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抓住孩子“行走敏感期”,讓孩子快樂走路

文|小寶媽媽

小敏跟閨蜜前後腳生了寶寶,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不到1個星期,前幾天跟閨蜜視頻的時候,小敏發現閨蜜的孩子正在客廳裡走來走去的玩玩具,在聽到她的聲音後,孩子還走過來湊近了屏幕。

這讓小敏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孩子也已經1歲半了,卻不像閨蜜的孩子一樣學會了走路,平時在大人的幫助下還能勉勉強強走幾步,大人不幫忙,孩子就沒有要走路的想法,以前她還不是很在意這個問題,這一次看到閨蜜的孩子,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孩子不會走路是不正常的。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抓住孩子“行走敏感期”,讓孩子快樂走路

緊接著小敏又詢問了幾個生過寶寶的朋友,得知大家的孩子都是在1歲半之前就已經學會走路了,反觀自己孩子的情況,小敏心急如焚,趕忙蒐集資料,尋求各種信息的幫助,尤其是想要弄明白寶寶學會走路是在什麼時候,自己的寶寶是不是真的有問題。

一般寶寶多大會走路一般寶寶多大會走路

大多數寶寶是在出生後11-15個月內學會獨立行走的,如果等到孩子18個月了,還不會行走,就說明孩子的身體發育出現了問題,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了。

孩子不會走路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肌肉力量不足,一個是肌肉力量過高。力量不足多表現為孩子下肢無力,走路搖搖晃晃,力量過高常會讓孩子走剪刀步或者是尖足,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孩子的運動發育,讓孩子無法學會走路。

除去身體原因,有沒有利用好“行走敏感期”,也會對孩子走路產生影響。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抓住孩子“行走敏感期”,讓孩子快樂走路

抓住孩“行走敏感期”,讓孩子快樂行走

1、孩子行走敏感期在什麼時候開始?

孩子在7、8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表現出想要行走的慾望了,緊接著他們很快就會進入行走敏感期,開始出現各種小動作。

2、孩子行走敏感期有何表現

  • 喜歡爬來爬去

進入行走敏感期的孩子,開始變得活躍起來。例如以前很乖的孩子,卻變得“不老實”了,總是喜歡在床上或者是爬行墊上爬來爬去,即使是沒有目的性,孩子也樂於爬來爬去的玩,爬行吸引了他們絕大部分的興趣。

  • 四肢不停竄動

孩子還沒有學會走路的時候,想要去哪裡都需要父母抱來抱去,而在行走敏感期的時候,孩子開始不安於父母的懷抱,被父母抱在懷裡的時候總是動來動去,拉著父母的衣服或者是扶著父母來竄動,想要自己運動。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抓住孩子“行走敏感期”,讓孩子快樂走路


喜歡做邁步動作

爬來爬去和竄動鍛鍊了孩子的肢體力量,漸漸的孩子開始不滿足於小範圍的運動,想要自己行走,這個時候父母用胳膊駕著孩子或者是用手扶著孩子,孩子就會開始嘗試邁步,為學習走路的準備工作。

孩子學習走路的進度不是固定的,有些孩子幾天就學會了,也有孩子需要學習好久才能勉強掌握,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利用好行走敏感期,更快的學會走路。

如何在幫助孩子在行走敏感期,更快掌握行走技能

1、提供安全舒適的場地

孩子對周圍環境的感覺很敏感,當他們認為自己身處的環境不夠安全時,會更傾向於安安靜靜的待著,想要讓孩子更快的學會走路,父母就要給孩子提供安全舒適的場地,讓孩子能夠放心的在裡面走來走去。

例如客廳裡的茶几、電視櫃等傢俱都會有比較鋒利的桌角,孩子被碰傷過之後就會下意識的產生恐懼心理,父母可以對帶有安全隱患的桌子、椅子以及一些零碎物品進行處理,給孩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鼓勵孩子自己走路。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抓住孩子“行走敏感期”,讓孩子快樂走路

2、大膽放手讓孩子去練習行走

我們常說熟能生巧。在孩子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受傷,總是不是放開攙扶著孩子的手,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幫助下行走,就會形成習慣,一旦父母放手了,孩子就不會走了。

父母要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練習走路,路走的多了,孩子就會掌握走路的技巧,走的越好越熟練。

3、鼓勵建立孩子信心

孩子對疼痛的恐懼心理要高於成年人,很多孩子在摔倒或者是磕碰到之後都會哇哇大哭,並且會在心理產生一定的陰影,害怕走路。

在孩子因為走路受傷後,父母要及時鼓勵孩子,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並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之後及時孩子又受傷了,也不會對走路的熱情產生影響,相反以後孩子的內心會越來越自信,喜歡去嘗試和挑戰自己。

教會孩子走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父母付出時間和精力,利用好“行走關鍵期”,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讓孩子開開心心學會走路。

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抓住孩子“行走敏感期”,讓孩子快樂走路

我是小寶媽媽,一個三歲寶寶的媽媽,在日常育兒中也遇到不少的育兒問題,在這裡希望能和各位寶媽一起分享、探討育兒知識和經驗,一起陪伴寶寶健康快樂成長!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