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老南鄉:清明節叫做“寒食節”,是和“禿尾巴老李”有關?

今天是2020年的4月3號,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在招遠南鄉,今天是逢一和逢六趕集的留仙莊大集,上午趕集,割上兩斤豬肉,中午趕緊發上面,下午家家戶戶開始忙活著包包子。因為吃包子是南鄉過清明節的習俗。

在清明節早上的標配飯食就是喝高梁粥,分煮蛋,就著發葉蔥吃包子。

招遠老南鄉:清明節叫做“寒食節”,是和“禿尾巴老李”有關?

大鍋包子端上桌


不是明天過清明節嗎?怎麼今天忙活上了?而且明天早上才吃包子,現包出來的包子不是更好吃嗎?這其中的由來,我小時候就聽母親說過。也是當地有些農村老人把清明節叫做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顧名思義就是不動煙火,只吃寒涼食品的節日。這是我們當地農村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在清明節的前一天,農戶都會趕集,割上兩斤豬肉,切成肉丁,用來包包子。即使平時喜歡吃素的口味,在清明節這天也會包肉塊包子。

因為蒸出來的包子和清明節當天的水煮蛋,是要給婆家和孃家兩家老人送“孝順”的。所以即使平時省吃儉用的人家,也會捨得割上兩斤肉,平時節省點也沒啥,但不能讓老人也跟著自己受委屈。之所以清明節前一天下午忙活包包子,是為了節省清明節當天早上的時間。

招遠老南鄉:清明節叫做“寒食節”,是和“禿尾巴老李”有關?

清明節也叫做寒食節


在清明節當天早上的凌晨四五點鐘,家裡的主婦就會起床做飯,男主人會提著準備好的祭祀用品,上塋地去祭祀列祖列宗。家裡主婦做的飯食是熬高梁粥,熥包子,煮雞蛋,有鴨蛋、鵝蛋的也一起煮上,這是孩子們愛吃的。

這熥包子要用大鍋篦子,為的是多放幾個。留出給兩家老人要送的,這頓早飯要做出清明節當天一天三頓吃的飯來。早上吃飯後,粥繼續放在鍋裡,包子也放在鍋灶上溫乎著。中午和晚上不再做飯,拿出來直接吃就行了,所以清明節又叫“寒食節”。而晚上實在想做飯的話,也必須等到天黑以後。當上山祭祀的回來,天己泛亮,主婦們做飯己經停火,這時家人團坐吃早飯,在太陽昇起來之前,各家各戶的煙囪不能再冒炊煙。

為什麼太陽昇起來不能冒炊煙呢?這和我們當地的傳說“禿尾巴老李”有關。關於“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有很多,據說有位普通的李姓村婦未婚先孕,生下一條小黑龍,出生後尾巴從房樑上垂到地上,嚇壞了家裡的老人,衝出來用鐵鍁砍斷了尾巴,小黑龍忍痛逃走,到現在的東北黑龍江省居住下來,因為母親姓李,尾巴又短了一截,當地人便叫它禿尾巴老李。

招遠老南鄉:清明節叫做“寒食節”,是和“禿尾巴老李”有關?

清明時節楊柳綠


在每年的清明節,禿尾巴老李要回家給母親上墳。如果誰家煙囪冒炊煙,會迷了禿尾巴老李的眼,在空中控制不住自己的法力,如果飛在陸地上空,陸地就會下雹子。如果是在海上飛,海面會起狂風。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祈盼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所以在招遠南鄉,清明節當天太陽昇起後,農戶煙囪不能冒炊煙,清明節叫做寒食節,中午和晚上不再升火做飯,是擔心冒出的炊煙驚擾了回來上墳的禿尾巴老李,而引起意想不到的自然災害。

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是因為過去由於生活所迫,山東人闖關東到東北,在當地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紮根安家,難免有些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幻想有禿尾巴老李這個來自老家的鄉親,能夠呼風喚雨,在暗中幫助家鄉人在異地他鄉遇難呈祥。所以才有禿尾巴老李清明節回來給母親上墳的故事,在東北和山東之間架起一座血濃於水的橋樑。

招遠老南鄉:清明節叫做“寒食節”,是和“禿尾巴老李”有關?

招遠的金泉河邊有禿尾巴老李的雕像


至於招遠確實愛下雹子,是因為獨特的地理氣候所決定的,至今招遠的金泉河畔仍有禿尾巴老李的雕像。而在招山羅山也有一座龍母墳,成為一處獨特的風景點,供大家參觀。據說如今的黑龍江,如果船要開動,船老大會出來問:船上有山東的鄉親沒?如果回答有,會立刻開船出發,如果沒有的話,會再等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