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歷史上(薛國孟常君,雞鳴狗盜)的歷史謎團


山東省歷史上(薛國孟常君,雞鳴狗盜)的歷史謎團

“雞鳴狗盜”出自於《史記·孟嘗君列傳》: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出使秦國被昭王扣留,孟嘗君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嘗君。孟嘗君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嘗君得以逃回齊國。成語“雞鳴狗盜”是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有力印證“雞鳴狗盜”的漆木高足豆

2010年10月8日,秦東陵一號大墓被盜,震驚中外。在秦東陵特大文物被盜案中,共丟失了11件文物,在11件被盜文物中,其中漆木高足豆1件,高足豆底座3件,漆木簡7件。

專家考證,高足豆是一種盛器,用來放食物的,這是皇家貴族才能使用的器具。經陝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漆木高足豆為國家一級珍貴文物;漆木高足豆底座、漆木簡均為國家三級珍貴文物。

被盜的國家一級文物漆木高足豆,印證了“雞鳴狗盜”的故事。

山東省歷史上(薛國孟常君,雞鳴狗盜)的歷史謎團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副院長、秦漢史專家張仲立和商周秦漢專家張天恩兩位研究員認為,最為珍貴的是,在漆木高足豆上,刻有19個字的銘文。這19個字一下子破解了諸多的歷史謎團。在漆木高足豆上,刻有“八年相邦薛君造”。那麼薛君是誰呢?通過專家解讀得知,薛君即齊國人孟嘗君,“戰國四君子”之一。“八年”則指年號,為秦昭王八年。

被盜的國家一級文物漆木高足豆上的珍貴銘文

山東省歷史上(薛國孟常君,雞鳴狗盜)的歷史謎團

這些文物與一個歷史典故有關,公元前299年,孟嘗君得到秦昭王的聘書後,躊躇滿志地帶著“雞鳴狗盜”等數百人馬,去渭水邊的秦都咸陽“為相”。求賢若渴的秦昭王與聞名遐邇的孟嘗君,談論六國之事,剖析天下之況,不謀而合,二人有相見恨晚之感。秦昭王給孟嘗君下了正式聘相之書、相印等信物,孟嘗君也給秦昭王帶去了特產,還有特地製作的具有象徵意義的漆木高足豆底座等禮物。

這次被盜漆木豆上的銘文印證了齊國人孟嘗君即薛君曾在秦昭王時在秦國任相邦的史實,此外,長期以來,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相邦和丞相是一個官職,而高足豆上的銘文,則證明了這是兩個官職。同時也明確了這座“亞”字型大墓的主人就是秦昭王,即秦始皇的曾祖父嬴稷,而一號陵園的另外一座亞字形大墓的墓主人則可能為秦昭王的姬妾唐太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