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雪,清明雨


梨花雪,清明雨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每到清明前後,便是梨花開放和謝落的時候,也是踏青最好的季節,禁錮了一個季節的人們早已難耐春心動。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梨花雪,清明雨

“梨花如靜女,寂寞出春暮。”


梨花一般是在暮春時節開放,那時候天氣已經暖和了許多。與桃花的嬌俏、玉蘭的高雅不同,梨花呈現出來的更多是一種純真與淡然,雖然開在春天,卻不是奼紫嫣紅的熱鬧,更多的是玉潔冰清的雅緻。


梨樹亭亭玉立,繁花滿樹,它們秀而不媚,香而不鬱,春風過處,暗香撩人,無論單看還是整片看去,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清雅與韻致。


梨花雪,清明雨

《春怨》

唐.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寂寞空庭,梨花滿地,深鎖宮廷的女子不僅起了深深的春愁。一入宮門深似海,誰又能知曉她們深宮歲月的幽怨與無奈?即便住在金屋裡,也擋不住內心的寂寞與愁怨。

君王的愛是這個世界最靠不住的,傷心的淚水打溼了黃昏時分梨花盛放小院。


梨花雪,清明雨

《一剪梅》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賞心悅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伯虎,不僅是風流倜儻的畫家,更是一位心思細膩的詩人。雨打梨花,深閉房門,即便有滿腹的詩情畫意與惆悵心事,又與何人訴說?難以排遣的相思之情躍然筆端。


這梨花樹下的女子,她又是何人?她是你,是我,也是他。別後相思如層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愛情,這動人心魄的情感,誰又能逃脫它的掌控?想你的時候,天邊的雲兒是你,眼前的梨花也是你,坐也不是,行也不是,刻骨的相思如梨花,鋪滿了心頭。


梨花雪,清明雨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驀然間便想起介子推與晉文公,想起了那個久遠的放火燒山的故事,一句“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兩千多年來依然氤氳在清明的煙雨裡,隔著時光清淺的河床,再次回望彼時的歲月,也只有嘆一句“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梨花雪,清明雨

據史書記載,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人。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不得不逃亡他國,介子推跟隨重耳在外流亡一十九年,歷盡艱難險阻。


有一年,他們逃亡到衛國的一座深山之中,飢餓難忍,無處覓食,眼見重耳即將餓暈,為了讓他活命,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與採摘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食用,重耳問哪裡買來的肉湯,旁邊的臣子告訴他是介子推從自己大腿上割下的肉,重耳感動得淚如雨下,當即許諾,一旦做了君王,一定要報答介子推救命之恩。


十九年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登基成了晉文公。復國後的晉文公大宴群臣,論功行賞,卻唯獨忘記了那個曾經割股救他的介子推,於是便帶著老母隱居了綿山。

後有人為介子推名抱不平,修書一封掛於城門,晉文公得知後,後悔莫及,便親自帶人前往綿山尋找介子推。怎奈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哪裡去尋找介子推呢?這時候,就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建議放火燒山,大火燒山,不愁介子推不出來,晉文公尋人心切,也就接受了這個建議。可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沒有見到介子推的影子。


梨花雪,清明雨

數日後,有人在一棵燒枯的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的屍骨,晉文公悲痛萬分,將介子推母子安葬於綿山,改綿山為介山,同時下令,在介子推忌日,全國禁止煙火,僅吃寒食,從此便有了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來到介山憑弔,發現那棵被燒死的柳樹已經長出了新的嫩芽,睹物思人,悲傷不已,遂封這棵柳樹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由於寒食與清明的日期接近,漸漸二者合二為一,便統稱為了清明節。


士甘焚死不公候,滿眼蓬蒿共一丘。”


千百年來,我們懷念介子推,其實又何嘗不是在懷念一種精神,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錚錚傲骨。


梨花雪,清明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場清明雨,讓後人永遠地記住了風流倜儻的杜牧和他筆下的杏花村酒家,這首亦詩亦詞的作品,堪稱清明絕唱。


沒有那場雨,我們又怎知那個杏花深處的村莊?沒有那場雨,我們又怎會生髮出如許的惆悵與斷魂?

詩詞傳遞給我們的或許就是這樣的意境,它時刻在喚醒我們對美的認知,喚醒我們內心最柔軟的情懷。


梨花雪,清明雨


《蘇堤清明記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據記載,清明踏青的習俗起源於唐,盛於宋,當時叫做“遊春”。


四月的江南,梨花風起,笙歌流螢,遊子尋春流連忘歸,梨花萬朵白如雪,楊柳絲絲弄輕柔,還有什麼樣的勝景,能與這個清明時節鋪滿梨花的季節相比呢?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春有百花秋有月,一雙看不見的手巧妙地安排四季輪迴,這樣的饋贈,我們除了感恩,更應珍惜,珍惜每一個有花有月,有情有意,平淡而豐富的日子。


梨花雪,清明雨

《江城子》

宋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或許是蘇軾詩詞裡最為淒涼的一闕,讀來常常會忍不住落淚。這首寫給不幸早逝的妻子的悼亡詞,情深意切,淒涼哀婉,夫妻情深,陰陽兩隔悲愴千年而不朽。

或許只有經歷了人間的生離死別,才能感受到什麼是“十年生死兩茫茫”。好多東西,比如健康,比如情感,我們在擁有的時候,感受不到它有多麼的重要,只有失去後,才會驚覺到彌足珍貴。

當你的心在紅塵中疲憊不堪,當你為得失輸贏爭煩惱不已之時,可以去兩個地方看一看,一個是醫院,一個便是墓園。這兩個與生命深刻相關的處所,會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東欄梨花》

宋.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西湖的垂柳,水畔的枝條,搖曳成了江南四月的柳絮飄飛。


蘇軾徜徉於草醺風暖的西子湖畔,看梨花滿城,柳色深青,如雪般的梨花開滿枝頭,風過處,飄飄灑灑的柳絮和著梨花落滿了全城,不覺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這位風流儒雅的詩人,一生仕途坎坷,卻始終看得清明,無論被貶嶺南,還是放逐杭州,他都能以達觀淡然的心態把坎坷過成盎然詩意。


梨花雪,清明雨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功名利祿、得失輸贏,最終都交付了時間。每一個人都是紅塵匆匆的過客,相對於浩渺的宇宙,都是一樣的微不足道,所有的富貴與功名,都會煙消雲散,曾經的擁有與失去,終將翩然遠遁。

陌上紅塵,得失隨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做那些想做的事,愛那些該愛的人,至於結果,並不重要,因為人生十之八九並不如意。


忙碌與喧囂之中,我們常常把窗外的世界淡忘,看不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久違了燕子來時新社,淡忘了柳絮飛時花滿城。


梨花點點春如雪,細雨紛紛訴離殤。


這個春天,梨花已經鋪滿枝頭,這個春天,細雨依舊打溼了清明。惟願,人安好,情常在,生命無病痛,人間無離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