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還沒大展宏圖就駕崩的皇帝?

愛旅剪影


代表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周世宗“柴榮

1、宇文邕、南北朝時期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間誅殺權臣宇文護掌握政權,推行府兵制和均田制,使得國泰民安。滅亡北齊一統北方,公元578年率軍五道北伐突厥,中途病倒,同年病逝享年36歲。

2、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多被稱為“英明雄才大略”、“漢人偉大的皇帝”“五代第一名君”“最完美的皇帝”等。他是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即位後整頓吏治,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重大的建樹,勤勞善戰,西敗後蜀、三徵南唐、北伐遼朝、契丹,正準備一鼓作氣奪取幽州,遇病而返,後病逝終年39歲。

這兩位都是文武雙全,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也都有“肅清宇內、統齊八荒”的壯志、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荊楚阿夢


實話實說,“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皇帝,在中國絕不在少數。筆者在這裡,就為您盤點一下這些半生襟抱未曾開的皇帝們——

1.曹丕父子:儘管戎馬一生的曹操活到了六十五歲,在那個年代算得上長壽;然而他的子嗣卻沒能繼承他的基因。建立曹魏的曹丕四十歲駕崩,曹叡更早,三十五歲就沒了。這對皇帝父子能力都不算差,卻都死得早,這才給能力不算頂級卻能活的司馬懿可趁之機。

2.司馬紹:這位說出“抬頭見日,不見長安”的天才皇帝,剛登基不久就平定了王敦之亂,堪稱是晉朝建國以來最有希望的皇帝。然而,得國不正的司馬家族彷彿被詛咒了一般,少年天子在二十六歲那年就駕鶴西去。他的去世,也為東晉帶來了另一場禍亂——蘇峻祖約之亂。

3.劉裕:“赫連拓拔非難取,天意從來未易知。”當代晉稱帝的劉裕正厲兵秣馬,準備以近六旬高齡第三次北伐的時候,這位叱吒風雲的老英雄卻因為滿身的傷病而遺憾地離世了。假設再給他十年生命,也許南北朝就不會再出現了吧?

4.元宏:世人皆知“魏孝文帝改革”,卻不知改革後不久北魏便土崩瓦解。究其原因,當然是元宏改革太過激進的緣故。可如果元宏沒有在不到四十的年紀就去世的話,那北魏有無可能提前統一呢?

5.宇文邕:滅宇文護、滅佛、滅北齊、北伐突厥……這位諡號為“武”的北周皇帝實在是武德充沛。然而,過早地離世不僅丟下了一個不穩定的帝國,更為自己的親家留下了可乘之機。當天下被統一的時候,國號已經從周變成了隋。

6.柴榮:儘管後周只有九年的國祚,但是柴榮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著名如宋太祖趙匡胤,在他跟前也就是個馬仔。可惜,他和宇文邕一樣,過早地離世給了別人摘桃子的機會。

7.朱允炆:平心而論,朱允炆應該是個不錯的皇帝,明朝的首都如果一直在南京,中國的國運也許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然而,野心家朱棣的篡權奪位卻改變了這一切,也從根本上改變了明朝的命運。



青言論史


古代還沒展開雄才大略的皇帝很多,在你這些皇帝中,我個人覺得北周皇帝宇文邕非常的可惜,讀過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宇文邕少年時代韜光養晦,隱忍十多年,最後一舉拿下權傾朝野的大奸臣叔叔宇文護,統一的北方。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天下已經大亂了400年,在重新奪回了帝國控制權之後,宇文邕雄才大略,艱苦卓絕地滅了北齊,正當他“布懷立行,皆欲逾越古人”,想成就自己成為名垂千古的帝王之時,天不假年,在公元578年親率大軍北伐,準備先解決突厥,然後揮師南下,一統天下!

