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生薑的時間是什麼時候?一般選擇什麼樣的土壤來種呢?

農友君


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小幫手看過一些數據統計,近幾年來,大豆的種植面積整體處於增長趨勢,種植前景是很不錯的。

不同區域種植大豆時間存在著差異,以春播大豆和夏播大豆居多,部分區域還會有秋播大豆、冬播大豆,下面小幫手針對不同的區域,種植大豆的時間,給大家詳細說說。

首先說春播大豆,種植時間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之間,9月下旬左右收穫。

春播大豆種植區域:一般為一年一季的種植區,主要有東北三省(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西北部分區域(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等一些地方),還有一些二年三熟的區域,也會種植春大豆,比如河北中北部,山西和陝西的一些地區。

再說夏播大豆,種植時間一般是在上茬作物收穫後播種,最常見的就是冬小麥,冬小麥一般在6月上旬收穫,所以夏大豆的播種時間一般在6月中旬,收穫時間為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之間。

展開剩餘55%

夏播大豆種植區域:夏播大豆區域比較廣,以黃淮流域和長江流域居多,比如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大部分地區都屬於夏播大豆的種植區,一年兩熟作物為主。

最後說秋播大豆,種植時間在8月中下旬左右,到11月份收穫。

秋播大豆種植區域: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的一些地方,比如湖南、廣東、江西、福建的一些區域,種植中稻,等到中稻收穫後,不種植晚稻,而選擇種植大豆。

除了以上說的春、夏、秋播大豆外,還有極少地區會有冬播大豆,主要集中在氣溫高,常年無霜的區域,種植時間在11月份,到第二年的3-4月份進行收穫。

以上就是關於大豆播種時間的介紹,可以看出,不同區域不同的種植環境,在播種時間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希望大家看完後,根據當地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




Hi羅一


生薑的種植還真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要想種好生薑還得從生薑的生物學特性說起。

生薑屬香荷科多年生(合適的溫度)宿根作物。性喜溫暖溼潤的環境,生長期間喜歡散射關照。肉質根不耐旱澇,忌高溫積水。生長地域不能低於五個月的無霜期。喜歡沙質土壤,且排水良好。山東濰坊地區露地(一般採用覆膜和竹弓棚)大都在清明節左右定植大田。

近幾年,六月份以後降雨量大增,氣溫高,大面積的造成了根腐病和莖基腐病的爆發,給很多種植戶造成了困擾,很多絕產的生薑地塊。

根據這個情況得出了幾個原因

一,土地得不到輪作。

二,土地多年實行旋耕,致使耕作層上浮。三,大量使用無機鹽化肥,造成土壤中微生物含量過低,有機質得不到轉化。土壤板結,通透力低。造成水積漚爛。病害病菌滋生蔓延。

四,鐮刀菌,腐黴菌,疫黴菌得不到有效控制。


用戶澹然


大家好阿官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對您有用。

生薑栽培季節與技術

生薑喜溫,不耐寒,不耐霜,從出苗到初霜適於生薑生長的天數應達135—150天以上,生長期內有效積溫達到1200—1300℃以上,要將其整個生長期安排在無霜的溫暖季節。

適期播種是獲得優質高產的前提,終霜後地溫穩定在15℃以上開始播種(龍口、萊州4月中旬),播種過早,地溫低,出苗慢,極易造成爛種和死苗;播種過晚,生長期短,影響產量。

二.培育壯芽

幼芽是幼苗生長的基礎,只有健壯的幼芽才能長出茁壯的幼苗,也才能為植株的旺盛生長和根莖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1.壯芽的形態及其影響因素壯芽芽身粗短,頂部鈍圓,芽長0.5—2cm,粗0.5—1cm。弱芽芽身細長,頂端尖,稍有彎曲。姜芽健壯與否與以下因素有關:(1)種姜營養狀況。姜球肥胖,色澤鮮亮體內營養豐富,發出的幼芽多數比較肥壯。(2)幼芽著生位置。上部芽和外側芽比較肥壯,內側芽和基部芽比較瘦弱。(3)催芽溫度和溼度。22—25℃為適溫,可使幼芽肥胖健壯,溫度長期高於28℃幼芽細弱。催芽期間保持一定的溼度,過低易引起表皮失水乾縮,影響發芽速度和幼芽質量。

