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走過時代,它在低語的告訴我們什麼。


文學走過時代,它在低語的告訴我們什麼。

時代在低語,述說著文學的情感,文學是何物,作家們要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啦!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為我們解讀課文,總會有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這樣的提問,非要弄清楚弄懂作家要表達的意思,而當自己開始看書的時候,曾經一段時間沉迷那些消遣的小說,覺得看個書何須那麼複雜,非要有個背後的意思的才行。可是當你開始寫東西的時候才發現,任何東西總會有它要表達的意思,不管是平凡無奇的還是雄偉宏大的,當代的文學在我看來是網絡的文學,可是網絡文學卻缺少了文學需要的沉澱感。

《時代的低語》是作者傅小平訪談對話其他作家的一本書,很遺憾也很慚愧,我第一次知道作者,也未曾拜讀過書中這些作家的作品,但是這本書成為了一個契機,讓我未來與他們的作品相識。這也是我總覺得人與書之間緣分的早晚關係,不同的年齡遇見不同的書,不同的心境面對不同的作品。年少時喜愛的現在多少還喜歡,但是年少時覺得沉悶無趣的作品現在在去接觸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而傅小平採訪的作家們的作品也隨著年齡和閱歷的不同,在改變著寫作方式,進化著自己的文字的世界,在透過筆觸傳遞給每一個讀者,讓讀者去解讀自己的想法。

很奇妙,看見書名的時候,不自覺的放輕了音量喃喃低語的念著這五個字,像個魔法一樣,走過時代的這些國內外作家們,他們的作品大浪淘沙的沉澱下來,見證著時代的變遷。這本訪談錄採訪了賈平凹、張翎、範小青、徐小斌、韓少功、馬原、鄭克魯、趙德明等等的國內外的16個作家。傅小平針對每個作家的作品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和一針見血的提問,圍繞的作品本身和作家本身的變化來交流,而對於每一位作家的風格等他也為每一篇訪談都分別取了包含中心有意思的標題。

賈平凹—寫作需要純粹的

什麼是純粹的寫作,純粹的對應面是功力,是媚俗的,而不是為了影視,娛樂,更不是一味迎合社會所需或者故意站在了社會所需的對立面,寫作的出發點是什麼,是因為熱愛,因為有想法,這一直是我個人認為的。雖然現在是網絡文學的時代,但是很多人不喜歡評判網絡文學,為什麼,因為不純粹了。我們看前人的作品,總能看到人性,社會等等,但是網絡文學缺少了讓人思考的東西,而我也一直在思考我自己要寫出什麼樣的文字,我的文字能帶給人什麼樣的思考和事實感受。

所以賈平凹的純粹是我所喜歡的,就像訪談錄裡提到的【不一定須得去歌頌什麼批判什麼,最重要的給人活著和活得更好的智慧的東西】,在這個需要精神糧食大於物質糧食的今天,我們的作家們需要誕生出的是更多有益的,智慧的東西引導我們的讀者。而不是誤導或者順應。

張翎的訪談篇章裡,她關於文學改編影視的回答讓我不禁思考,現在影視和文學存在的一個現象,原著黨排斥不喜歡改編的影視,而影視黨覺得原著黨多事,在這個網絡的時代,很多的作品被改編,有的改好了有的改壞了,原著黨和影視黨之間互相的掐架,排斥雙方。我算是原著黨吧!但是看原著我就不去看影視,若先看影視便不再看原著,因為不管哪一方都已然有了代入的印象,初遇的必然印象深刻,你再去看另一方都會帶有別扭和不自然的代入比對挑刺的原因。不得不說原著黨不滿影視的改編最主要的還是影視改編的不盡人意,但是也有原著黨對書和人物滿分的喜愛在作祟。

很喜歡張翎說的自我“歸零”和“切割”,還有這一句【不要以一個文字匠人的眼光,來干擾畫面匠人的判斷】

。我希望我也能這樣做到,不論是在面對我喜歡的書籍作品,或者是面對我不喜歡的作品。

時代的低語,到底在低語什麼,需要我們去文字裡親身感受,每個人的體會不同,感受也不同,新的時代已經來臨,希望下一次時代的低語裡有更多新欣作家,看他她談起自己的作品所表達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