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2020年春節,舉國抗疫新冠,我也只能在家門口的元大都遺址公園曬曬太陽、強筋健體了。靜下心來,竟發現以往不曾留意的美!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元大都的主要設計者,"一代成憲"的開國元勳劉秉忠。

滄海桑田,今日首都已非昔日模樣,但是元大都城牆仍依稀可見。新中國幾次建園改造,今天的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呈狹長帶狀,全長9公里。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我家,剛好住在健德門西邊,薊門煙樹東邊,水關的北面。

健德門,當年的元大都北面城牆有兩座城門,偏西的是健德門,偏東的是安貞門。

元大都建城前有周密的規劃,先建給排水系統。文獻記載有七條洩水渠,在城垣北部發現有三處洩水水關,位於海淀區花園路口東南角的水關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整個涵洞的做法,與《營造法式》所記“卷輦水窗”的工藝完全一致。當年元大都的積水,就是從這個涵洞流入,穿過城垣,排出城外。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大都建典、銀波得月、紫薇入畫、薊草芬菲……每次都會經過的景區,這個長假才得以細細品味~~~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換個角度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元大都城牆外本有條護城河(俗稱土城溝),市政改造把殘存的元大都護城河與小月河連接起來,統稱為小月河。小月河自健德門北流進入清河,是北京城北唯一一條自南向北流的河。為什麼叫小月河呢?清人李光庭《鄉言解頤》卷二有"村莊"條,提到"小月河之言月,朝霞店之言霞",可見早有此名。月河本是指幫助堰壩分水的人工渠,元代北京這條小月河也應該是人工渠,其功能是把大都北護城河的水分流到清河。明代把小月河延伸到德勝門外的關廂,用意相同。1985年市政改造把小月河與土城溝連起來,再北入清河,可以說繼承了元代的水網結構。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行走在兒子從小奔跑盤桓的土城牆上,綿延數里,景緻各異。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沒有文字說明的方石,難道是夯土中使用的永定柱?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城外部等距離地建有加強防禦的馬面(凸出於城牆外部的墩臺,宋代稱為“馬面”,明清則稱為墩臺),沒有找到文字說明,但全景拍下圖不逼真留念。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上圖是站在城牆西北角的角樓遺蹟上,北望留圖。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此稱為“燕京八景”之一,毫無懸念的“薊門煙樹”!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二〇二〇春 重見元大都

薊門春雨散浮埃,煙樹溟濛霽欲開。

十里清陰連紫陌,半空翠影接金臺。

東風葉暗留鶯語,落日林深看鳥回。

記得清明攜酒處,碧桃花底坐徘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