遺憾的是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行軍途中宇文邕突患疾病,最終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人世。三年後,比宇文邕年長兩歲的親家楊堅篡奪了皇位,完成了宇文邕未竟的事業,統一了中國。圖片中的宇文邕有些目露兇光,這是他的親外孫閻立本畫的,閻立本有可能沒有見過宇文邕,但是從長輩的描述中,將這個人物繪畫的活靈活現。閻立本是宇文邕的公主,清都公主的兒子。我們熟悉的大唐最偉大的君主太宗李世民也和宇文邕有著親緣關係。

隋唐奇女子,太宗皇帝的母親自幼就是在北周皇帝宇文邕的身邊長大,而且是宇文邕非常垂愛的外甥女。宇文邕的早逝,讓他的統一大業停滯,就連江山也異主了。實在是太過遺憾!

歷史上多個朝廷都有未展抱負就駕崩的皇帝,但是在這些皇帝中我個人認為最為可惜的就是宇文邕,他若多活三年五載,中國歷史將被改寫,有沒有隋唐還兩說吶。然而命運就是這麼的殘酷,給宇文邕的時間太少了。





長安女子_唐歌


曹丕要求留下姓名。

作為祖傳的文藝男青年,傑出政治家。廢除小黃門、中常侍,禁止宦官干政,都是人家乾的。當然他可能忘了他祖上的曾經是宦官的乾兒子,也斷斷預料不到他兒子寵幸宦官。

九品中正制,相信各位都背過,也是這位皇帝和門閥妥協的結果。加之他對文化的重視,確實培養出了一大批文化學者。但最終導致司馬家做大,給中國帶來了數百年的動盪。

但和門閥大族做妥協,都是為了消除地方割據,集權中央發展經濟。經濟確實是搞上去了,但是權力其實是被世家大族壟斷,結果同上條。

雖然40歲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政治策略對於後來的執政者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影響深遠。

總之。如果不是40歲英年早逝,相信他有能力逐步收拾是世家門閥,實現真正的集權統一。



楹山先生


鄭桓公,姬友,周武王姬發的兒子,春秋早期鄭國開國國君。他可能是古代史上謀劃最深遠,雄才大略的國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擔任周王朝司徒,德高望重,掌握權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很多人脈資源,周王朝日漸衰落,他圖謀生存之道。

他知道今後齊國,晉國,楚國,秦國將相繼崛起,為鄭國謀得安全的領土得到暫時的喘息。之後三百年期間,五霸崛起,鄭國艱難的在大國爭霸的夾縫中生存,這些都是在他的預料之中。

如果不是因為在王子頹之亂中保護周王而意外和過早的去世,他極有可能成為最大的贏家。

以他的幾乎能預測未來一樣的遠見卓識和東周卿士的外交手段和關係人脈,他極有可能先兼併周邊小國,結交遠一點國家,順勢制約,遏制,打壓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的發展壯大,從而不斷壯大鄭國,導致其他國家最終被鄭國兼併,最後一統中原,而不是後來的秦國了。也許他能更早的結束春秋時期,也許不會有後來的戰國了。

如果鄭桓公能像晉文公一樣逃亡十九年,被不斷暗殺,都還能活下來壽終正寢的話,那個時期,他是沒有對手的。


黑水


說到這樣的皇帝,我覺得清末光緒帝算得上一位。

大家對光緒皇帝的印象可能就是懦弱、無能、傀儡。但是光緒帝絕對算得上對得起臣民的明君。光緒於同治十三年(1875年)被兩宮太后立為皇帝,慈安太后死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聽政,此後慈禧太后一直獨攬大權,可憐的光緒皇帝一直到死都沒有掌握實權。

他雖無實權,確沒有沉迷後宮從此落寞,而是懷有一身抱負。自從鴉片戰爭以來,大清帝國的情形是每況愈下,身子骨越來越弱。光緒帝一心想把它拉回來,載湉親政六年後爆發甲午中日戰爭,光緒皇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多次向握有實權的慈禧太后爭論,但最後扔因朝廷腐敗,清朝政府輸掉了戰爭。慈禧以她的大壽為重要任務,對日本所提條件一律允准,光緒再次激烈反對將中國臺灣、澎湖諸島割與日本,但抗爭失敗。