2.培育壯芽的方法(1)曬姜和困姜。曬姜:播種前20—30天將洗淨的姜種晾曬1—2天。作用:提高姜塊溫度,打破休眠,促進體內養份分解,加快發芽速度;減少姜塊中水分含量,防止姜塊腐爛;帶病而症狀不明顯的姜塊會因失水乾癟皺縮,色澤暗淡,利於選種。不可過度暴曬,以防高溫引起灼傷或失水過多影響幼芽萌發。困姜:將曬好的種姜放在室內堆放2—3天,並用草苫覆蓋。作用:促進種姜養份分解,以利提早發芽。(2)選種。選取姜塊肥大,色澤鮮亮、肉質新鮮、不幹縮、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害的姜塊做種姜。(3)催芽。目的是促使幼芽快速萌發,使幼苗出土快而整齊,相對延長生長期。催芽溫度22—25℃,時間20—25天。在保證透氣的條件下,儘量增加覆蓋物的厚度,減少水分蒸發。

三.整地、施基肥

生薑根系不發達,吸收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澇,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鬆軟透氣,呈微酸性土壤,並實行3—4年以上輪作。秋耕深翻25—30cm,第二解凍後耙平,並施入大量有機肥。一般畝施優質圈肥3000-5000千克,綠營高有機復混生態肥50千克,獅馬牌高鉀複合肥50千克,德國紅牛牌硫酸鉀15千克,將地面整平耙細。

四.播種

1.播前準備(1)掰姜種。要求每塊姜種上只留一個短壯芽,其餘芽全部去除,以保證養份集中供應,達到及早出苗和苗全苗壯的目的。姜塊以75克左右為宜。(2)浸種。將掰好的姜種在凱普克300倍+康地蕾得300倍溶液中浸泡5-10分鐘(現浸現種),撈出後播種。(3)澆底水。生薑生芽慢,出苗時間長,播種前必須澆足底水,出苗一般不再澆水。

2.播種方法平播法:芽朝一個方向。底水下滲後排姜種,然後用康地蕾得400-600倍水溶液噴淋播種溝,並立即覆土,以防曬傷幼芽。覆土厚度以4-5釐米為宜。

五.合理密植

播種量是否合理受品種、土壤、肥水條件、播種期、播種量及田間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一般每畝5500-6500株。

六.遮蔭

生薑不耐強光和高溫,苗期正處於炎熱的夏季,若無遮蔭措施,姜苗矮小,從而導致減產。必須插影草、搭姜棚遮蔭(龍口、萊州等地區可不遮蔭)。

七.中耕除草與地膜覆蓋

中耕:生薑根系較淺,不宜深耕。出苗後可結合澆水鬆土保墒、提高地溫和清除雜草。

生薑播種後趁土壤溼潤在姜溝及周圍地面噴除草劑(每畝用施田補160毫升加水20千克噴霧)。倒退操作,防止腳踏地面破壞土表藥膜。

覆膜:生薑播種後,用寬1.2米的地膜拉緊蓋於溝兩側的壟上,溝底與上部膜距離保持15釐米,幼芽出土後,待苗與上端地膜接觸時,打孔引苗,第一側芽發生時撤去地膜。

八.合理澆水

a)、發芽期:一般出苗70%時澆第一水。但由於土質或天氣等造成出苗前土表干時,可選擇晴朗溫暖天氣澆一小水,需經常保持地面溼潤以防土壤板結。一般在播種半個月後澆第一水,2-3天后接著澆第二水。

b)、幼苗期: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溼度65-70%,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澆水最好,暴雨之後注意排水防澇。

c)、旺盛生長期:一般每5-7天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溼度75-80%,收穫前2-3天澆最後一水,保證生薑收穫時根莖上帶些泥土,便於貯藏。

