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物體基本上都是對稱的?有沒有不對稱的生物?

風雲我輩之漫步科研路


比目魚是一種長相奇特的魚類,奇怪之處在於它的兩隻眼睛長在了頭的一邊,身體很扁,而且還是卵圓形的身材,身體的左側呈現淺褐色,腹部的顏色則較淺。

寄居蟹是一種以螺殼為寄體的螃蟹,它自己不打洞,卻專門寄居在螺類的殼體裡面。寄居蟹除了少數的種類之外,一般是左右軀體不對稱的,尾節也常常不對稱。

海螺我們就不陌生了,一般帶軟體的動物,身體往往都是不對稱的,它們的外殼也是呈現螺旋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生物,也是不對稱的,比如說海綿,但是也有人認為海綿是輻射對稱生物,另外,貝殼似乎也不是對稱生物。





御銘


生物這個範圍太大了,不對稱的生物多到數不清,一般來說,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鳥類身體左右對稱的現象比較常見,因為這些動物運動能力較強,為了維持平衡,就需要對稱的身體。但植物、多孔動物(海綿)等是不對稱的,因為它們不需要運動。腔腸動物是輻射對稱的,棘皮動物是次生輻射對稱的。▲圖一二是完全左右對稱的臉,圖三是原版

其實對稱動物也只是大致對稱而已,畢竟生物不是幾何體,無法做到完全對稱。比如我們人類,看起來是對稱的,實際上身體兩側的器官並不完全呈對稱分佈,臉、眼睛、耳朵、眉毛、手、腳、腿、肺、肝、腎等器官兩側的大小並不完全相等,只不過有的人差異大,肉眼就可以明顯看出,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歪臉、歪嘴、大小眼、長短手、高低肩等,而有的人差異很小,但仍然存在。

如果人的臉完全左右對稱的話,看起來反而很奇怪。所以說,運動能力較強的生物就需要對稱的身體,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平衡,提高運動效率。但也有一些特例,就來列舉幾類身體兩側差異極大的動物 。

首先是招潮蟹,約有95種,這類節肢動物雄性擁有一支大螯和一支小螯,兩支螯的差別極大,甚至有些種類大螯比身體還大。第二類就是鰈形目,就是我們俗稱的比目魚,約有600種。比目魚的特徵是兩眼均位於身體的一側,因此得名,有眼的一側體色較深,另一側體色較淺。鰈形目是底棲魚類,這樣的身體是為了更貼合海底,增加潛伏效果,提高捕獵效率。比目魚剛孵化出來時和其他魚類一樣,隨著生長眼睛逐漸被擠到同一側。
第三類就是各種各樣的螺,這些螺的外殼是不對稱的,而且絕大多數螺都是右旋,左旋螺僅佔腹足綱物種的3%左右。


百科千尋君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發佈的報告稱,地球上一共有870萬種生物。地球上的生物不僅僅包括動物和植物,還有真菌界和原生生物界。因此,我們說生物基本上都是對稱的有些太寬泛了。像植物大多不是對稱的。多數植物的生長都具有向光性。陽光在哪裡,它們就朝著那個方向生長。它們不太在乎身體的對稱性。

圖示:身體對稱的蝴蝶

而身體呈現出對稱性特點的是動物。在動物界中特別是多細胞的動物大多數的身體都是對稱的。身體的對稱對生物的生存是非常有利的。動物不像是植物那樣,當一顆種子在土壤中發芽之後,它的一生就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了。它們依靠土壤中的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為自己製造食物。

而動物就不一樣了,動物不能自己製造食物。它們必須通過吃植物或者其他動物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因此,動物世界要比植物世界殘酷的多。它們不僅要捕食其它的生物還要防止被其它的動物捕食。因此,身體的形狀對於動物來講非常的重要。地球上最早的多細胞動物是身體呈輻射對稱的,例如珊瑚蟲。它們的生活方式是固定的。身體呈輻射對稱可以更好的感知周圍的環境。

圖示:身體呈輻射對稱的珊瑚蟲

後來的動物擺脫了固定的生活方式。它們需要四處活動來覓食。而身體兩側對稱的體型更加有利於動物活動的協調性。它們可以更快的獵取到食物和更敏捷的躲避敵人的攻擊。因此現在我們常見到的比較高等的動物都是身體兩側對稱的。

