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盡 的 思 念

無 盡 的 思 念


文|張榮武

張榮武 | 無 盡 的 思 念


父親生於 1930 年 8 月 2 日(農曆七月初四)每年給他老人家祝壽都是按農曆這個日子舉辦的!已堅持 20 年了,原本計劃他老人家今年九十大壽了好好慶賀一下,但歲月無情,人算不如天算,天若有情天亦老,不幸於 2020 年 3 月 3 日 11 時 30 分撒手人寰,我永遠失去了一位恩重如山、慈祥仁義、可敬可愛、辛勤勞作了一生的親人,享年 90 週歲。


父親自去年以來身體一改往年的康健,先是感冒發熱住院兩次,後又因股骰頸骨折住院治療,經醫院醫生的精心治療和他老人家的積極配合他又勇敢的站了起來!老人家也曾自信地說再活三五年爭取到九十五,成為全村第一大壽星,從此可見他人家對生命的渴望和對生活的自信和執著。可那曾想到去年十月中旬胃癌病魔纏身,痛定思痛為了減輕他老人家的痛苦後三次進行治療一直在其他科室治療,未去腫瘤科,希望老人能在最後的時刻還在希冀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狀態,生活質量相對高些。


病危通知催了一遍又一遍,只好於 2020 年 2 月 29 日上午從縣醫院出院!在丹水老家的病榻上他又堅持與病魔抗爭了四天,不幸於 2020 年 3 月 3 日上午 11 時 30 分可惡的病魔奪去了他的生命,他一聲不吭地閉上了雙眼!久久不願合上的嘴巴一張一張的父親似乎還想告誡我們兒女什麼事似的……


我一手緊緊地握著他老人家的手,另一隻手摸著他老人家的胸口,直到父親的身體逐漸變涼,任憑我怎麼千呼萬喊他始終不回應我們,任憑淚水似線常流,他老人家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黃土地;永遠離開了與他朝夕相處,相依為命的骨肉同胞,親朋好友!真可謂“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父親其實爺奶給他起的名字叫張文祥,由於他一輩子脾氣好,溫順祥和從不發火,高低人都看的起、相處的好,所以丹水十里八鄉的人們都喜歡叫他為張發祥。此名的知名度遠大於他老人家的原名。就是現在家鄉人們說張發祥知道是“老支書,老覺悟,老好好”;但說真名張文祥好多人都不知道是誰了!年輕人就更不知道是誰了。他一輩子淡泊名利、閱人無數,看破不說破,知人善任,寬厚待人是我們生活中的標杆和典範!


父親解放前高小畢業,可他的會議記錄、學習筆記就有二三拾本,筆跡工整不亞於現在的高中生,你要再聽他講話,他文化水平可又不一般了,我記得小時候生產大隊開社員大會,他坐在主席臺一講就是一晌,講的頭頭是道!父親是個老農民又是個老黨員,上學時愛好打籃球,解放前家裡貧窮未能繼續上學,剛解放時握過槍,打過土匪,當過初級社、高級社會計,後當過大隊長。從 1965 年至 1996 年任大隊支書(是全鎮任正支書最長的一位)後返聘任副支書,村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到 2000 年完全退下來仍堅持閱讀《黨的生活》、《黨史博覽》等雜誌。前年省裡給他頒發了一個“河南省 50 年黨齡紀念章”老人家十分鐘愛!我把紀念章及他人家生前所帶的手錶一齊壓在棺槨下面,作為他老人家的愛物陪伴他駕鶴西去!以寄託我們的哀思!


