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值得發展的新的商機,看到就是賺到


疫情過後,值得發展的新的商機,看到就是賺到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危機,企業經歷了現金流的壓力,面對著生存難題,職場人經歷了裁員、降薪的危機,也承受著巨大壓力。

美國總統林肯曾經的一句名言:危難當頭,機會伴生;任何人不必浪費一場好危機。危機、危機,危中有機。我們需要把握住機遇,發展新的商機。那麼什麼是新的商機呢?

之前李開復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他分析了自己對互聯網趨勢的觀察,解讀了創新工場的投資邏輯,還提到了他看好的 五個領域:人工智能、文化娛樂、在線教育、B2B、消費升級。

李開復說,以前,所謂的互聯網用戶紅利,純粹靠炒用戶、燒錢、買用戶、增加流量。

但是現在這個方法已經行不通了。

當整個互聯網市場在爆發式成長的時候,你可以先燒出用戶來,再想怎麼掙錢。當互聯網的成長在放緩時,要做互聯網投資的話,就只能選擇一些飛速成長的領域了。


疫情過後,值得發展的新的商機,看到就是賺到


互聯網行業帶來的銷售模式

疫情下所有線下的生意,要做好第一季度鉅虧準備。而線上的生意,第一季度的收入大概是平常的 3-5 倍以上。當然這並不說明線下就徹底玩完了,因為疫情一旦過去(大概三個月之後),線下將迎來一個報復性的反彈。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被困了三四個多月的人們,一旦可以出門了,將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但那時對線上又是新的考驗,即供應鏈的考驗。因此,互連網營銷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網銷既 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具有便利性。同時在網上發佈消息,將產品更直接的推向給客戶,可以縮短銷售的時間,也有利於更好的與客戶溝通。當然,價格上也有優勢。 大家要記住一句話:未來可以有"純線上"的企業,比如各種互聯網企業,但很難有純線下"的企業,任何一個實體企業,如果不能借助線上進行宣傳/引流/獲客,然後在線下體驗,都無法 在商業大潮中生存下去。


疫情過後,值得發展的新的商機,看到就是賺到


雲方案和線上直播成為大熱

這次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是在全民的親眼目睹之下完成的,據說有 3900萬人通過直播去做"監工",廣大網友通過直播鏡頭即時"監督"建設進度,成了"雲監工"。而且視頻還傳到了國外,讓國外網友感嘆:中國人用7天就可以建一個醫院,若不是親眼目睹,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其次,這次央視在武漢紅十字會倉庫直播,有近2000多萬網友現場觀看,但是直播才不久,央視記者和攝影師就被紅十字會派來的保安趕了出去,直播不得不被迫掐斷……

於是大家被徹底激怒了,結果這些物品的去向被網友一路追蹤,口罩去向扒了個底朝天,結果一地雞毛……

這兩個事件都充分說明一個趨勢:社會的監督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直播的時代,監管不再依賴某個部門,而是全民共同監督。

因此,任何一個商業體,不守法經營,不誠信經營,在全民目擊,全民監督的時代在商業上 是很容易被爆光的,不只是每年一個315晚會的爆光,或者是工商、稅務、城管等行政執法。商業文明正式進入" 圖文直播時代 "!

任何商品的生產加工、服務流程,都可以讓消費者 全方位/實時的看到產品的最真實面目,任何美化 或醜化的行為 都是蒼白的,隨著5G和視頻媒體的發展,一切都是變的可視化,直觀化, 因此,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必須有足夠的勇氣直面你的消費者,你的觀眾


疫情過後,值得發展的新的商機,看到就是賺到


品牌影響力,是你能夠獲得多大發展的關鍵

當前,品牌的傳播邏輯改變了,引爆一個品牌的方式徹底改變。先來看一下這次疫情的關鍵詞 : 超級傳播者 。 世界衛生組織給"超級傳播者"下的定義是:那些把病毒傳染給十人以上的人。這次疫情爆發之初,鍾南山院士就曾提醒社會,一定要謹防"超級傳播者",說明本次疫情的擴散,不再取決於多少個感染個體,而是取決於有多少個強勢個體!

這個邏輯在商業方面同樣適用,未來一個品牌的口碑傳播,不再取決於你有多少消費者,而是取決於你有多少個"超級消費者"。所謂"超級消費者 ",就是那些能夠帶來深度二次傳播的人,一個人可以帶來10個以上客戶,並且能幫你在小範圍人群中樹立品牌形象。

信息化、互聯網時代,商業體要想將自己的 品牌發揚光大,其實也很簡單,你只要找到100個"超級消費者"就夠了。每個"超級消費者"可以給你帶來10個以上的忠誠客戶,這就是1000個忠實客戶,這1000個人就可以幫你實現裂變效應 。

因此,未來商業體在市場上致勝的武器就是打造和傳播自己的品牌。讓品牌說話,為什麼象奔馳、西門子、蘋果、索尼、 登喜路、巴寶莉、 豐田等品牌長盛不衰, 銷量大、知名度高、廣告費多、市值也很高,都不算數。真正是因為產品品質出眾、技術領先、用戶信賴、在國際市場上有極強的核心競爭力。 換句話說,國家品牌應該是一個文化行為,而不是一個商業行為。

機遇與挑戰並存,新的商機潛力無限,看你能否抓得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