動物身體的對稱性並不是說是那種嚴絲合縫的對稱。例如有一種螃蟹叫做招潮蟹。雄性的招潮蟹會有一隻特別大的蟹螯,而另一隻蟹螯卻非常的小。這不就是不對稱了嗎?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對稱。招潮蟹兩邊的蟹腿數量是對稱的,蟹螯也是一邊一個。雄性招潮蟹一隻蟹螯變大這是它的第二性徵。雌性招潮蟹的的體型就對稱的很完美了。

圖示:招潮蟹

比目魚看上去就是一種不對稱的動物,眼睛都長到一邊去了。這是由於它們的生活習性造成的。它們生活在海底,身體的一面緊貼著海底。對於比目魚來講海底一側是安全的,危險來自身體的上方。因此把眼睛長在身體的一邊,全神貫注的盯著海底上方的動靜感覺就安全多了。但是比目魚在小的時候和其它的魚類一樣都是身體左右對稱的。

圖示:比目魚

那麼在動物界中哪些動物的體型是不對稱的呢?歡迎大家留言列舉你所知道的身體不對稱的動物吧!


兔斯基聊科學


生物對稱的特徵便於生物的協調性,所以高等動植物基本都是對稱的,而且有多種對稱的形式,對應不同種屬的生物,而一些較為低級的物種卻缺乏對稱,多是缺乏運動能力。

地球生物演化自原始的單細胞生物起,逐漸有了單細胞的動植物,然後有了多細胞的動植物,之後演化出結構複雜的多細胞動植物。相對而言植物沒有什麼運動能力,但由於生長得比較高大,枝條張開也十分沉重,如果長的不對稱,則容易被風吹折,不利於它們的向光生長,也容易導致死亡;儘管有些樹被山風等因素影響,某一邊長得稍微偏一些,但總體上也是輻射對稱的結構,大約呈金字塔的形狀;而低等的植物,比如有些單細胞植物是捲曲的絲狀,還有疙疙瘩瘩的,總體上也不是很對稱,它們不需要運動,更多的是隨波逐流,因此它們的演化沒有受到受力方面因素的影響,有光的地方就有它們。

動物則不一樣,動物就是因為能夠較為自由地活動才叫動物,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還好,它們的活動能力有限,只是靠本能趨利避害,理化機制是細胞上的蛋白和水中的礦物質離子結合,導致形狀和運動屬性變化,通常是那些不利於它們生存的物質粒子導致它們原理,有利於它們生存的就使它們靠近。但這類生物中,有一些也是較為對稱的形狀,但是也有很多卻長得很凌亂;而一些進化較為低級的動物,比如海綿動物很多都不對稱,而它們也比較缺乏運動能力,所以主要靠依附在海底的岩石上,靠攝取路過的小動植物生存;海螺的殼也是螺旋形式的,而它們也比較缺乏運動能力,只不過殼堅硬,一般的小動物拿它們也沒啥好辦法。

高等動物則不一樣,因為有較為發達的神經系統,具備較強的思維,神經系統在生物體內的分佈是基本對稱分佈的,像樹一樣,可以從四面八方採集各類信息,靠視聽嗅觸等感覺感知周圍的世界,因此對待外界的刺激可以靠自己思考然後再看是否逃離,該怎樣逃離,需要靈活地活動,具備巧妙的運動,於是產生了兩側對稱、輻射對稱等形式,動物的運動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


來看世界呀


對稱,指物體或圖形在某種變換條件下,例如繞直線的旋轉,對一個平面的映射等,其相同部分有規律重複的現象。亦即在一定變換條件下的不變現象。 中華民族是最倡導對稱與平衡的民族,在房屋建設中,以中軸線為對稱,在傢俱和農具製作上也以中軸線為對稱。使用的金屬錢幣,外圓內方具有高度對稱性。即使寫文章,也倡導對稱與平衡。絕句,律詩,對聯無不採用對稱形式。

人們所以形成這種思維,是由於對長期自然現象觀察體會的結果。蝴蝶,蜻蜓在空中自由飛翔,除了他們美麗的色彩給人印象深刻,還有他們體態的對稱和平衡,給人以優雅之感。植物花朵千姿百態,除了繽紛的色彩,還帶給人們對稱的美感。

