也許這不是車的問題,而是我沒有錢的問題——何不食Model S?

獨家續航實測:當國產Model 3 SR+遇到北京環路

  是的,車不完美,且目前並不存在完美,這也恰如本次非常具有“侷限性”的測試:其初衷不是要建立權威,也不追求全面覆蓋,而是想為愈發多樣化的需求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參考角度。

  國產Model 3來了。對很多人來說,選車開始變得異常簡單;而對另一些人,則更糾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