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史事:又一位大女王來襲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是一個特別霸氣的皇帝,他一生善戰又好戰,基本統一了北方。本來太武帝期間還有一個著名女性故事可以一說,就是“木蘭從軍”,但這個故事大家太過熟悉,所以今天就跳過這一節,講述北魏的一位太后的故事。這位太后與東漢鄧綏、大唐武曌一樣,都是非常霸氣的大女王。

太武滅佛與小人宗愛

解說史事:又一位大女王來襲

佛教在中國廣為流傳,群眾基礎很深,但歷史上曾有多次滅佛事件,著名的滅佛皇帝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以及後周世宗柴榮。這些皇帝滅佛各有各的複雜原因,但都導致了很嚴重的社會後果。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什麼要滅佛呢?

首先是,當時那個時代中原人口很少。明元皇帝拓跋嗣時代極少發動對外戰爭,但拓跋燾要實現統一大業,繼位以來年年戰爭,導致國庫空虛,境內成年男子數量不足。北魏是戶兵制,每家每戶都必須出壯丁。太武帝期間征伐柔然,徵募士兵時出了花木蘭的事情。花木蘭家父親年邁,弟弟年幼,但依法又必須服兵役,所以才有孝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當時佛教盛行,僧徒很多。這些人靠信徒的供養生活,本身不從事生產,又佔用人口。另外,時人苦於兵役,有不少人為躲兵役去做假和尚,既免了兵役,又蹭了閒飯。

其次是,南北朝時期五斗米教盛行,影響力極大。五斗米教是道教的一個派別,當時北派創始人叫寇謙之(南北朝時名字裡以之字結尾的都是五斗米教的人,像王羲之、王徽之、王獻之、劉牢之等等都是教徒),他在嵩山修道,下山後向太武帝傳道,但太武帝不感興趣。寇謙之找到了重臣崔浩,將他發展成信徒。

解說史事:又一位大女王來襲

崔浩是漢人,著名的大儒,出身清河崔氏。東晉時期士族門閥勢力強大,而北方迭經戰亂,山河破敗,士族的勢力沒有東晉那麼大的規模,不過依然活躍在各民族政權的第一線,而清河崔氏是北方士族第一豪門。崔浩是清河崔氏的旗幟人物,他很有才能,在北魏的地位相當於當初前秦苻堅的名臣王猛,是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的第一智囊。崔浩內心信不信五斗米教很難說,但他要利用寇謙之去推行他心中的一個大政,一個無法對皇帝明言的政治理想,就是振興漢民族的榮耀。

北方當時漢族人口已經十不存一,崔浩在北魏推行漢官制度,漢族文化,漢族禮教,把鮮卑族變成了漢化的民族,但他遇到了一個重大阻礙,就是佛教。崔浩利用他對太武帝的影響力,最終把拓跋燾變成了一個道教徒,然後發動了一場宗教大清洗。

這場宗教戰爭對北魏的國運影響極大。首先太子拓跋晃是個佛教徒,他當時已經監國秉政,非常反對這個政策。他與太武帝因此產生了極大的矛盾,最後還竭盡全力保護僧團。

其次,太武滅佛把鮮卑族的很多祖制陋規基本全部清除了,比如立子殺母、手鑄金人等等。鮮卑族失去了這些傳統,在民族性上開始全面漢化。

另外,滅佛導致許多僧眾還俗避禍,客觀上給北魏增加了勞動力和兵員,政治經濟實力獲得了意外的提升。

但是,崔浩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最後因文字獄被滅門,北方士族豪門的勢力遭遇了沉重打擊。

最後,在這場宗教大清洗中,有一個極善於投機的宦官發跡,也改變了北魏的歷史。

宗愛,出身不詳,因犯罪而成為閹人,後來在宮裡做到中常侍。太子拓跋晃是個英才,宗愛屢有違法的地方,被太子處罰了,他因此記恨在心。宗愛在太武滅佛時間中構陷太子身邊的官員,導致很多東宮重臣被殺,拓跋晃憂憤而死,年僅二十四歲。

太子英明睿智,本來太武帝對他非常信任,期望很大,太子去世後,拓跋燾一夜白頭,彷彿靈魂被抽走了,身體一下子就垮了。太武帝很思念太子,宗愛擔心以後自己誣陷太子的事情被翻案,於正平二年三月初五弒君。

解說史事:又一位大女王來襲

太武帝死後,朝臣們商議立拓跋翰為帝,但宗愛與拓跋翰不睦,想立和他關係好的南安王拓拔餘。宗愛弒君時偽造現場,大臣們以為先帝是病故的,他們也瞧不起宗愛,根本沒把他放在心上。宗愛趁他們大意,假傳赫連皇后的命令,讓大臣們隨他進宮商量立儲的事情。然後安排宦官三十多人暗藏匕首,埋伏在宮中。大臣們一進宮,宮門一關就被這幫宦官殺死,拓拔翰逃到永巷被人堵住,也遇刺身亡。宗愛立拓跋餘為帝,但隨後兩人鬧崩,他又將拓拔餘刺殺。

大臣們擁立拓跋晃的兒子拓拔濬(音同“俊”)為帝,為北魏文成帝。文成帝繼位後誅殺宗愛一黨。

文成帝十四歲繼位,在位十二年,期間謀反叛亂的人特別多,導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平亂。除此之外,他的主要精力就是恢復佛教,比如他就興建了雲岡石窟。

