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危機裡的阿爾法:CTA成掘金利器?

尋找危機裡的阿爾法:CTA成掘金利器?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述紅新冠疫情衝擊全球以來,投資環境並不樂觀,但一直處於“小而美”發展階段的CTA(管理期貨策略)策略基金,一定程度上,卻為投資者創造了正收益。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滬深300指數跌逾10%,而中國CTA私募基金指數卻上漲2.4%,毓顏投資、進化論資產、富善投資等私募的CTA策略產品在今年產品均有不俗的表現。

“現在大類資產組合增配CTA策略是趨勢。畢竟市場越波動,投資者越恐慌的時候,這類策略的有效性和收益是有目共睹的。”上海一家主要關注多資產套利及趨勢機會的私募投資總監坦言。

不過,雲核變量董事總經理劉夏告訴經濟觀察報,CTA策略可能不太適合像上個月美股與外匯暴跌之後頻繁震盪或波動大幅縮減的市場;CTA主要是抓住市場的方向與趨勢,比如,若市場可能下跌10%,那麼,CTA的做空策略便會有盈利。

“CTA的關鍵在於——如果市場無甚波動沒有方向性的話,一般而言,CTA策略就很難有盈利。但如果CTA策略能夠較好把握市場方向,便會有盈利機會。所以像國內過去一兩個月,有些市場基本是緩慢的跌勢,不管是期貨還是股票或私募市場的交易品種,大多方向明確;因此,相對來說收益還不錯。”劉夏指出。

荷馬金融顧問宋衛國則認為,CTA能否成為危機中的掘金利器,取決於其策略是否能主動靈活地把握方向與趨勢,而不是用僵化的傳統量化模型去交易。目前國際上,不少傳統的CTA策略更多是依賴模型;只有少部分的CTA是主動人工交易策略。

危機中的避風港

全球“黑天鵝”事件頻發,日內暴漲暴跌現象頻繁出現,商品波動率也明顯加大。而此時,CTA策略似乎挺身而出。

CTA,也即“CommodityTradingAdvisor”(商品交易顧問),也稱作管理期貨,一般指投資於期貨的資產管理產品,投資標的包括商品期貨、股指期貨、期權、國債期貨等,與其他資產或者策略種類的相關性較低,在大類資產配置和交易策略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年初至今,除了CTA、相對價值與固定收益的收益為正外,其餘策略全部收綠。其中,隨著波動率的加大,CTA策略收益領先其他策略。

“以3月份以來的油價暴跌為例,由於我們很早就對甲醇、橡膠等能化品種開了空單,能化板塊暴跌後,我們收益立馬提高了很多,僅3月9日的收益就超過4%。”上述上海私募投資總監稱。

“我們今年的CTA策略產品基本呈現階梯式上漲,有幾波小虧,但也有幾次大賺。”深圳一家CTA策略產品年內表現超過10%的私募總經理說。

CTA策略多種多樣。根據投資策略,CTA策略可以分為趨勢策略、套利策略和高頻/日內策略;根據交易模式可分為主觀和量化兩種;根據交易依據,可以分為技術面交易策略和基本面交易策略。

在此次CTA行情中,中高頻策略更快地跟上了這波趨勢變化。

另一家獲益頗多的私募——念空科技內部人士坦言,2019年開始,境內外宏觀經濟就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當時該公司研究團隊就認為,這種不確定性會為CTA策略帶來可觀收入。“隨著今年年後股指和商品市場波動率都較去年明顯放大,而中高頻CTA策略對趨勢的信號觸發較為快速,當危機爆發時,通常會在最短時間內跟上趨勢的變化,給相關產品都帶來了較好的盈利機會。”

事實上,過往黑天鵝事件期間,CTA策略業績表現同樣搶眼。不管是2008年次貸危機的市場環境,抑或2018年底,該策略均逆勢增長,獲得了不錯收益。2015年6月到2016年2月的“股災”期間,滬深300由4336點連續性下跌至 2946點,跌幅達到32.06%,而這段期間內,CTA趨勢策略產品累計下跌幅度僅為5.57%。

與股票資產不同的是,因其做空機制的存在,CTA策略可能是少數幾個不論市場上漲還是下跌都能賺錢的策略。過去9年間,國內 CTA趨勢策略基金始終保持著年度正收益的優秀業績,且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10.88%,在各類策略中僅次於宏觀策略。

收益背後

收益捕獲如何得以實現?

