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走过时代,它在低语的告诉我们什么。


文学走过时代,它在低语的告诉我们什么。

时代在低语,述说着文学的情感,文学是何物,作家们要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啦!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为我们解读课文,总会有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样的提问,非要弄清楚弄懂作家要表达的意思,而当自己开始看书的时候,曾经一段时间沉迷那些消遣的小说,觉得看个书何须那么复杂,非要有个背后的意思的才行。可是当你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才发现,任何东西总会有它要表达的意思,不管是平凡无奇的还是雄伟宏大的,当代的文学在我看来是网络的文学,可是网络文学却缺少了文学需要的沉淀感。

《时代的低语》是作者傅小平访谈对话其他作家的一本书,很遗憾也很惭愧,我第一次知道作者,也未曾拜读过书中这些作家的作品,但是这本书成为了一个契机,让我未来与他们的作品相识。这也是我总觉得人与书之间缘分的早晚关系,不同的年龄遇见不同的书,不同的心境面对不同的作品。年少时喜爱的现在多少还喜欢,但是年少时觉得沉闷无趣的作品现在在去接触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而傅小平采访的作家们的作品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同,在改变着写作方式,进化着自己的文字的世界,在透过笔触传递给每一个读者,让读者去解读自己的想法。

很奇妙,看见书名的时候,不自觉的放轻了音量喃喃低语的念着这五个字,像个魔法一样,走过时代的这些国内外作家们,他们的作品大浪淘沙的沉淀下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这本访谈录采访了贾平凹、张翎、范小青、徐小斌、韩少功、马原、郑克鲁、赵德明等等的国内外的16个作家。傅小平针对每个作家的作品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一针见血的提问,围绕的作品本身和作家本身的变化来交流,而对于每一位作家的风格等他也为每一篇访谈都分别取了包含中心有意思的标题。

贾平凹—写作需要纯粹的

什么是纯粹的写作,纯粹的对应面是功力,是媚俗的,而不是为了影视,娱乐,更不是一味迎合社会所需或者故意站在了社会所需的对立面,写作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因为热爱,因为有想法,这一直是我个人认为的。虽然现在是网络文学的时代,但是很多人不喜欢评判网络文学,为什么,因为不纯粹了。我们看前人的作品,总能看到人性,社会等等,但是网络文学缺少了让人思考的东西,而我也一直在思考我自己要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我的文字能带给人什么样的思考和事实感受。

所以贾平凹的纯粹是我所喜欢的,就像访谈录里提到的【不一定须得去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最重要的给人活着和活得更好的智慧的东西】,在这个需要精神粮食大于物质粮食的今天,我们的作家们需要诞生出的是更多有益的,智慧的东西引导我们的读者。而不是误导或者顺应。

张翎的访谈篇章里,她关于文学改编影视的回答让我不禁思考,现在影视和文学存在的一个现象,原著党排斥不喜欢改编的影视,而影视党觉得原著党多事,在这个网络的时代,很多的作品被改编,有的改好了有的改坏了,原著党和影视党之间互相的掐架,排斥双方。我算是原著党吧!但是看原著我就不去看影视,若先看影视便不再看原著,因为不管哪一方都已然有了代入的印象,初遇的必然印象深刻,你再去看另一方都会带有别扭和不自然的代入比对挑刺的原因。不得不说原著党不满影视的改编最主要的还是影视改编的不尽人意,但是也有原著党对书和人物满分的喜爱在作祟。

很喜欢张翎说的自我“归零”和“切割”,还有这一句【不要以一个文字匠人的眼光,来干扰画面匠人的判断】

。我希望我也能这样做到,不论是在面对我喜欢的书籍作品,或者是面对我不喜欢的作品。

时代的低语,到底在低语什么,需要我们去文字里亲身感受,每个人的体会不同,感受也不同,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希望下一次时代的低语里有更多新欣作家,看他她谈起自己的作品所表达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