文成帝二十六歲去世,十二歲的太子拓拔弘繼位,為獻文帝。獻文帝年幼,政權歸於馮太后。

這位馮太后在位僅十四年,但她這十四年中的故事遠勝東晉攝政四十年的褚蒜子太后。

最有城府的少女皇后

解說史事:又一位大女王來襲

馮太后,姓名不詳,因初為嬪妃時被封為淑儀,故稱馮淑儀。

馮氏是長樂郡信都人(今河北衡水),出身也是士族豪門。馮氏的祖先是戰國時期魏國國軍的始祖畢萬,馮淑儀的祖父馮弘是十六國時期北燕的皇帝。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所滅,馮弘帶著家人逃到了高句麗,但後來與高溝的皇族有了矛盾,被他們殺死。馮弘的兒子馮朗見機得早,帶著部分族人逃出高句麗,投奔北魏。北魏接納了他們,但是也對這些皇室遺族心存忌憚,還是派人監視了起來。

馮朗娶了個平壤姑娘王氏,生了兒子馮熙和女兒馮淑儀。馮淑儀出生時北燕已經亡國六七年了,北方已經被北魏統一,戰亂基本結束,生活相對平靜。馮朗此時早已胸無大志了,只想平靜地度過餘生,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馮氏族人里居然有人計劃謀反。

這個謀反計劃還只是個構想時就被監視者發現,按謀逆案處理,於是全族無論男女老少都要被殺。案發當夜,馮朗的弟弟馮邈察覺到不對勁,他當機立斷,沒有和任何人商量,決定逃走。馮邈從家裡出發時被馮淑儀的哥哥馮熙撞見,於是他將馮熙一起帶走。這兩人剛出門,士兵就將馮家圍住,全族成年男子都被殺絕,而馮淑儀因為是個幼女,被髮到掖庭為奴。

當初馮家投奔北魏時,馮淑儀的姑母嫁給了太武帝,為左昭儀。這位姑母對這位劫後餘生的侄女很照顧,向皇帝求情,讓她在姑母身邊做婢女,實際上是把她當女兒養了。馮淑儀自幼在宮中長大,既熟悉宮廷禮儀,也熟悉各種宮鬥伎倆,她有豐富的閱歷,因此性格情感上也非常複雜。

她姑姑馮昭儀與宮中一位宮女常氏關係很好。常氏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但因罪為奴,皇孫拓跋濬出生時,馮昭儀推薦她去做了乳母。

馮淑儀十一歲時,太武帝滅佛時出了變故,太子拓跋晃憂憤而死,隨後太武帝被宗愛謀殺,然後又是一系列的宮變,最後拓跋濬繼位為文成帝,宗愛一派全部被殺。

文成帝十二歲稱帝,雖然年幼,卻殺伐決斷非常犀利。他剛剛繼位的一兩個月裡就處理了很多棘手的政務,不但能明辨是非,而且殺人不眨眼,立刻就把朝臣們都鎮住了。他登基不久就要納嬪妃,此時乳母常氏投桃報李,舉薦十一歲的馮淑儀,文成帝立刻同意,封馮氏為貴人。當時文成帝並無正宮皇后,馮淑儀雖然是貴人,但已經是離皇后位置最近的人了。

解說史事:又一位大女王來襲

文成帝是少年天子,處理政務不拘於傳統。當時鮮卑貴族以太武帝誅崔浩的事情來說事,排擠朝中漢臣,文成帝力排眾議,重用名臣高允。他是一個很勤政的皇帝,即便在後宮也經常討論國事,而與他討論的人就是馮貴人了。這一對少年夫妻都是精力充沛的人,經常為政務辯論很久,兩人志趣相投,非常和諧。

文成帝想立她為皇后,但北魏的傳統是立後必須手鑄金人,這件事極難,文成帝不敢貿然一試,於是暫緩下來。兩年後文成帝地位鞏固,且當時有許多人出於各種利益,希望他下詔復興佛教,而文成帝則與許多高僧們商議,怎麼著才能想個法子,不用遵循祖制,但又能立後。

宗教的這些儀式其實都是些空虛的套路,真正管用的還是利益。文成帝同意恢復佛教的合法地位,然後以此換得了很多高僧們對祖制的全新詮釋,如願立馮貴人為皇后,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公元456年正月,十四歲的馮氏成為文成帝的皇后。

馮氏幼年入宮為婢女,數年之間成為國母,這個飛躍換一般人未必把持得出,說不定就得意忘形,但她在宮中見過許多“樓塌了”的事情,因此成為皇后之後反而更加謹慎,處處小心。她這種氣度城府也是後來能成一番事業的關鍵。

馮皇后的城府從一件小事可窺一斑。

馮皇后是文成帝的第一個女人,又是寵妃,本來有許多機會可以懷孕生子,但是她每次懷孕都悄悄墮胎。她知道文成帝喜歡她,一旦生子,將來必定是立為太子,而北魏還有一個祖制,就是立子殺母。馮皇后這方面特別謹慎小心,故意讓自己起個大早卻趕個晚集,但也因此落下病根,再無生育能力。

後來李貴人生拓跋弘,被立為太子,李氏同時被處死,馮皇后收養了這個孩子,視如己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