九.追肥和培土

生薑生長期長,對肥料的需求量大。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吸收規律不同。1.苗高30釐米左右,發生1-2個分枝時(6月上中旬)追提苗壯棵肥每畝施獅馬牌高氮複合肥(21-8-11)30千克或眾德衝施肥(20-4-9)40千克,分三次衝施,每次間隔10-15天。

2.立秋前後追轉折肥。(幼苗期向旺盛生長期轉折的時期)有機肥與化肥結合施用。一般每畝施眾德牌或德喜萊牌硫酸鉀型復混肥(13-5-25或15-6-24)100千克+綠營高有機復混生態肥50千克。追肥方法:距植株基部15釐米左右處開深溝,將肥料施入溝中,而後覆土封溝培壟,使原來生薑生長的深溝變成壟,而壟變成溝,最後澆透水。

3.9月中旬為保證根莖膨大過程中養分充足供應,追補充肥:畝衝施德國獅馬牌複合肥(21-8-11)10千克+紅牛牌晶體硫酸鉀或三得樂速溶硫酸鉀30千克(分兩次衝施)。

生薑種植技巧(一)種姜處理:

1、選種消毒:在上年的留種地選擇健壯植株的姜塊採收貯藏,播種前選形狀扁平、顏色好、節間短而肥大且無病蟲害的姜塊,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鐘進行消毒,防止腐敗病(姜瘟)的傳播危害。在選種消毒時,凡發現姜塊有水漬狀肉質變色,表皮容易脫落的,說明已經受病害感染,必須淘汰。

2、曬種催芽:為了出芽快而整齊,在播種前一星期左右,選擇晴天,將種塊翻曬數天,使姜皮變幹發白,放入墊有稻草的籮筐內,使其頭朝內、腳朝外,一層層放好後,再蓋草簾或稻草,用繩子紮緊,放於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熱煙加溫,保持筐內溼潤和20~30℃的溫度,經過20余天幼芽長1釐米左右取出。也可放於溫室或塑料大棚內,維持20℃以上的溫度進行催芽。催芽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有1~2個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種。

(二)整地施肥

姜喜歡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肥土,由於姜的根系少,分佈範圍小,因此用來栽姜的土地還須實行深翻曝曬,使其風化疏鬆,以利根系生長髮育。姜的產量高,生長期長,故需肥量多,每畝應施放腐熟牛、豬圈肥2000~2500公斤,或濃人畜糞水70~80擔作為底肥,有條件還可增加20公斤的複合肥效果更為理想。姜不宜連作,應與其它蔬菜進行3年以上的輪換栽培,防止姜瘟發生危害。

(三)播種栽培

1、播種:

(1)播種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適當提早。

(2)播種量:種塊的大小與產量關係甚大,使用較大的姜塊作種不但出苗早,加快發育生長提早成熟,而且產量高,因此每塊種姜應以50~100克為宜。若以50×15釐米的田間栽培行株距計算,每畝可用姜種150~250公斤。雖然用種量較多,但姜種以後還可以收回利用。

2、栽培方法

為了避免在生長期間根莖露出土面,降低品質,在栽培時必須適當進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1)高廂栽培法:將土地平整開溝,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釐米的高窄廂,每廂均勻縱開種植溝3條,施入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18釐米的株距進行播種栽培,每畝可栽8000~9000株。這種 方法在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帶(如稻田),可以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溫,防止積水爛根。

(2)條壟栽培法:將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廂,按50釐米的行距開種植溝施放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20釐米的株距進行播栽,以後培土做成壟。此法每畝可植8000株左右,適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風透氣性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