千象資產坦言,目前的商品市場波動行情下,CTA除了自身策略屬性對品種的收益捕獲,也能在其他共振板塊中獲得趨勢性機會。“這是因為CTA策略持倉分散,能夠較好的鎖定市場上全品種板塊的波動性行情,多空雙向交易,可以在危機時刻給投資者提供保護。”

千象資產的方式是基於人工智能,也即使用機器學習算法掃描廣泛的數據集,找出連接市場的“神經系統”,高度適應投資機會轉瞬即逝的環境。對於一個投資標的,許許多多的因素構成了投資的先決條件,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人工智能系統會進行倉位微調。

“雖然每一次災難的名字不一樣,但投資者的行為特徵非常相似。而基於人工智能的CTA策略可以通過統計回溯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的諸多因素,來尋找未來市場可能的走向,從而捕捉到更豐富的收益來源。”

事實上,由於每家機構和交易員開發的模型各不相同,其在在多空上也有分歧,因此盈利方式也各有不同。

毓顏投資總經理陳家祥則表示,春節後,因為市場波動加大,公司CTA策略產品倉位依據系統將低了一部分,目前的收益也還不錯。

他坦言,本輪行情中,基本面因子為主的CTA策略受到原油暴跌風險影響,而量價因子為主的CTA策略表現卻相對穩定,且中長週期表現會優於中短週期表現。

該機構的CTA產品線有自己的一套投資組合。公司研究團隊會根據統計參數,對開發出來的股指多策略與商品多策略產品,分別給予風險權重,將可承受風險一分為二,避免單一品種的持倉權重過高而後根據損益的波動做調整,再依據市場的波動調整倉位。“目前我們產品中運行大概200-300個商品策略。”

市場演變下的機會

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國內CTA基金始於2010年,尚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目前,國內在存續期的CTA策略產品不到2000只。但正是由於市場不成熟,使得國內CTA基金收益率相較海外更高,歷史回撤也更小。

作為國內投資人在境內可以選擇的為數不多的“國際性”投資工具,CTA策略正在被更多的機構和高淨值投資者增配。

華泰期貨一位投資經理告訴記者,CTA策略天生就是國際化品種,而非本地股票“屬性”敞口暴露,商品的國際定價是CTA策略與中國股票低相關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客戶的資產配置中,“國際性”資產和與中國股票資產零相關(甚至負相關性)資產佔比比較小,CTA能夠平衡配置,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增配是顯而易見的趨勢。”

珺容投資也表示,當今市場環境下,加大CTA策略的配置,可以對沖股票資產配置的不確定性風險。

一季度以來CTA策略的配置價值已然凸顯。然而,隨著全球市場的演變,這一策略未來還會有機會嗎?

上述深圳私募總經理認為,目前來看,商品期貨市場波動率仍會處於相對高位,CTA策略有較好的配置價值,尤其是以權益類資產為主的組合。“不過,今年一季度CTA策略的收益普遍比較充分。因此,未來部分CTA策略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回撤,這一點需要注意。”

念空科技的答案是“會”。在該公司前述內部人士看來,高波動依然是未來股市和期市的主題。偏好高波動的高頻股票量化以及中高頻CTA還會有不俗的表現,而且這兩類策略相關性非常低,它們結合的多策略產品今年表現更加優秀,在同樣獲得15%絕對收益的情況下,年化波動率通常是單純CTA策略的1/2到1/3,最大回撤也更小。“我們預計2020年可能將成為CTA策略的大年。”

“大幅震盪下,會湧現出很多跨市場套利機會,可以考慮不同的期貨交易所中相同品種的套利機會,例如LME、CME、SHFE的銅期貨套利;也可以尋找嚴重超買超賣產品,藉著流動性危機,獲得上車機會,例如做空某些外匯,同時做多一籃子貨幣。”上述上海私募投資總監稱。“不過也要關注這個策略面臨的一些考驗,例如傳統的強趨勢品種的趨勢性在變弱,比如螺紋鋼、熱卷這些品種,趨勢持續的時間長度和幅度都在變弱,整體上趨勢是沒有之前那麼好把握。同時,CTA策略同質化已經趨於明顯,有可能出現普遍回撤現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