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之書—沉思錄

我以前對《沉思錄》這本書很陌生,只因為偶爾看到了溫家寶總理曾說的一句話“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床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懷著好奇之心我暑期拜讀了它,它是由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寫。

皇帝之書—沉思錄

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該書沒有過分講究辭藻,也沒有較好地去安排結構,而是任憑思想隨波逐流的一部經典哲學名著。它樸素無華,平淡無奇,卻充滿睿智和哲理,能直達心靈,更能夠引導我們用冷靜而達觀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和人生。它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是一本拷問心靈的書,每一句寫給自己的話語,都是一次向著心靈的兇猛攻擊。即使是在時隔兩千年的今天,我們仍能跨越時空,隔著兩千年的時光彷彿看見作者低頭沉思,與自己內心對話。

善於學習

書本的開篇就能夠看到作者用長篇幅表達自己學習和感恩的過程,“從我的祖父那裡,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從我的父親那裡,我懂得了謙虛和果敢;從我的母親那裡,我濡染了虔誠和仁愛,以及遠離奢侈的簡樸生活方式;從我的老師那裡,我學會了忍受勞作、清心寡慾、事必躬親,不干涉他人事物和不輕信流言誹謗”等等。作者從不同人身上學到許多優秀的品質和寶貴的人生經驗,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身邊的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在生活中時常發現他人的優點,善於吸收有益的經驗。每一個人都有如金子一般的閃光點,關鍵要看我們是否有一雙慧眼,有寬廣的胸懷,能否如海綿一般,拼命吸收,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善於向別人學習,使自己能力更全面,人格更健全.正如書中所說:“想想那些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的德性,例如某個人的積極,另一個人的謙虛,第三個人的慷慨,德性的榜樣在與我們一起生活的人身上展示……”,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需要我更努力地學習,不斷進取,在實踐中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辦法,以認真負責的態度耕好手中的“責任田”。

勤于思考

如果缺少思考,就無法形成自己的思維,永遠只能夠跟著別人的腳步走,其靈魂就很難提升到另一個新的高度,對事物的理解也會十分侷限與狹隘。閱讀完這本書,時常會使我靜下心來思考人生,也讓自己培養出一種縱橫交錯的哲學思維,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儘可能客觀地評價事物,這樣會幫助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學校、為學生做些什麼,“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會使我們忽略掉觀察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皇帝之書—沉思錄

學會寬容

作者認為“人們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有優點必定就會有缺點,我們應該經常有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同樣善待別人。真正的寬容,本質上就是愛護,寬容並不等於放任其自流、撒手不管,如果對學生的缺點聽之任之,不管不顧則是一種縱容。寬容是一種心態、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技巧,其中具有豐富的內涵,代表了你心靈的充盈和思想的成熟。如果真正領悟了寬容的藝術,達到一種兼容幷蓄的境界,就能在正確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廣。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保持寬容心態,不但可以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數,而且可以為自己贏得更寬鬆的發展空間。

皇帝之書—沉思錄

堅定信念

一個人的新年和理想,是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的總開關。信念決定我們人生的方向,只有堅守住信仰,在身處逆境時才會不洩氣,不放棄,身處順境時才可以不驕傲、不折騰。我們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社會,克服急躁、消極和抱怨的情緒,理性地認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去做好自己的份內應做的事。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它的寬度和厚度。其實,生命的不完美就是完美,人生不要揹著過多的包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無論生命長短,都能做到無愧於自己的使命。

皇帝之書—沉思錄

《沉思錄》這本書值得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地去讀,用心地去感悟作者深刻的感受,他那內心的超脫與自我的完善,不斷的反躬自責,不斷的警醒鞭策,不斷修煉和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強道德和人文修養,保持寬廣的胸懷,以從容豁達的心態、理性清醒的認識,飽滿向上的精神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努力追求自我的不斷的完善,做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

最後我將書中的一段優美的語句和大家共勉:“屬於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於靈魂的一切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是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後的名聲也會迅速落入忘川。那麼一個人靠什麼來指引?惟有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