在播種時,若是經過催芽的種塊,應將芽子朝上放,未經催芽的種塊平放斜放均可。播種後覆蓋5~6釐米厚的細泥土,使其儘快出苗。

(四)田間管理

1、搭棚遮蔭: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對生長又有好處。因此在播種出苗,秧苗高達15釐米以後,應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鋪蓋稀疏雜草,或插狼雞葉,擋住部分陽光,降低照射強度,以利植株生長。到了秋天光照強度減弱,這時由於地下部的根莖膨大,需要較多的光照,再撤去蔭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產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陰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2、中耕培土: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長的習性,且喜歡土壤疏鬆通氣,故在生長期間應進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結合培土進行。生長前期中耕適當深些,到了中後期植株較大,且地下部已開始膨大,應實行淺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層,防治姜塊露出土面降低質量。通過培土,將原來的栽植平行逐漸變成壟行,使土壤濾水和透氣,有利於生長,提高產量品質。

3、追肥:姜在生長期間,應根據植株的長勢確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掌握先淡後濃的原則施用。在生長的前期由於植株不大,需肥較少,一般應少施,到生長中後期植株長大,且地下部開始結姜塊,需肥較多,應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糞水中加進0.5%左右的複合肥,在晴天進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五)採收與留種

1、採收:姜的採收與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1)採收嫩姜,可作為鮮菜提早供應市場。一般在8月初即開始採收。早採的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宜作為醃泡菜或製作糟辣椒調料,食味鮮美,極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好。

(2)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儘量減少損傷。

(3)種姜的採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葉片時,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採收時小心將植株根際的土壤撥開,取出種姜後再覆土掩蓋根部。若採收過遲傷根重影響植株生長。

2、留種: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設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收時晾曬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在大田生產中選擇植株健壯、姜塊充實、無病蟲害感染、不受損傷的姜塊,進行晾曬後,貯藏作種。

提高生薑產量的方法生薑生長期較長,需肥量大,屬喜肥耐肥作物。生薑在生長過程中,根莖是逐漸分生膨大的,需從土壤中不斷吸收氮、磷、鉀、鈣、鎂等多種礦質營養元素。因此生薑高產除了應施足基肥以外,還必須進行分期追肥,特別是“三杈肥”,來滿足大姜生長對養分的需求。

施肥時間:無論採用何種栽培方式,在生薑到了具有2個較大的側枝,側枝與主莖高度相似(即三杈期)時,此期以後地上部和地下根莖同時進入旺盛生長時期,主要表現生長速度加大加快,一方面大量發生分枝,葉數也相應增多,另一方面地下根莖也迅速膨大起來,並大量積累養分形成產品器官,對肥水需求量大。為確保生薑高產應進行追肥,此時施肥稱為“三杈肥”或“轉折肥”。這次追肥對促進發棵和根莖膨大有著重要作用。施肥時間根據栽培方式不同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為宜,只要生薑達到三杈期標準就應施肥。一般是大棚早於小拱棚,小拱棚早於地膜,地膜早於露地。施肥前去除姜遮蔭草。

施肥方法:此期追肥數量要大,與培土相結合,配合施用肥效較持久的有機肥與速效化肥,或單獨施用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施用總量為每667米2用優質有機肥(如蔡倫中科等有機肥)80~120千克,配合高氮高鉀優質複合肥100~120千克;或25%(12-4-9)有機無機復混肥160~200千克。按照“先小培再大培”的順序追施,即大體7月5~20日追施總量的1/3,並進行一次小培土;立秋前5~15天追施剩餘的2/3,進行一次大培土。此時追肥增施有機肥,這樣不僅可改良土壤,還能保證生薑生長後期不脫肥。




漁歌阿官


前今天剛種下生薑種。

聽老阿姨這樣說:種生姜時間就是在清明時節前後。

土壤:

1.沙質土壤,這樣有利於生薑的根系發達,在生薑發芽植株長大時,要記得在姜頭堆土,以利於生薑長根莖。

2.路邊牆邊,這樣就可以利用邊角地方種植,因為生薑每天都要用,這樣邊角地方不佔用土地,可以長年種著。有用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挖一點用。

3.花盆裡,生薑生命力旺盛,可以種在花盆裡,隨時可以利用。只是到第二年要換盆土,重新栽種。


福州楊姐


生薑適合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及透氣性好、有機質豐富的土地上進行種植。目前我國生薑主要產地在山東,以山東大澤山種植的大姜最為出名,生薑的種植時間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適當提早。