張榮武 | 無 盡 的 思 念


父親在他們兄妹四個中排行老二,還有一個弟弟曾在杭州空軍服役,今年也 84 歲了!父親業餘愛好就是喜愛讀書看報,聽音樂。思想上尊儒,為人中庸厚道!我記憶中他們兄妹之間相依為命,彼此間互助互愛、相互尊重、相互體恤未發生過爭執。


他不信神、不信邪,不喜歡歪門邪道!家庭中已有七位親人先他而去!而他老人家親自操辦喪事的就有五位。但他在我們面前從未掉過一滴眼淚,叫過苦,把人的生老病死看的很自然!他常在我們面前愛說的話就是:做人別太壞了,人做事,天在看,高低好壞人都要看得起,人大不值錢,官大不壓鄉鄰。無論你官做多大,路走多遠,不為身邊的人辦事,你這個人就不值錢了。教育我們走到村裡要下車,先讓煙、先打招呼。這就是他的人生觀和生死觀!他也常自責自己不願從政,愛過無拘無束的恬靜生活。他剛解放時曾在南陽黨校培訓半年,回來在鄉里當了兩個月財糧,後因我二爹從學校招飛入伍,他為照顧家裡就辭職回鄉勞動,和他一起培訓的六人後來都成了副鄉級以上幹部。


1958 年鄉里辦農民夜校脫盲班他是教員,後來讓他到“丹水完中”教學當老師又不去,又錯過了一次吃國家糧的機會。第三次是 1984 年鄉里擴編招人,鄉主要領導讓他去城建所或是把招工手續辦到三建公司,他又因年齡大把機會讓給了年輕同志。這就是我的父親,不求名利,甘願做、一輩子自食自力的勞動者!有他獨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廣闊之胸襟!做為農民我覺得他一生有三個優點值得銘記:一是勤儉致家。老人家一輩子幹活是個農民好把式,犁地、拉架子車都在行,特別是種菜、打埂更是細緻周全!農業學大寨搞土地深翻都是他一個一個到各個隊上先做示範、後督促檢查!可一到公社開會他又打扮的乾淨利索,穿著中山裝或制服,上兜經常別一錢夾一隻鋼筆,下兜經常裝一個筆記本,一年至少用完一個筆記本。


家裡的糧食是夠吃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安排的井井有條,用他的話講全村咱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集體的東西他從不多佔,我記得有個隊長仲秋節送二斤月餅給他,他都給人家退了!上級每任領導都這樣評價他“一輩子小心謹慎,落樹葉都怕打著頭了!”我曾在北京衛戍區服役,多次懇求他去北京看十大景,每次他都婉言謝絕了!他說那年他去大寨參觀時去過,讓你媽去!可見父母彼此之間的忠貞和相濡以沫。


就在他臨終前,雖然天氣寒冷,他還不斷地吩咐家人,不要隨便開空調,節約用電!足以說明他一輩子生活的簡樸和勤勞。


二是他知人善任,懂人性重人情。在他老人家任期內大隊醫療室的赤腳醫生,司藥,機器房磨面的,配種站配種員,林科員,拖拉機駕駛員至今健在的都十分尊重他!而且這些人在工作崗位上都十分敬業,未辜負他的期望。記得文革時隊上講成份,但他對這些所謂的地主,富農只要有一技之長,無論是木匠,蓋房,造廚,打鐵做秤,他都一視同仁用其所長,率先在全公社辦起了建築隊,縫紉社。


他一輩子從未批鬥過誰,沒與誰吵過架!所以也有人背後說他“老好好,和稀泥”!這其實是對他的肯定和認可,是對他厚重人格的贊同!俺村有一個姓聶的大學教授多才多藝他就因材實用,充分發揮其才能先讓他在大隊辦“憶苦思甜”展覽,後又在大隊文藝宣傳隊當編導。其間他與一名小他八九歲的女青年相愛了,但當時正值文革,女的父母都是黨員對婚姻不願意告到了公社,由於當時講成份,革委會主任下令把姓聶的關“禁閉”半月,這樣可把俺爹慌壞了,他一方面一天到晚囑咐看管的不要打和罵,別鬧出人命,另一方面又暗地裡叮囑聶的侄女及時送飯送衣多看望!當他得知女的死活要跟時,就主動上門說服其父母尊重兒女婚姻自由、自願,不要包辦強迫婚姻!後又經他多次給上級彙報通融,此事終於不了了之,有情人終成眷屬!現在二人在南陽師院都是教授級了,見到俺父親一口一個大爺的喊,硬說父親是他們的媒人。話雖不實但道出了他們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


他老人家先後帶了兩茬大隊支部班子,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程他都親臨現場送這些好友一程;年輕在世的,在這次疫情期間也冒著危險該來的都來看望他人家一眼!深深的一鞠躬表達的是友誼,真誠,敬意和緬懷!


