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不足4月,始於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已造成近6萬個生命的逝去。


2020年3月31日,世界頂尖艾滋病研究科學家Gita Ramjee教授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Gita Ramjee教授是南非國家艾滋病委員會(SANAC)前首席科學家和南非醫學研究委員會(SAMRC)艾滋病預防研究室主任。她在殺菌研究領域的專長獲得國際認可,包括獲得了終身預防艾滋病毒成就獎,並因其一生專注於發現新疾病的工作而被歐洲發展臨床試驗合作組織授予"傑出女科學家"獎。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她擔任首席研究員的Aurum研究所集團CEO Gavin Churchyard 教授說:“在應對艾滋病病毒方面,世界失去了一個大膽而富有同情心的領導者。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同日,世界頂級生命科學研究機構——英國Babraham研究所所長Michael Wakelam教授因疑似新冠肺炎引起的呼吸道併發症去世。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Wakelam教授於2007加入Babraham擔任所長。他專注於脂類(細胞脂肪)及相關研究技術的科研,並大力提倡將學術研究與商業研究結合的力量;同時致力於創造和保護優秀科學產生所需的環境,使每個人得以發揮專業和能力,創造科研佳績。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3月30日,曾多次創造奇蹟,成功分離頭部連體雙胞胎的美國頂級神經外科醫生 James Goodrich 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James Goodrich博士畢生致力於拯救患有複雜神經系統疾病的兒童。他是這一領域的先驅,並開發了一種多階段的方法來分離在大腦和頭骨融合的頭顱雙胞胎。2016年,他領導了一個由40名醫生組成的團隊,進行了長達27小時的手術,分離了頭部連體雙胞胎。他被稱為世界領先的拯救生命專家。他經常周遊世界,分享他豐富的知識和專業知識,接受了數以百記的案例諮詢。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亦逝去了多位科學家。


2月15日,著名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製造裝備數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世界首臺全身伽馬刀研發者段正澄院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6歲。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段正澄院士長期從事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96年,段正澄將機械科學與放療醫學相結合,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由中國“原創”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問世。全身伽馬刀可進行旋轉動態聚焦,使伽馬射線焦點對準經過精密定位後的腫瘤,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學生們都叫他“機械狂人”,因為他認準的事從不放棄。他曾告訴學生們,做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來一個“脈衝”,自己就要“震盪”。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2月7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紅凌教授,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醫治無效,年僅54歲。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紅凌教授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1994年12月獲得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生化博士學位,並於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實驗室作博士後研究;曾為美國加州伯克萊、勞倫斯國家實驗室科學家,2007年歸國,在華中科技大學工作,被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畢生以模式動物果蠅和人體細胞為模型,研究人體重大疾病如腫瘤、心血管疾病等的基因和蛋白調控機制及調控網絡,主要研究與人體重大疾病及稀有疾病相關的基因UBIAD1的分子機制,在該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曾任中國國家科學獎評委、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中國抗癌協會納米腫瘤學會委員和中國稀有疾病研究聯盟全國協調主任。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默哀,為因疫情逝去的科學家們,也為了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在中國傳統自然節氣清明節的今天,讓我們為逝去的科學家們,和每一個在疫情中離開的寶貴生命默哀,他們中有還有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一線的戰士們,也有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獨一無二的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孩子。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人類最不缺乏的,就是面對困難的勇氣,也終將如歷史上每次與重大流行疾病糾纏的那樣,依靠科學與理性、全球團結與協作獲得最後的勝利。


(新聞來源:央視新聞、Bioworld、新京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