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來一次歷史穿越,看看古人如何度過清明小長假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春季儀式。

歷史上,在春季,清明節曾與寒食節、上巳節同時並存。

伴隨著社會的演進,清明與寒食、上巳逐漸合而為一,清明將寒食節與上巳節予以吸納,三節合一。

在古代,清明也有小長假,最長時假期竟然達到七天,一個妥妥的清明黃金週。

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回古代,親身體驗一把古人的清明節假期。


清明節來一次歷史穿越,看看古人如何度過清明小長假

1、東漢:

“東漢末年分三國……”首先我們穿越的朝代為東漢。

我們此次穿越抵達的地點是在山西。山西這個地方做得比較絕,他們的寒食節要過105天!先別高興,過節不等於放假。當時寒食節的地位要高於清明。

所謂寒食節,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105天只能吃冷飯,而且還是冬天。要知道,北方的冬天不能生火取暖,還不能吃上一口熱飯,簡直慘無人寰。

所以到了東漢末年,曹操都看不下去了,認為這是個陋習,於是頒佈了《陰罰令》,明確規定取消寒食節:“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云為介子推。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意思是聽說在山西一些地方過寒食節,但這105天對老人與兒童的身體健康不好,長期如此,會有大損失;因此廢除此節,如有違反者,家人、官吏都將接受刑罰。

再來說說東漢的休假制度。據《漢律》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即五天休息一天,去洗個澡,回家探個親。另外,夏至與冬至再各放五天假,清明節當時還沒納入放假範圍。

清明節來一次歷史穿越,看看古人如何度過清明小長假

2、唐朝:

俗話說:每個胖子的心裡,都裝著一個大唐。因為唐朝的女人以豐滿為美,她們不再需要強迫自己減肥瘦身,以肥胖的身材就可以獨領風騷。

經歷亂世之後的唐朝,由於經濟發展,物質生活豐富,思想也開放了,穿著開始性感,崇尚體態豐腴之美。這其中還有一個政治元素,唐朝的統治者認為,那些豐滿體態的女子,更能凸顯唐朝的氣派與雍容華貴。

對於熱愛假期、不愛工作的童鞋來說,唐朝更是嚮往的天堂。清明節也是從唐朝開始被正式列入“五禮”,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的

據史料記載,唐代時,由於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之事,唐玄宗頒佈政令解決假期問題。據《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

”意思是在唐玄宗時代,寒食與清明節一共放四天假;到唐德宗李適時代,假期已經延長到了七天。

另外,唐朝的其它假期也非常多。節氣日放假一天,全年二十四個節氣,就是二十四天假;官員每月有旬休,一個月三旬,一年就是36天假;春節與冬至各放七天假;中秋、臘八、夏至各放三天假;此外,皇帝過生日還要放三天假。

如此推算,在唐朝一年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放假,人們四處遊玩,逛吃逛吃,也難怪唐朝人的體態都比較豐滿。

清明節來一次歷史穿越,看看古人如何度過清明小長假

3、宋朝:

下面我們穿越到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可謂是古代音樂的天堂。

大家所熟知的宋詞,其實是一種音樂文學,最早詞所配合的音樂為燕樂,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漢族民間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用於娛樂與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行至宋代,詞進入空前盛況,為了合樂演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故又稱曲子詞。

所以說,宋詞就是宋代的“流行歌曲”,以下就是蘇軾作詞,王菲演唱的古今組合之作!

清明節來一次歷史穿越,看看古人如何度過清明小長假

蘇軾作詞,王菲演唱

再來說宋代的假期,延續唐朝寒食、清明放七天的制度,其它假期更是多到眼花繚亂。

旬假制,每月休三天。

歲節、清明與冬至,各放七天假。

聖節、上元、中元各放三天。

春社、秋社、上巳、端午、重陽、立春、立夏、三伏、立秋、七夕、秋分、授衣、立冬,各放一天假。

夏至、臘日,各放假三天假。

另外重要的祭祀日也要放假。

如此算來,宋代全年多達一百二十餘天假期。

大量假期給宋代文人帶來大量的閒暇時光,也有了大量宋詞的產生。

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娛樂方向發展的時代,所以宋代的清明節日氣氛熱鬧非凡。

宋朝時期,國家經濟繁榮,人們喜歡熱鬧,能把任何節日都過成狂歡節。

清明節這樣一個小長假,自然也不會放過。

郊外的祭祀過後,人們席地而坐,男人們推杯換盞,興致所至,還要吟詩作賦。女人們則嬉笑玩鬧,採花弄柳。小孩子則在這一天能買到很多玩具,比如花球棒、小秋千……

遊玩歸來,還能沿著汴河兩岸繼續逛吃一番。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宋代清明節這一天的熱鬧景象!

清明節來一次歷史穿越,看看古人如何度過清明小長假

4、明清:

明清時期,上巳節退出節日系統,寒食節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個清明節。

不過穿越到明清時期,儘量不要選擇朱元璋在位時期,這是為什麼呢?

明太祖朱元璋,屬於草根逆襲。他屬於超級工作狂,因為國家初創,他不敢懈怠,日以繼夜地工作。

據《大明會典》記載,朱元璋每天四更起床,一直忙到深夜,且全年無休,平均每天批閱奏摺200餘件,處理政務400餘宗。

此外,朱元璋喜歡拉上大臣們一起加班……

於是朱元璋在位期間,每年的假期只有三天:春節、冬至、朱元璋誕辰。

所以,清明在朱元璋在位期間是不放假的!

朱元璋去世後,全年的假期有所增加。元旦放假5天,冬至放假3天,元宵節放假10天;此外每月還放3天月假,全年加起來大概有50多天假期。

但是寒食與清明節,明朝時期是不在國家法定節假日之列的。

清明節來一次歷史穿越,看看古人如何度過清明小長假

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制度,因此也取消了寒食、清明節放假的慣例。

但是民間習俗已經形成。所以,到了這一天,人們還是會去掃墓、春遊,並將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清明節來一次歷史穿越,看看古人如何度過清明小長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