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雲南梁河楊大爹的一封特殊感謝信

給雲南梁河楊大爹的一封特殊感謝信

給雲南梁河楊大爹的一封特殊感謝信

“今年是楊常志大爹掛鉤我家的第六個年頭,這些年來,他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感謝這位黨的好大爹”。這是梁河縣大廠鄉趙老地六組建檔立卡戶楊生蘭的孫女楊秀豔寫的一封感謝信。

時間回到2015年。楊生蘭的兒子楊恩年在外出務工途中不幸遭遇車禍身亡,在此之前兒媳便與兒子離婚,遠嫁四川,斷絕了與家裡的聯繫。家庭發生變故後,家裡只剩下71歲高齡的楊生蘭和年僅17歲就讀於梁河縣第一中學高一年級的孫女楊秀豔,她家也因此成為趙老地村總支脫貧攻堅路上最後的“硬骨頭”。但值得慶幸的是楊生蘭家遇到了一位掛鉤幫扶的好乾部——梁河縣工業和商務科技局楊常志。

“前幾年,家裡遭遇了大變故,媽媽遠嫁外省,爸爸去世,留下奶奶和我相依為命,幸運的是我們得到了政府的照顧。”楊秀豔告訴記者。在脫貧攻堅“一對一”扶貧工作開展分配時,掛鉤楊生蘭家的幹部離大廠鄉很遠,不太方便了解情況。當時擔任梁河縣大廠鄉趙老地村駐村第一書記的楊常志得知情況後,主動提議掛鉤楊生蘭家。“我長期駐村,對她家的情況比較熟悉,並且她家又這麼困難,讓我來掛鉤聯繫也是理所應當的。”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楊常志如是說。從此之後,楊生蘭家的大事小情與這位掛鉤幫扶幹部緊緊地聯繫到了一起,兩個家庭也相互多了一個“親戚”。

“我上高中報到那一天,是楊大爹親自帶著我去的。他帶著我辦各種手續,直到把一切都安頓好才放心離開。我的錢沒帶夠,他二話不說立刻去取錢,當時,我偷偷地流淚了。”說起這件事,楊秀豔眼眶紅了。每逢週末,楊常志經常讓楊秀豔到家裡吃頓飯,時刻叮囑她高中是關鍵時期,一定要努力學習。楊常志也有一個女兒,已經參加工作,他說:“對待楊秀豔就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在她身上看到的女兒小時候的樣子,她應該和同齡的女孩享受同樣的生活。”身為父親的楊常志深知作為父親該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孩子。2019年春節,楊常志把楊秀豔和奶奶請到家裡,他的妻子做了很多菜,一家人開開心心地過來一個團圓年。楊常志妻子告訴記者:“孩子太可伶了,我們能做的有限,但是我很支持丈夫的工作,只要自己能做的一定會盡最大地努力去做,讓孩子過得更快樂一些。”

這些年,楊常志對這個家庭的幫助很多,雖然在別人看來,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一名掛鉤幫扶幹部該做的事。但對於這個特殊的家庭來說,每一件事都無異於雪中送炭。楊秀豔的感謝信裡這樣能寫到:感謝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遇見他,這位黨的好乾部,他為我家解決了很多難題,陪著我和奶奶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楊大爹對於我來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楊生蘭家是趙老地村“三類人員”的兜底脫貧戶,經過鄉黨委、政府認真分析研究制定五項幫扶措施。據大廠鄉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鑑於楊生蘭家的特殊情況,在對其幫扶措施中,已成功對接社會愛心企業,每月給予楊秀豔就學生活補助300元;在繼續享受A類低保保障的同時,臨時救助已經按時申請,等待批覆。大廠鄉黨委、政府針對2020年兜底脫貧19戶47人,核准每一戶家庭人員結構、勞動力狀況,深入分析研判,確保兜底保障對象精準;積極協調施工隊為兜底保障對象進行住房、人居環境改造進行統規統建,解決安全住房保障問題,改善居住環境;因戶施策,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供養對象,確保家庭收入穩定,解決生活生計問題;發動社會幫扶,申請教育幫扶,減輕因學返貧、致貧風險。全鄉針對兜底戶共制定117條幫扶措施,掛鉤幹部正在對標對錶逐項抓好貫徹落實,確保2020年兜底脫貧戶19戶47人全部實現脫貧,向大廠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雲南網記者 管毓樹 通訊員 楊國平 瞿發龍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