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藥》:紅色背後的黑色,是隱藏在饅頭下的愚昧

一對茶館夫婦,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還有一個得了癆病的兒子,為了給兒子治病,夫婦倆將多年的積蓄拿出給孩子治病,買了民間所謂的靈丹妙藥。然而,吃過良藥的小栓終究還是沒有留住性命。

這個故事便是魯迅寫於1919年4月25日的短篇小說——《藥》。《藥》這部作品,看似是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但是在荒誕不經下,卻是魯迅對當時封建制度下愚昧者的批判。

整個故事的色調十分鮮明,一共兩種色彩:一個是人血饅頭的鮮紅色;另一個則是隱藏於饅頭之下,封建愚昧的黑色。魯迅巧妙以“藥”為線索,將二者結合,描繪了一個讓人悲哀且氣憤的黑紅社會。

魯迅《藥》:紅色背後的黑色,是隱藏在饅頭下的愚昧

華老栓一家三口

紅色的人血饅頭

人血饅頭,單單從字面上,就讓人覺得一陣惡寒,但是在當時舊社會中,人們卻迷信於此。

文中的這個人血饅頭從何而來呢?最初,因為民間傳言——人血包治百病,而恰巧華老栓夫婦的兒子有嚴重的癆病,聽聞此事的他們,便把拯救孩子性命的希望放在了這一神藥上。

用人血來治療這種病,簡直就是無稽之談,但是,那個社會里的人民,卻愚昧的相信了這個謠言。為了給孩子治病,華老栓從獄卒康大叔那弄來了神藥饅頭。用於浸泡饅頭的血,則是革命者夏瑜的血。

夏瑜,一個時代革命者,卻在當時的社會下被當做一個反動份子,並因為反動、思想不正確的罪名被斬殺,而這個“人血饅頭”的血,便是他的血。這對夏瑜而言,是一種冤枉,一種羞辱;對魯迅而言,夏瑜這個角色的遭遇,又何嘗不是那個愚昧封建時代下,他發自內心的吶喊呢。

在故事的表面,紅色的人血饅頭,是一種滑稽無用的藥,吃了饅頭的小栓並沒有好轉,最後還是病死,成了迷信的犧牲品。

但是故事之外,紅色饅頭之下,隱藏的是魯迅先生內心的悲傷和憤怒。他為那個時代裡,類似於小栓,死於封建愚昧下的可憐人而悲傷;他為那個時代裡,類似夏瑜革命者,為突破封建制度無辜的慘死,而心生憤怒。

魯迅在《藥》發表後,自己對這篇文章是這樣評價的:

《藥》描寫了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說,因群眾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說,革命者為了愚昧的群眾奮鬥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並不知道這犧牲為的是誰,卻還要因了愚昧的見解,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增加群眾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所以,紅色人血饅頭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諷刺的故事,更多的是魯迅對紅色之下,對那黑色封建愚昧的有力抨擊。

魯迅《藥》:紅色背後的黑色,是隱藏在饅頭下的愚昧

魯迅

黑色的封建愚昧

茶館的華老栓夫婦,他們盲目聽信人血饅頭可以包治百病的謠言,為了給兒子小栓治病,本就不富裕的他們,竟然花費數十年的積蓄用來買一個饅頭。

花大價錢,買一個饅頭,在我們看來是一種多麼愚昧的行為,但是在老栓夫婦眼裡卻完全相反,他們甚至為自己得到這麼一個饅頭而感到慶幸、開心,彷彿真的獲得了靈丹妙藥。

文中如是寫道:

老栓一手提了茶壺,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直;笑嘻嘻的聽。滿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聽。華大媽也黑著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葉來。

魯迅《藥》:紅色背後的黑色,是隱藏在饅頭下的愚昧

可是,迷信終歸只是迷信,不幸的小栓成了封建迷信的犧牲品。但是,小栓是唯一犧牲的病患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我看來,那個社會里的人,基本上人人都是病患,而且隨時都有可能犧牲。

獄卒康大叔為代表的人,他們殺人不眨眼,踐踏生命與人格,還在人死後,將其血用來製作饅頭,以此牟利,他們難道沒病嗎?還有店內的看客,他們的冷漠,無動於衷難道不是病嗎?正是他們的行為,才會讓當時的社會,越來越黑暗。

對於這種無形黑暗帶來的壓迫,魯迅使用了一種具象寫法: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

一個巧妙的比喻,魯迅就將當時社會下每個人命運給描寫了出來——人人都像鴨子,被封建社會的黑暗捏住脖子,隨時都有可能喪命。而這隻無形的黑暗大手究竟從何而來呢?

人們迷信的行為,違背道德的行為,冷漠的行為混合交織,便形成了這隻黑暗的大手,最後這隻黑暗的手裡,製造出了人血饅頭這種令人心驚膽戰的“神藥”。

其實,人血饅頭雖然讓人厭惡,但是並不是最可怕的。魯迅也深知這一點,他同我們一樣,所憤怒是這些饅頭背後的製造者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有更多的饅頭被製造出來,讓更多的人成為犧牲者。

魯迅《藥》:紅色背後的黑色,是隱藏在饅頭下的愚昧

紅黑的“藥”

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的原職是醫生,但是後來卻棄醫從文,其實從《藥》中,我們不難發現他為何如此選擇的原因。

文中的人血饅頭,雖然大家都傳言它是靈丹妙藥,認為小栓能得到一個人血饅頭就一定能治好癆病,但是事實卻是,這個所謂的神藥,並沒有救下小栓的命。

癆病,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結核病,雖然舊社會的醫學科技沒有我們現在發達,但是如果進行科學治療,加以年輕生命旺盛的生命力,小栓活命的幾率也遠比食用所謂的人血饅頭大的多。

但是華老栓夫婦卻因為迷信謠言,而給自己的兒子吃下了饅頭。被稱作靈丹妙藥的人血饅頭,不僅沒有治好華小栓的病,反而成了害人的毒藥,讓小栓年紀輕輕就丟了性命。

作為革命者的夏瑜,本該被人尊敬,但是卻因為人們的愚昧無知,被按上了反叛者的罪名,成了人人唾棄打罵的對象,不僅沒有得到尊敬,最後還含冤而死。本應該是拯救愚昧封建社會的“藥”,卻被人們親手給糟蹋、拋棄。

騙人的“人血饅頭”成了“神藥”,救人的“改革者”卻成了“毒藥”,這簡直是天大的諷刺。

魯迅先生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決定棄醫從文。他看到了這是一個有病的社會,但是這病不是出在人們的身體上,而是出在了人們的精神上。

故此,他才決定以“字”為“刀”,以“文”為“藥”,解剖開愚昧封建的社會,為其治病。所以,這些有力的文字,大概就是魯迅先生給後世留下真正的藥吧。

魯迅《藥》:紅色背後的黑色,是隱藏在饅頭下的愚昧

結語

我們這次疫情中,也出現了很多類似事件,瘋狂買藥的謠言迷信者,違背道德的口罩製造商,他們的種種自以為是的惡行,不也是在製造人血饅頭嗎?

希望我們不會重蹈覆轍《藥》的故事,不信謠,不作惡,當愚昧的“華”家和冤枉的“夏”家都擺脫了自己的命運,我們華夏的未來必將更光明。

END

我是阿灰,更多精彩關注我的賬號: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