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中國喪葬習俗,大部分要經歷殮、殯、葬三個環節,即很多地區喪葬流程基本差不多,只是在細節上有些不同罷了。那麼,對傳統葬俗非常重視的河北唐山,又保留著什麼樣的喪葬文化呢?接下來隨小編一起看一下。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一、裝裹:老人在彌留之際,家人要為其淨身梳頭,然後由子女為其穿戴準備好的壽衣、壽鞋、壽帽等。如果是女性去世,有的要穿裙子,頭上纏包頭,俗稱“穿裝裹”。通常壽衣穿戴完畢不久,老人就嚥氣了,也有死後為老人穿戴的,不過比較少。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二、戴孝:逝者五服以內的親屬,都要為逝者戴孝。老人去世後,由族人中年長者負責裁剪孝袍、孝鞋、孝冒等。老人的子女要穿重孝,披麻片或棉花、腰繫麻批。族人中一般親戚,腰中掛一條孝帶布。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三、停床:停床也叫挺屍,在過堂屋一側,用門板或木板搭好停屍床,男靠左、女靠右、頭朝南仰臥。也有停屍在東西臥室的,要頭西腳東,寓意逝者去西天之意。死者停放在床上時,要下鋪黃褥子、上蓋青單,這樣表示子女盡孝道之意。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停屍期間,逝者要每手握一塊糕點,以便在去陰間的路上防狗、餵狗用,也有的在死者身旁或床下放一隻白公雞,以起到“辟邪”的作用。死者床頭要設案板、點長明燈、擺四碟點心果品,然後焚香、燒紙、行三獻禮,子孫皆哭泣,以表示哀悼。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四、報廟:唐山舊時農村,各村頭都設有五道廟,廟裡供奉山神、龍王、苗神、蟲神、土地五神。平時人們生病、鬧災、死人、求子都要去廟裡燒香,求神賜福消災,保佑亡靈順利西行。同時,喪家要請來村裡操辦喪事的人,俗稱“大操”,也叫“大執賓”。喪家要與大操協商喪葬儀式、辦多少天、拿多少錢、葬禮怎麼辦等。然後由大操操辦事宜、分配角色、各執其事。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五、報喪:老人去世當天,大操要派人寫白紙字帖子,按主人指定的親友家送信兒,叫“報喪”。報喪人由喪主指定在誰家用飯,不用煩的親屬不進屋,送了信兒或交了帖子即回,親友接到噩耗後,要準備好燒紙、點心、輓聯、幛子和祭禮前往祭弔。喪主家門前設賬桌,有專人接紙、收祭禮。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六、出殃榜:喪主大門前出示殃榜,寫明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日及與喪主的關係。喪父為“故顯考”,喪母為“故顯妣”。殃榜的字數為男單女雙,於門側“男左女右”。用長竿掛起“挑連紙”,一歲一條,另加兩條,天地各一條,年長者尺寸長,年輕者短,紙條下邊,男的剪成箭頭形,女的剪成燕尾形,以示區別。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七、弔唁:也叫“弔紙”、“奔喪”、“弔孝”。親友、鄉鄰到死者屍前嚎哭,跪拜磕頭,鼓樂隊奏哀樂,大操指揮,高喊“照客”、“伺帖”。接待弔唁的為亡人的晚輩,在旁跪陪。雙親都已死亡的跪雙腿,單親死亡的跪單腿,男客由男人陪跪,女客由女的陪跪。客人弔孝完,男女孝子向客人叩頭“謝孝”。大操高喊“謝”。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八、入殮:將亡人屍體由停屍床裝入棺材叫入殮。一般停屍第二天或第三天入殮。先由死者長子用扁擔或木棍將屍體撬動一下,為“撬殃”。然後將屍體搭入棺內。棺木放在院中搭好的靈棚內,並用長板凳墊起。棺內底鋪草木灰或石灰、木炭,兒女在屍旁撒銅錢。

封棺加釘後,靈柩前設香案,擺供果,兩側擺紙人紙馬(牛)、金銀庫筒等,孝子們靈前燒紙、大哭,以示對亡人永別之情。直到出殯前,親屬們一日3次到五道廟送紙,夜間輪流守靈、燒紙。有弔唁者、孝子陪弔致謝。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九、發送:發送也叫“送路”,是治喪儀式中的高潮,意思是為亡人魂歸西天送行髮腳。一般在出殯的先天晚上舉行。程序是:先“取魂”,是最後一次孝子們去五道廟送紙、領魂。由孝子4人抬著蓮花椅(紙紮),椅上放著亡人的“裹頭”,也叫“挑連紙”。

送紙隊伍到廟時,女兒在廟內周圍撒紙錢環繞,口稱:爸爸(媽媽)回家吧,用手將“魂靈”抱上椅子,抬回家中。將“裹頭”穿上亡人的衣服,再放入椅子,抬到亡人生前的住室,與女客人行告別禮,再抬到大門口與男客人行告別禮。

然後列隊發行。“裹頭”前有8名男孩手持蓮花燈引路,後邊是九蓮燈,少者8對,多者30對,接著是鼓樂隊,親朋列隊在後。孝子們抬著“裹頭”沿村主要街道轉一週,以示向鄉親告別。各戶在門口擺“路祭”,有糕點、茶水、燒紙等,並跪拜行禮。

然後列隊來到五道廟前,舉行告別儀式:親友逐個向“裹頭”行告別禮,孝子跪兩旁叩謝,由大操指揮。禮畢後,列隊繞莊至十字路的西行道口,將荷花椅、九蓮燈、車馬庫筒等堆燒,孝子及親友痛哭,所謂亡魂已去西天,親屬們遂歸。

裝裹、報廟、停喪、戴孝,感受唐山傳統葬俗

其十、出殯:也叫“出靈”、“埋葬”。一般在亡後的第三天午飯後進行。眾幫忙人將棺材抬上槓架至墳地埋葬。出殯前,眾兒孫要跪於靈前賀祭,棺材外套棺罩。棺罩,即以竹木為架,頂凸起,頂中央鉗以木刻、外塗金粉的球形體。框架外,裝襯紅緞繡龍鳳的帷幕。

發葬入墳時,棺與罩同起,孝子(長子)手執引魂幡,摔碎喪盔(停屍時燒紙用的盆),長媳抱罐(即香水罐,在罐內插一棵蔥,放少許香油),兒孫們在棺前倒行百步或出村時方可轉身前行。一路喇叭鳴鑼在前,家屬親友列隊在棺後隨行,號啕大哭,一路送至墳地。(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