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風貌,今非昔比,變化發展

永嘉縣,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東鄰樂清、黃岩,西連青田、縉雲,北接仙居,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總面積2674平方公里,人口78.92萬,永嘉縣人民政府駐地為上塘中心城區北城街道縣前路94號。[1][2]下轄7街道11鎮4鄉。[3]素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泵閥之鄉”,“中國紐扣之都”,“中國玩具之都”的美稱。永嘉歷史悠久。漢順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始建永寧縣,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稱永嘉縣,取“水長而美”之意,也是溫州文化的起源地。[4]1949年5月永嘉全境解放,置雙溪縣,9月雙溪縣複稱永嘉縣,雙溪縣政府舊址為巖頭鎮麗水街東宗祠。[5]

2018年12月,永嘉縣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6]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7]2019中國旅遊百強縣市。[8]

一、變化發展

房屋建設今非昔比:猶記小時候,村 民們都是土磚土瓦房,下雨的時候擔心漏雨, 屋內狹窄的空間,簡陋的傢俱,一家人擁擠 的過著日子。現如今兩三層的樓房比比皆是 ,房屋堅固耐牢,寬敞明亮,室內裝修一家 比一家美觀,走進房屋便有一種眼前一亮的 感覺,客廳地板整潔,傢俱物品擺放井然有序,人住的既舒服又安心。

交通運輸日漸改善:從前是狹窄的鄉間小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下過雨出門會擔心路不好走,小孩子更是不能放心嬉戲,現如今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水泥馬路已修到家門口,貫穿整個村子,並穿插部分支道,村內基本上都是水泥地面,路面寬3.5米,路兩旁有當地自然樹種綠化。道路上摩托車、電動車來去自由,麵包車、小轎車穿梭自如,早些年腳走肩扛的運輸方式早已不復存在,如今出行方便又舒適。

家鄉風貌,今非昔比,變化發展


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小時候,家家戶戶電器極少,黑白電視機一家人圍著看,夏天的肉菜總因溫度過高不便儲存,冬天洗衣服婦女手凍得通紅,洗的衣服好幾天都曬不幹,婦女整天圍著鍋臺轉,沒有空閒,如今村中80%的家庭安裝有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等,減輕了婦女的勞動負擔,也空閒出許多時間可以休閒娛樂。

家鄉風貌,今非昔比,變化發展


醫療保險不斷完善:一直以來村民們都害怕家裡人出現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小孩生病,但是家裡有人生病住院花錢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病返貧的現象也很多。最近幾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不少資金,村民通過醫保受惠頗多,買藥住院都減少了不少開支,這些農村醫保政策的確減輕了村民的病顧之憂。

教育工作加倍重視:以前我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校又破有小,一共只有三間教室,每間教室供兩個年級上課,一節課45分鐘,老師教完這個年級的又去教另一個年級。下雨的天氣教室裡還會有漏雨的情況,我們必須臨時移動課桌避開雨滴。現在聽起來好像都有點不可思議,我們小學居然是那樣過來的。近幾年來重建梅河小學,新增宿舍樓和圍牆,雖然村內學生不多,但領導、老師、村民都非常的重視,家長為孩子們的學習投入的 金錢和精力也是與日俱增,孩子們也用功學習,茁壯成長,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從村裡走出的本科生相比於以前可謂不計其數。

生態旅遊蓬勃發展:有散文稱讚道:“這裡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阡陌交通,屋舍儼然;人民勤勞,特產豐盈;風景如畫,秀色可餐;生態文明,自然和諧。”家鄉正是藉助優美的自然環境,打造出農家樂與休閒旅遊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遊客住農家院,吃農家飯,享農家樂,或閒來垂釣,或觀湖光山色,讓船在湖中走,人在畫中游,詩情與畫意,讓人樂不思蜀。

家鄉風貌,今非昔比,變化發展


十八大以來,家鄉人如沐春風,全村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三大環境”(生態、人居、景區)為依託,以“三項經營”(農家樂、旅遊產品、綠色山貨)為支撐,以“以“三通建設”(水泥路通、電訊通、安全飲水通)為重點,以“三大創建”(平安、文明、五個好黨支部)為保證,奮力建設美好鄉村。

家鄉風貌,今非昔比,變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