三是他愛憎分明政治站位較高。記得 1974 年仲秋的一個傍晚,時任縣委書記的李洪恩在西峽縣委召開會議,由於三個造反派衝擊後改在丹水鎮杜溝嶺糧庫會議室召開,但造反派又追到糧庫,在糧庫門口推扯李洪恩等縣裡主要領導,父親接到時任丹水公社書記王潤成指示後立即組織在衛生院施工的建築隊員前往現場施救,在這些施工人員的幫助下,李洪恩等縣委領導才得以脫身坐吉普車回家。事後縣領導託公社書記給父親送兩瓶白蘭地燒酒,父親心生歡喜立即在家煮個鹹鴨蛋、炒個酸辣白菜把它喝了!父親一生愛喝酒但酒量不大,每次喝酒坐在主位上較多,但從未見他喝的大醉失態過;一生愛吸菸,但都是吸的跑煙,從不拿菸袋,以前是“白河橋”後來是“南陽紅”,從不吸高檔煙。他老人家與每個公社包隊幹部都合得來,經常在家吃派飯,談工作。但涉及家裡經濟困難,子女安排工作他一概不提。他一輩子不知道送禮、求人。在一起好吃了喝了可以,但送禮走後門他難以開口!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做事是父親一生的追求。


張榮武 | 無 盡 的 思 念


父親性格的特點是不溫不急,遇到矛盾先讓爭執雙方講事情原因發生過程,然後把雙方各拉一邊問各自想咋處理,最後才表態!放段時間,矛盾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自然解決!記得一個秋季的上午,“由於秋天下連陰雨”,一名姓趙養的豬把姓杜鄰居家的“女兒牆”哄倒了,雙方扭著胳膊來評理,父親不慌不忙聽了雙方要求後,拿個鐵鍁到現場挽起袖子幫忙清理淤泥……雙方見此立即不吵架了,都爭先恐後地幹起活來。姓杜的也不讓姓趙的賠房子,姓趙的也不讓姓杜的賠豬了,矛盾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比較圓滿解決。所以有人送他個外號叫“和事佬!”其實這是對他化解矛盾,處理事情的褒獎和讚揚!說話貴在誠,辦事貴在實,做人貴在真。


父親對待家人子女相敬如賓,身體力行,循序漸進的言傳身教,好像我長這麼大他老人家從未彈過我一指頭!他經常愛說的一句話是“成材料的樹不用苛,人生有位,死得有處,幹啥都是吃碗飯。”他長壽的秘笈有二:一是生活有規律,幹莊稼活有節制,不強幹、不死幹,累了就休息,把幹活當成鍛鍊身體的機會,出汗發熱困了就不再幹了!二是一輩子愛喝玉米湯,一天兩頓喝不覺得多!同時愛乾淨注意衛生!他老人家一輩子恬淡自在!愛養花卉,植樹,院子中栽了梨樹、香椿樹、柿樹、橘子樹、桂花樹、廣玉蘭、海棠等各種樹,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


對貓偏愛,貓成了他感情的寄託和信物。前幾次出院家人們把貓放在他面前,讓其嬉戲……可這次出院貓大叫不止,竟成了彼此間的永別!


這就是我的父親,一個真實的父親!論地位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充其量是一個“陳永貴式”的老農民。他一生清貧如洗,沒有積蓄沒有家財,但他身上有普通中國農民性格上的倔強;待人接物文化底蘊上的厚重;生活上的簡樸和自強不息、勇往直前……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永遠回味、牢記的長處,平凡之中折射出不平凡的偉大。


他選擇疫情期間安靜離開,生怕給人添點滴麻煩,遵照國家要求疫情期間喪事從簡的原則也未能給開個追悼會,但這恰好也符合父親的性格特點,他老人安然自在地長眠皇天后土之間。真可謂“青山擋不住,必競東流去。飄飄何所似,天地戀幽草”!


安息吧我尊敬的、可愛的父親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