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年前,陝西是如何拍出《鐵市長》《神禾塬》這樣的成功影視的

十餘年前,陝西是如何拍出《鐵市長》《神禾塬》這樣的成功影視的

 圖為《渭華起義》海報。

  □西安日報記者 李晶 2008年報道

  從西安實驗電視臺(陝西電視臺的前身)成立至今,電視在陝西已走過了48個年頭。苟良和萬盛華作為陝臺電視劇的管理者與實踐者的代表,暢談了此間經歷的風雨與輝煌。

  苟良:陝西電視前30年

  1960年,西安實驗電視臺成立,1965年更名為西安電視臺,1978年正式改名為陝西電視臺。作為中國電視第一人的胡旭,時任省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分管電視劇工作。根據《陝西省志(廣播電視劇卷)》,陝西第一部電視劇應是1963年播出的短劇《小碗》。但是,隨後而至的十年“文革”打斷了全國電視劇的發展,陝西自然不能倖免。1980年以後,陝西電視劇重新起步。據苟良回憶,當時陝臺租用了北京電教中心一臺機器,拍攝了《信任》和《借水贈釵》等劇,而有規模地拍攝電視劇應從1983年陝西電視臺電視劇部成立之後算起。《花園街5號》是陝西第一部長劇,在央視播出後有著不錯的反響。一部《李信與紅娘子》播出後,竟引起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的興趣,並通過外交途徑要走了劇本和片子。啟用殘疾人拍攝的《獨角冠軍》捧回了金鷹獎,其後的《希波拉底誓言》《懸崖百合》等分獲飛天獎。隨著電視劇拍攝進入正軌,臺裡邊規劃了三個拍攝系列:歷史劇、陝北革命題材和當代題材(分為農村系列和知識分子系列)。其中的農村戲《莊稼漢》《神禾塬》等都獲了大獎,而描寫知識分子工作和生活的《半邊樓》獲得13屆飛天獎的長篇電視連續劇一等獎,獎次最高。

十餘年前,陝西是如何拍出《鐵市長》《神禾塬》這樣的成功影視的

  苟良 :陝西電視劇從起步到入行,到比較得心應手,再到上世紀90年代電視隊伍成熟起來,用了近30年時間。陝西在題材方面有優勢,可拍可挖掘的潛力很大。資源優勢雖說不能獨佔,但陝西人拍陝西,在感悟和體現上可能更準確些。20世紀初,電視劇開始進入市場—— 一方面觀眾希望娛樂性強些、好看些,另一方面也是利益驅動。電視劇拍攝也從以前集中力量創作,開始走向以工作室、(民營)公司等形式進行分散拍攝。當然,如此一來也增加了顯示個人才華的機會。

  萬盛華:陝西電視這20年

  已拍攝了20餘部400餘集電視劇的導演萬盛華,從1988年入行到現在已整整20年。他說自己也正好見證了陝西電視劇的兩次輝煌。1990年由他執導的《鐵市長》紅遍了全國,除了省臺、西安臺和央視之外當時有17個地方臺播出了該劇。《鐵市長》是建黨70週年的十部優秀電視劇之一,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鷹獎等,可以說囊括了幾乎所有電視劇大獎。隨後,電視劇《神禾塬》《半邊樓》也相繼為陝西捧回了大獎。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陝西電視從耕耘期走向了收獲期,在全國很有影響,陝西的電視主創人員們都覺得挺光榮。2000年,萬盛華執導的《號角》再次將電視劇大獎盡數收入囊中。目前,他正在製作《保衛延安》的後期,該劇已被我省列為重大文化精品工程。萬盛華介紹說,從2005年到目前,應該算陝西電視的第二次輝煌期。可以說,陝西電視劇已步入了一個良性循環期,並與京、滬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雖說電視劇數量已達全國第三位,缺憾的是卻沒有《金婚》《亮劍》等真正在市場上有影響力、由陝西人主創的電視劇作品。

十餘年前,陝西是如何拍出《鐵市長》《神禾塬》這樣的成功影視的

  萬盛華:陝西電視劇在全國應該比現在更有影響,處在目前的位置我們電視人心裡不服。我一直想做一部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好劇,為此,每年除過拍片要讀不下50個劇本。

  陝西有著一批像苟良、萬盛華這樣的優秀電視人,他們以自己的經歷見證著電視的成長,也期待著陝西電視的進一步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