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不够听话”,企业团队需要不太听话的人


“对不起,我不够听话”,企业团队需要不太听话的人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听话”,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

习惯了说“您说,我照干”,习惯了一切听领导安排,习惯了“老板说得都对”。

可老实肯干的沙僧可能比不上敢顶撞唐僧的孙悟空,在战火纷飞的前线,良将一名胜过庸兵上千。

很多时候,听话会把我们拖入深渊。或许,我们应该学得不要那么听话。

那个最听话的人掐灭了拿破仑最后的希望

拿破仑骑上他那匹白马,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七万士兵声音嘹亮,高呼“万岁”!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后一战打响了。

战场上,从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拿破仑指挥法军攻占高地、占领村庄,却又被英军赶走。泥泞的山岗已经铺满了上万具尸体,双方军队都已疲惫不堪。

拿破仑与威灵顿都在等一个机会,他们明白,谁先获得增援,谁就能取得最终胜利。

拿破仑瞭望着远方,期待传令兵带回格鲁希的军队。

“对不起,我不够听话”,企业团队需要不太听话的人

格鲁希是谁?他在哪里?

他诚实、勇敢、可靠、服从命令,战役前夜,拿破仑将让从骑兵将领破格提升为元帅。

格鲁希元帅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过了军队的独立指挥权,他将执行一道命令:当拿破仑亲自攻击英国人时,他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踪普军。

格鲁希并不适应独立作战,所以他未走太远,他的军队与拿破仑主军只有三小时急行军路程。

当格鲁希元帅正在农舍吃早餐时,他听到了远处的炮声,滑铁卢战役打响了!副司令拉热尔及手下军官建议立即拔营,向开炮的地方开去。

但格鲁希抓着命令不放,只要拿破仑没有改变命令,他就要坚决执行下去。拉热尔最后恳求率领一小波部队奔赴战场,并保证及时赶回来。但只考虑了一秒钟,格鲁希就拒绝了。

部队继续向前,但始终没有发现普鲁士人,也没有接到拿破仑的新命令。

拿破仑四次进攻都被击退,但是威灵顿的主阵地已是风雨飘摇,只差最后一击。远方的森林里影影绰绰,格鲁希来了?

双发发起最后的号角,然而,丛林里冒出来的并不是格鲁希而是普军。威灵顿策马站上高低,挥舞着帽子,英军发起最后反攻。

拿破仑这边溃不成军,士兵狼狈逃窜,借着夜幕,拿破仑才勉强保住一条命,但也只剩一条命了,帝国、王朝都已经烟消云散。

等到格鲁希到了战场,一切都已经结束。

皇帝就一定什么都对吗?如果没有了命令,我们就要“静止”吗?要做好将领,不能仅仅会“听话”。如果不是因为长期战争,将星殒灭,拿破仑也不会启用格鲁希。

皇帝也是人而并非神,即使他的意志被称为“圣旨”,也并不是他的判断真正高于常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听话,不代表不用思考

《深度思考法》作者芝本秀德说:

一个组织存在的意义正在于它当中有很多持有不同想法的人。如果大家的思维都在同一个轨道上,那么往往很难应对多变的环境。

捧红张雨绮、朱亚文、欧阳娜娜的“炒作女王”杨天真,在《我和我的经纪人》节目中说,“要找那些愿意跟你吵架的人,而不是什么都听你的人。因为所有人想法,如果都太一样的话,容易形成一个固定思考。”

“对不起,我不够听话”,企业团队需要不太听话的人

2002年10月,在华为的一次研讨会上,时任运营商解决反感部副部长的张利华发言:“消费者一年会换好几部手机,中国有好几亿消费者,华为应该尽快立项3G手机。”

没想到,任正非听后震怒,拍着桌子大喊道:“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再胡说,谁下岗!”


“对不起,我不够听话”,企业团队需要不太听话的人

在任正非眼里,“做手机”就是不务正业,华为是做B端,要想做C端(消费者端)根本就是两条赛道。

话都到了这里,手机还能做吗?张利华怕是也要被扫地出门。其实她也是接到副总徐直军的指令,要做手机立项汇报材料。犹豫再三,她还是决定先将材料做好。

在徐直军等人努力下,任正非同意年底召开手机立项讨论,汇报人就是张利华。

每个人都悬着心,大气不敢出。汇报后,任正非说:“拿出十亿来做手机。”

如果没有这次不听话的行动,可能今天我们也用不上华为手机了。

一旦思考力降低,团队就没了生命力。

“老板说什么都对!”“您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很多人成了职场老好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这样的团队怎么会有活力?“一言堂”的未来,可能就是大家一起在沉默中沉没。

听话,可能你是个好员工,但如果只会听话执行,就只能是普通的员工,得不到重用。

做个不那么听话的人

格鲁希只是个唯命是从、忠心耿耿的庸才,要做将军需要有远见卓识,而不是只会执行命令。但有人又觉得不听话就是自己“找死”,顶撞领导没什么好下场。

不听话,并不是让你跟家长、跟领导去“杠”,而是遇事要有自己的思考,凡事有所坚持,不做墙头草。

不盲从,才能摆脱庸庸碌碌走向卓越不凡。

1)调整心态:重视自我评价。

天才少女蒋方舟,一直就是“别人家的小孩”,她乖巧懂事,性格温和,但她却说:这样的“好性格”是自己28年来最大的“弱点”,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一点都不快乐!

她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凡事都想让别人满意,但她活得很累。


“对不起,我不够听话”,企业团队需要不太听话的人

巴菲特曾提出“内部积分卡”的概念,强调自我评价,而不是采取“外部计分卡”,只看让外界对自己评价。

人们行事的一大问题在于,他们是拥有“内部记分卡”还是“外部记分卡”,如果内部记分卡能令你感到满意,它将非常有用。

当你认定一件事时,就不要轻易被外界左右,不要刻意讨好别人。无愧于心,事情的结果才能朝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2)自我提升:调高视角。

有时候,我们与领导的意见不同,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站的角度不一样。

比如,我曾经为了加快项目进度,私下跟同事走了后门,绕过了长长的流程。但领导知道后,却没有夸赞我。

所谓制度流程,就是公司运转遵循的规则,是无数实战的经验沉淀。也许,照章办事并不是最快的,但却是最不容易出错的。如果流程不合理,可以提出来进行修改,有急事可以协商评估,不要做破坏规则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凡事多看一步,多站到别人的角度考虑,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3)成为权威:让你的声音不被忽略

曾经有个应届生,给任正非写万言书,给公司谋定战略。可任正非的答复是,有病治病,没病送走。

一个不了解公司历史,没有管理过企业的人,妄谈什么战略?

不听话要有“不听话的资本”,当你在一个领域做出成绩,成为专家时,就没人敢忽略你的声音。

当年,非典肆虐时,病例解剖的结果是“衣原体感染”,权威媒体都已盖棺定论。但钟南山院士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病源并不是衣原体。于是,才重启了病原体研究,最终确定是冠状病毒,而两种病源的治疗方案大相径庭。

因为钟南山院士是呼吸科疾病的权威,他有非典病人的诊疗经验,他是更专业的人。

“对不起,我不够听话”,企业团队需要不太听话的人

当你建立自己的权威时,就有更多的人听你讲话了。

“脑子是个好东西”,不要让它轻易停止运转,企业、社会需要有不同的声音,有更多的想法才能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