作為動物,從身體中延伸出身體的附屬部分,如手arm,腳leg,鰭fin,翅膀wing等,這些零件安排成兩側對稱bilateral symmetry和放射對稱radial symmetry。

兩側對稱,身體部件的安排有唯一的按中間可能劃分產生兩個對稱的半鏡像,它是幾乎所有自由運動動物的典型狀態。如青蛙,蝴蝶,蜻蜓,魚,鳥等。花的相同情況的對稱,稱為左右對稱zygomorphy,如金魚草snapdragon。

放射對稱,是身體零件圍繞中心軸徑向排布,如棘皮動物海星starfish,海葵sea anemone等。在這種情況,有兩種或多種可能的身體劃分(有時可在不同平面),可以產生兩個對稱的半鏡像,例如海星為五放射對稱,可有五個放射對稱劃分。在花中相同狀態稱為輻射對稱actinomorphy,例如金鳳花buttercups。

但也有特殊的魚類不遵守對稱性,這就是比目魚,也叫鰈魚flounder,主要類別有鰜魚,鮃魚,鰈魚,鰨魚,舌鰨等。我們常見的多寶魚,學名大菱鮃,俗稱歐洲比目魚;鴉片魚,學名鮃魚。它們棲息在淺海沙質海底,成魚身體左右不對稱,兩隻眼睛均長在一側,運動時採用側遊方式,它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食。也有的花,不具備任何對稱性,如美人蕉,我們稱其為不對稱的花。


水木99999


芳斯塔夫up主的一個觀點,世紀大滅絕的時候,死掉了99.99%的動物,只在地球的某個角落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種族,兩個眼睛,五個手指,還是蠻震撼的


無盡的存在7547208


生物這個範圍太大了,不對稱的生物多到數不清,一般來說,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鳥類身體左右對稱的現象比較常見,因為這些動物運動能力較強,為了維持平衡,就需要對稱的身體。



實對稱動物也只是大致對稱而已,畢竟生物不是幾何體,無法做到完全對稱。如我們的頭髮長短、手厚度,都不對稱。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明顯不對稱的動物。

一。比目魚是眼睛唯一會“搬家”的動物。成魚兩隻眼睛在同側,是由於甲狀腺素活動的緣故。剛孵化出來的小比目魚的眼睛生在兩側,在魚體長到大約3cm長的時候,比目魚的眼睛開始發生位移,一側的眼睛向頭的上方移動, 漸漸地越過頭的上緣移到另一側, 直到接近另一隻眼睛時才停止。雖然比目魚的眼睛👀搬家時體內構造和器官會發生變化。但絲毫不會影響他的發育程度。

比目魚的眼睛是怎樣湊到一起的呢?原來,從卵膜中剛孵化出來的比目魚幼體,完全不象父母,而且跟普通魚類的樣子很相似。眼睛長在頭部兩側。每側各一個,對稱擺放。它們生活在水的上層,常常在水面附近游泳。大約經過20多天,比目魚幼體形態開始變化。當比目魚的幼體長到1釐米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比目魚一側的眼睛開始搬家。它通過頭的上緣逐漸移動,眼間的軟骨先被身體吸收。變得不對稱,這樣,眼睛的移動就沒有障礙了。
兩對大鰲不對稱——沼潮蟹。招潮蟹的頭胸是甲梯形。前寬後窄,額窄,眼眶寬,眼柄細長。雄體的一 螯總是較另一螯大得多(稱交配螯),大螯特大甚至比身體還大,重量幾乎為整體之半,小螯極小,用以取食(稱取食螯)。雌體的二螯均相當小,而對稱,指節匙形,均為取食螯。如果雄體失去大螯,則原處長出一個小螯,而原來的小螯則長成大螯,以代替失去的大螯。


海螺——身體結構不對稱。海螺是我們經常食用的軟體動物。這些螺的外殼是不對稱的,而且絕大多數螺都是右旋,左旋螺僅佔腹足綱物種的3%左右。

抹香鯨——頭尾不對稱。抹香鯨頭部佔了身體的三分之一,頭部更像一塊長方體,尾巴非常小,就像放大的蝌蚪。左右頭骨也不對稱,左骨質鼻孔比右邊大,外形看起來非常不協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