在清政府一次次受到重大打擊的時候,他決意以變法圖強,全力支持維新派進行新政以提振國力。光緒帝不顧保守派阻力實行“戊戌變法”,但現在看來有點操之過急。在遭到慈禧太后的明確反對後,試圖發動兵變奪回權力,被袁世凱出賣而失敗。此後慈禧再握大權,幽禁光緒,直至他年紀輕輕就鬱鬱而終。

試想,若給予光緒一個真正的皇帝的權力,近代中國的境遇可能不會那麼悲慘。


新視界270


1、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享年21歲,在位13年。漢武帝能活能打能生,活了70歲,打出了“漢”這個字的威名,最後六十多歲生下了劉弗陵。弗陵8歲即位,在老爸的光輝和霍光的輔導下茁壯成長。14歲就識破了上官桀對霍光的陷害,平定叛亂。之後專注於發展經濟,消除了漢武帝揮霍國力帶來的後遺症,扭轉了西漢衰退的趨勢。

2、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享年39歲,在位1個月(1620年)。

  朱常洛是萬曆神宗朱翊鈞和宮女意外生下的庶子,不但是庶子而且是私生子。在登基之前,朱常洛已經開始了政治改革,罷礦稅、釋直臣、賞邊兵。一時間走向衰敗的明朝又出現了希望,史上評論說“潛德久彰,海內屬望”。但是,苦盡甘來的朱常洛連皇帝的寶座還沒坐暖就病倒了,然後在三大案的第二案“紅丸案”中一命嗚呼!明朝從此徹底失去了希望……

3、唐順宗(李誦)

  李誦,享年46歲,在位七個月(805年)。即位之時,大唐已經混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

  但李誦還是開始了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永貞革新”。革新主要針對的就是當時兩大毒瘤——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可讓人鬱悶的是,他身體並不好,如果李誦身體健康,以他的威望或許可以壓制反對者,可李誦的身體狀況,使得他非常容易被宦官控制。就算矯個詔,他也沒法辯哪。退位第二年,李誦病逝。

4、魏獻文帝(拓跋弘)

  拓跋弘,享年23歲,在位6年。拓跋弘3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12歲就當上了皇帝,因為他爸文成帝拓跋浚也是個早死的英主。而拓跋弘更是青出於藍,繼承了老爸的改革事業,將北魏做大做強。拓跋弘文武雙全,小小年紀就開始整頓政治、南征北討。史載其少時就有“濟民神武之規”,“勤於為治,賞罰嚴明,拔清節,黜貪汙”,北魏建國以來粗糙的政治終於步入正軌。但是,天妒英才,拓跋弘才18歲就退位了,把皇位交給了4歲的兒子拓跋宏!退位4年後便死了,令人惋惜。

5、周世宗(柴榮)

安史之亂,是整個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後的1200年,中國歷史整體上走著下坡路,越到後來越無法挽回,最終必須經過徹底的打碎重來,才能獲得新生了。那麼在這1200年之中,有沒有過復興的希望呢?有,那就是五代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在位短短5年,打下的基礎,就形成了後來一個三百年的王朝——宋。如果沒有柴榮,趙匡胤後來即使建立了宋朝,可能也只是和五代一樣的一個地方政權而已,中國也許會像東晉南北朝一樣亂上幾百年。

  柴榮曾說,如果能當三十年皇帝,“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然而時間只過了六分之一,一代偉人憾逝。之後的宋朝,剛一開國就沒什麼豪氣,軟綿綿的。若能假以時日,收幽雲,驅契丹,統天下,以剛剛開始的新風氣為契機,也許可以創造中國新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