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你,是不是也在焦慮中?

首先,你要洗腦般地告訴自己:我來看這篇文章是因為作者的才華和美貌。

“你現在有空不,給你打個電話。”

“有空,打給我吧。”

一週前,接到朋友的電話。我們平時忙碌各自的生活,但是隻要一說要打電話給我,我就知道他最近一定是過的不太順心。

整個電話打完總結下來就是辭職以後他非常焦慮,極其需要有個人來開解他。

但是我們都很清楚,這個焦慮只有等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才能真正消散。

“我看你的動態,感覺你在深圳好像還挺好的。”

“哈哈哈,並沒有,只是在盡力消化情緒。”

01

我第一次聽到“焦慮”這個詞是在我高三的那年。

高三的那段時間,意識到自己必須更努力點才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和專業。

於是,晚上上完晚自習,回到寢室以後又跑去宿舍樓的自習室繼續學習,去晚了就會沒位置,一學就到夜裡兩三點。

半夜回到寢室,悄悄去樓道的水房洗個頭,枕著一頭溼漉漉的頭髮睡下了。

最近的你,是不是也在焦慮中?

第二天早早起床去教室,我是第一個到教室的人,周圍安靜的一點聲音都沒有。

我膽子小,早上都是帶著恐懼和緊張的心情在背書,總覺得教室裡會突然冒出來個鬼。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兩週以後,我開始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覺。

我爸媽帶我去看中醫,中醫看了看我的手說:“你這孩子太焦慮了。”

但是,當時我並不覺得自己的心態出現了問題,只是覺得是一種正常的高三學生都會有的心態。

直到有天吃過晚飯,我很想回家,哭著給我爸打電話:我想回家,你能不能來接我回家?”

最近的你,是不是也在焦慮中?

“焦慮”就像是一隻食人怪物,用力地禁錮著我。如果掙脫不掉,就只能被吞噬。

我爸媽第二天就把我接了回去,說了不少寬慰我的話,在家休息了一天,我才慢慢好了起來。

那個時候,我深深感受到負面情緒給人身心帶來的傷害有多大。

02

今年,臨近畢業了。

畢業論文、找工作、實習、步入職場,這一個個詞語又變成了我焦慮的源頭。

每看到輔導員在群裡發一些招聘信息,我的焦慮就會多增加一分。

“@全體成員”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字眼。

最近的你,是不是也在焦慮中?

在家裡待著變得坐立不安,我努力靜下心來想了很久:我為什麼又開始焦慮了?

原因大概是想要努力卻又力不從心,明知自己有不少的不足之處,但總因懶惰而擱置。

經過“除了學習,啥都樂意幹”的一天之後,晚上懊惱自己白天為什麼不好好看看書或者掌握點職業技能,順便“欺騙”自己明天一定學。

結果,第二天又複製粘貼了前一天,循環往復。

好不容易開始實施自己立下的Flag,這個Flag卻又葬送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歸根結底就是:心懷目標,僅僅只是“心懷”。

最近的你,是不是也在焦慮中?

另一方面,就是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在焦慮情緒下不斷地放大自己的短處。

痴迷於“世人皆優秀,唯獨我最差”的自我否定中。

然而,事實上羅列再多的理由都是徒勞,因為任何理由貌似都不是最正確的理由。

你看,我們都是這樣地糾結又矛盾。

03

朋友在電話裡告訴我:“我總覺得大家都過的很順心,只有我過的一塌糊塗,太焦慮了。”

我反駁他:“不是的,大家都很辛苦,只是你看到的是人家順心的一面罷了。”

前天,我解除隔離後去面試,以往每次面試我都是自己去的,但是這次去面試我叫Mr.王陪我一起去,因為覺得自己緊張的有些思緒混亂。

最近的你,是不是也在焦慮中?

那家公司在一個科技園區中,抬頭望樓頂脖子酸的不得了,我們去的早,對於要不要提前上樓我兩發生了爭執。

“現在上去在公司門口等著比較好。”

“不行,我不去,我緊張得很,再等等。”

他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陪我在樓下等著,後來終於鼓起勇氣進去了,結果面試官不在。

公司裡現場安排了一個人給我面試,十分鐘就結束了面試,出來後感覺被人放鴿子很失落。

Mr.王看到我最近的焦慮,跟我好好聊了很久。

從我的職業規劃到需要完善學習的部分,他一一詳細地進行了分析,跟我一起商量著制定了在不工作的日子裡,可以做哪些事情。

比如關注行業裡的哪些信息、剖析行業應用工具的特殊性等等。

最後,他說了一句我認為很棒的話,這個“很棒”可能帶有濾鏡色彩。

“不要慌,投資自己和提升自己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狀態都是最值得做的事情。”

焦慮的情緒又被安撫下來。

最近的你,是不是也在焦慮中?

所以,如果此時此刻的你也是正處於焦慮的狀態,倒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有時候,一些事情演變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或許就是因為事情受到了負面情緒的“脅迫”。

我知道,講道理其實是一件很沒有力量的事情,聽道理的人只有真正撞了南牆才能明白講道理的人所說的話。

但是,仍然希望這篇文章在我們撞南牆撞得頭破血流之前,成為焦慮生活下的一點點安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