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裡的脫貧致富故事:自助者天助之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用陶淵明的這句詩來形容如今的麒麟區三寶街道長坡村簡直再貼切不過。初春伊始,雪花般淨白的梨花瓣綻滿路邊枝頭,寬敞明亮的新屋在山間錯落有致,乾淨整潔的水泥村道蜿蜒至每家每戶,沒有車來車往的喧囂,只有嘰嘰喳喳的鳥鳴,宛如一幅現實版的“世外桃源”畫卷。

镜头里的脱贫致富故事:自助者天助之

長坡村委會蒿子衝村居民家中的梨花開滿枝頭。

很難想象,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交通不便、產業單一、貧困落後的偏遠村落,全村600餘戶的日子全得看老天爺的臉色,風調雨順有收成,災害來襲大減產。同時,受基礎設施差、農技水平低等因素的限制,外面的先進技術引不進來,裡面的農副產品和勞動力輸不出去,老鄉們的生活條件遲遲得不到改善。現在,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從“富口袋”轉向“富腦袋”

“前些年,兒子和女兒都還在讀書,生活開銷大,我們老兩口不識字,也沒有技術,收入低,生活困難。多虧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掛鉤我家的農業局幹部不僅送來免費的洋芋和包穀種子,還隨時來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我們種早洋芋的技術。一年光洋芋就能收兩次,收入也增加了,生活也就好了。今年打算種30畝,希望賣得個好價錢。”蒿子衝村小組居民劉小六聊起致富經來滿臉得意。

镜头里的脱贫致富故事:自助者天助之

長坡村地裡的早洋芋長勢正盛

由於種植技術提高,種植規模逐年擴大,家庭收入也大幅增加,劉小六一家於2016年底實現脫貧。2019年底,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2萬餘元,嚐到了小康生活的甜頭。

除了早洋芋的種植和推廣,烤煙產業規模化也為當地百姓帶去巨大實惠。

“2013年,村子還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土路,地裡的大白菜賣不出去,家裡沒什麼收入。”蒿子衝村居民朱紹祥回憶道,“扶貧政策下來後,政府不僅安排專家來給我們指導烤煙種植技術,還補貼幾千塊給我們安裝電烤房,烤煙的產量和品質上去了,家裡也就不用再一直種包穀和白菜了。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

镜头里的脱贫致富故事:自助者天助之

蒿子衝村居民朱紹祥父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2019年,三寶街道辦事處結合長坡村實際,在鞏固和擴大早洋芋、烤煙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基礎上,通過“產業扶貧平臺”引進投資200餘萬元,建成規模存欄達5萬隻的高原爨雞養殖基地,採取“分散養殖”和“代替養殖”互補的方式,大力引導村民開展爨雞養殖,並負責全程技術指導和銷路打通,構建覆蓋轄區所有建檔立卡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老百姓的內生動力得到充分激發和釋放。

從“輸血式”轉向“造血式”

駐村工作隊隊員張玉良介紹,“2014年以來,村委會多次組織針對貧困戶的業務技能培訓,積極提供的外部就業信息,促進勞動力轉移257人,真正讓貧困戶掌握產業發展技能與脫貧致富技巧。”

楊國倉,是團山村小組的建檔立卡戶,其一家4口在2014年通過技能培訓後,到江蘇一家汽車室內裝飾製件廠務工,家庭人均收入由原來的2700元增加至1萬餘元。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長坡村許多常年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後無法返崗就業,失去工作崗位,收入失去了保障。楊國倉得知該情況後,一邊主動與所在企業聯繫溝通,一邊向親朋好友們介紹所在工廠的就業環境和待遇。2月27日,正當全國上下全力抗擊新冠疫情時,在勞務派遣公司的安排下,楊國倉帶領本村和鄰村1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人)前往江蘇蘇州汽車室內裝飾製件廠務工,老鄉的收入有了保障,也有效促進了企業復工復產。

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幹部群眾內生動力的有力激發,2019年長坡村委會實現經濟總收入3186.76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36萬元,已不再是原來那個偏遠落後的小山村。

從“髒亂差”轉向“桃花源”

“我們這裡空氣特別好,也清靜,從地裡幹活回來,瓜果蔬菜現摘現吃。去城裡我呆不慣,太嘈雜,吃的也不放心,去一兩天就想回來了,還是我們這裡住著舒服。有些老鄉出去打工了,我就把他們家的土地租過來種,家庭的各樣開支也夠了。”白泥坡村小組村民黃永平自豪地說到。

镜头里的脱贫致富故事:自助者天助之

蒿子衝村道邊的彝族絃樂器雕塑

長坡村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處在全區前列。但長久以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村內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設施也跟不上,生活垃圾、柴堆、糞草在房前屋後亂堆亂放的現象比較普遍,村容村貌難以改善。

為扭轉這一狀況,長坡村積極思考,結合全區“雙爭”活動,積極爭創“人居環境紅旗村”,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從垃圾分類整治、生活汙水治理、庭院環境美化等突出問題著手,持續開展一系列整治活動,村頭巷尾“三堆”(柴堆、糞堆、草堆)少了,“三園”(花園、果園、菜園)多了,鄉村自治水平提高了,群眾生態意識增強了,一個風景秀美、村風文明、道路整潔、民房漂亮的美麗鄉村初具雛形。

镜头里的脱贫致富故事:自助者天助之

乾淨清爽的村內道路。

發生在長坡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只是麒麟區脫貧攻堅成效的一個縮影,同樣的改變,也正在其他鄉村發生著。劉小六、朱紹祥、楊國倉等家庭脫貧致富的故事也不是個例,只是麒麟區已脫貧的2586個家庭中的代表。通過扶貧與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結合,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得到了激發,“等靠要”思想逐漸消除,切實鼓舞了還未脫貧群眾主動脫貧的信心、決心和鬥志。

編審:張紅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