愛在心裡我知道


生薑的播種時間:

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生薑喜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攝氏度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攝氏度,莖葉生長適溫25~28攝氏度,15攝氏度以下停上生長,因此生薑的種植時間-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適當提早。

生薑的高產種植技術

1、選種

種植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選種問題,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環境的生薑品種,選擇生長健康的生薑品種,剔除發生病變,腐爛變質的姜種。姜種的大小好是在50到100克左右,並且好是帶有兩個姜芽。如果姜種的大小比較偏大,好是用乾淨的刀切開,切開後可以考慮在切口處塗抹石灰,達到消毒的目的。

如果想要達到姜種提早發芽的目的可以進行適當的催芽,一般講生薑晾曬兩天後,浸泡適量的波爾多液10分鐘左右即可。然後將生薑堆放在潮溼的沙子上,覆蓋上塑料薄膜,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一般一週左右就能夠發芽了。

2、種植

生薑種植的時候可以採取條播和穴播,播種的時候儘量讓姜芽朝上放置,一般保持株距三十里面左右,行距40釐米左右。播種之後覆蓋上土壤,好在上面覆蓋上一層稻草,起到保溫的作用。

3、水分

一般播種一兩週左右就會有生薑陸續發芽,這時候要及時進行田間檢查,發現有不發芽或者缺苗的情況,要及時進行補種。生薑生長期間對水分很是敏感,必須做好田間的水分管理。在生薑的幼苗期間,澆水不易過於頻繁,一般澆水以小水為宜。夏季生薑的耗水量比較大,這時候適合在早晚時間進行澆水。另外夏季多暴雨天氣,這時候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治田間出現水澇的情況。

4、施肥

生薑的生長期一般追肥三次,首先底肥要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生薑生長期要注意及時進行追肥,次追肥一般是在生薑的苗期進行,追肥時生薑大概生長到25公分左右,可以使用糞肥500公斤左右,然後配合水稀釋5到6倍後,澆給生薑。第二次追肥一把在生薑生長到九月初的時候,這時候主要是催子肥,主要可以用複合肥每畝30公斤左右。後一次施肥一般是在第二次施肥進行後一個月左右,這時候可以使用複合肥20公斤每畝。





90後傑哥


擇。

一,是土地肥沃,有厚度,透氣,能夠保水保肥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

生薑是地下塊莖,它的根系不發達,耐旱抗澇性能力較差的,因此一般適宜栽種在肥沃、疏鬆且排水性能好的壤土或沙壤土。

二,是土地勢高,澆水方便,能夠排水,適合生薑種植。

這樣的土地,水多了可以排水,乾旱了,可以澆水。給水排水便利,能夠讓土壤保持溼潤,非常有利於生薑的快速生長。如果,排水不利,造成澇災,容易發生姜瘟,會讓種姜戶減產,甚至會出現絕收的現象,需要我們重視起來。





小陳哥123


生薑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不喜歡寒冷的生長環境。一般多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種植,不過北方的山東地區也有種植生薑。生薑種植不適合連做,土壤不可過潮溼,光照不宜直射。適合疏鬆肥沃,土壤層深厚的沙質土壤。


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後進行,也就是每年的三月份到四月份這段時間開始種植,北方一般時間稍微晚一些,一般在每年的四月份到五月份進行播種。



貴港扶貧集市


應該是沙土吧


123寶之劍


生薑種植就是現在這個季節。

種植生薑,要選擇每年春季的4到5月份,相對來說這個時候氣候不再忽冷忽熱,是比較穩定的。

生薑的種植,要選擇鬆軟的沙壤土質進行種植。種植方法簡單,只需要在澆水後,沙壤土潮溼的時候種植即可,要保證土壤不太乾旱。

生薑需要在背光的生長環境進行生長,要避免選擇陽光直射,大棚種植可以適當控制光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