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小腸有沒有必要檢查?

經常建議患者進行胃鏡和腸鏡檢查,胃鏡主要針對食管、胃、十二指腸檢查,腸鏡主要針對大腸檢查,可為什麼很少進行小腸檢查呢?

首先你要知道小腸在哪裡:


體檢課堂 | 一般情況下小腸有沒有必要檢查?

因為小腸( small intestine,SI)是唯一對癌症有高度抵抗性的器官

雖然SI佔消化道長度的75%和吸收粘膜表面積的75%,但所有癌症中SI腫瘤佔0.3%~0.5%,胃腸道惡性腫瘤中SI腫瘤佔1%~3%。鑑於與SI鄰近的胃和大腸(LI)相關的癌症頻發,它的這種抵抗力尤其顯著。那麼,為什麼小腸癌發病如此稀少呢?


體檢課堂 | 一般情況下小腸有沒有必要檢查?

目前,小腸的可能性保護機制已被提出,相關的幾個假說如下:

1.致癌物滯留在小腸的時間短

小腸運輸的速度比結腸快得多,有較少的暴露於致癌物的時間,這使得經口攝入的致癌物對小腸的作用強度也低多了。

2.微生物菌群較大腸低

一種假說為,小腸具有與大腸不相同細菌載量,其腔內微生物菌群較大腸密度低,所以沒有菌群降解致癌類物質的效果。


體檢課堂 | 一般情況下小腸有沒有必要檢查?


3.腔內區域PH值差異

小腸腸腔內PH值為5~7,不同部位的PH值不同:迴腸PH值高於空腸,迴腸和空腸PH 值均顯著高於十二指腸( P<0 .05) ,其腔內PH值的差異也是SI癌症少有發生的一個緣由。

4.免疫細胞

小腸比結腸上皮有更多的免疫細胞,這也許使得小腸對癌症有更好的免疫防禦相關性。

這些假說在2004年10月的《癌症預防中心》期刊上的一篇文章:Small bowel malignancies: why are they so rare?得以證實;另在2016年8月一項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上的研究中也提出過以上相關內容。

體檢課堂 | 一般情況下小腸有沒有必要檢查?


除此之外,小腸和大腸的上皮幹細胞位於腸隱窩底部,他們是癌症起源的潛在細胞,但同時又表現出顯著的生物學差異,如這些細胞的基因組複製頻率。

小腸癌和大腸腺癌在基因突變圖譜中展現出顯著的表型差異。典型的結直腸腺瘤-癌序列在小腸腺癌中也存在,但KARS、SMAD4和TP53基因突變和微衛星序列不穩定性的多途徑演變是結直腸癌不同於小腸癌的一大原因。

分子研究表明,最大的區別是人類結直腸的第一個致癌基因----結腸腺瘤性息肉病(APC)的突變率。90%的結直腸癌有APC基因突變,在小腸癌中突變率僅佔15%。


體檢課堂 | 一般情況下小腸有沒有必要檢查?


APC腫瘤抑制守門基因功能的缺失在SI癌症中非常罕見。APC基因突變的稀有性是小腸腫瘤生成的固有特點。

因此,小腸和大腸幹細胞間的關鍵分子和表型差異也是SI癌症少有發生的一大因素。

是的,讀到這裡你可能有點頭暈了,那就準備下課了吧,今天的結論就是:

小腸癌很罕見。


體檢課堂 | 一般情況下小腸有沒有必要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