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悲憫良知與做文章

在疫情緩和接近尾聲的時日,網上傳出廣西一位昏倒病危的援鄂護士逝去的消息。有人搶先發文,重點作一個對比,——說小梁護士病逝之時,正是從湖北返回廣西的醫護人員,在歡笑在慶祝(併發了歡慶的圖片)之日。文章尤其要指出:歡樂的氛圍中沒人提到,這位援鄂病逝的小護士的名字。

說只有作者自己,還有其讚頌的一位有“良知”的名作家,在悼念。

讀著讀著,滿心悲涼。

請原諒呵小梁護士。為你的眼淚來不及流,因為要轉身去辯理。是這樣的。本來應當全心悼念致敬,卻一次次地,思緒情感,被拉偏離。要去面對看不見的言詞陷阱,猜不透的玷汙心機。

疫情肆虐的時節,小梁護士是主動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的。那時被讚了“良知正義”的文字,是要證這麼一位小護士,與數以幾千上萬計的逆行者,都是不清醒的糊塗蟲。不會追責不會思考,卻要去當被犧牲的“代價”。

小梁護士為什麼會病倒?她,太累太累了。她與很多很多抗疫醫護工作者一樣,身穿笨重的防護服,併為了節省防護服,為了少上廁所,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中不吃不喝。而在他/她們拼命工作的時節,又是這一類“說真話追真相”的“追責”文字,客觀上要造成對防控工作的不體諒。而倘若防控無序乃至無效的局面出現,病人會加倍增多,險情會成倍增長。

醫護人員將面臨更多更大的危險,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

小梁護士逝去了。縱然未逝,這個可愛的可尊敬的孩子,有可能再也醒不過來。她成了令人心疼的代價之一。

然而當初那些不管會不會導致防控失效只一心力主追責的“清醒文字”,卻搶著來悲憫搶著來悼念了。並以小梁護士的逝去,譴責完成任務回家的逆行者。譴責他/她們沒有提及,是不同情不憐憫。

我不認為這是真悲憫。如果有悲憫,也是佔比很小。

我甚至以為,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援鄂的外地醫護人員冒死拼搏後完成任務返家的時節,有人需要小梁護士的死訊。

如果將此稱為“良知”,我承認,我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