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馬?他上個月才花了220元!(附節流方法)

我丈夫說他上個月(2019年8月份)只花了220元,想獎勵下自己,然後淘寶了袋78元的茶葉。


我翻了下他的記賬,

早飯午飯在單位吃,不花錢,晚飯要麼加班在單位吃,要麼在我媽那吃,不花錢,偶爾早飯在路邊買個小米粥+包子或煎餅,5元;

上班坐地鐵往返6元,天氣好就騎自行車,小區沒車位,把車基本就放在單位,這個月沒怎麼開,也沒加油;

他不怎麼愛買新衣服,倒是買了件20元純棉T恤,還說一直在找這樣純棉的,舒服~

基本上每天幾塊錢的支出,吃飯、加油、衣服這些大頭,這個月碰巧都很少,一共就二百多。


有時他說,想咱倆都在大國企,每月能掙一萬多,一個月才花這麼點,說出去得讓人笑話吧。

我會問他,要不咱多花點?

他會反問,你會捨得?

有時我會問他,我摳門嗎?

他會說,你這是節省~


我剛上班時,每月工資才4000元,但三年攢了10萬元。同事說起來都不相信,但細算起來也差不多,吃住都在老媽呢,木有房租木有飯費,衣服鞋子買反季的基礎款,護膚品也是補水的基礎款,大的花銷就是5000元英語課和每月100元的書籍~

我們單位收入差距很大,多的每年200多萬,我一輩子的工資才頂他們六七個月的工資。碰巧當時自己接觸了一本書,叫《30年後,拿什麼養活你自己?》,瞭解到神奇的複利,走上了理財道路。

當時2012年,沒有餘額寶,貨幣基金還沒普及。發了工資的當天,我拿1000元存3個月定期,再拿1000元存6個月定期,三個月後拿到期的1000元和新發工資的1000元,共2000元存6個月的定期......這樣每個月都有到期的錢,再加上新發工資的,繼續存定期,每個月都很有成就感。

後來,我不滿足於每月只存固定的錢數,反向思考,怎麼把花銷控制住,可以把更多剩餘的錢都存進定期。我開始想方設法的省錢,以前買七八百的衣服,當時會上淘寶找價低的同款,後來不在意牌子,找相似樣式的衣服~以前買四五百的水乳,後來測試膚質,重點買清潔補水~每當把省下來的錢存進銀行,都想著這是會下金蛋的金雞啊,那種成就感比一件衣服、一套化妝品更讓人開心。

後來有了華夏的活期通,我便把錢都轉進去了,因為不擔心自己亂花錢,也能每天有收益。

再後來開始試水基金......

再後來遇到老公,沒想到把他慢慢培養的也很節省了,或者他本來就很節省,倆人“臭味相投”~相比於我,他花錢算是大手大腳,後來花的比較少了,存的錢多了自己開始研究信用卡、P2P和基金......


把這幾年的經歷總結成幾個攢錢技巧:

1.記賬:

(1)每天記花銷,詳細記錄金額、去向、類別,也可以將花費集中在支付寶、微信或某一張銀行卡,可以查看賬單;

(2)根據最近幾個月花銷情況,每月月初設定每月花銷預算,每月底拿實際花銷和預算進行對比,看哪些是預算外的,確定下個月是增加預算,還是減少花銷;

(3)記賬時間長了,可以總結出一些規律,像是每月吃飯的花費、每月的電話費都是差不多的,這些可以用每個月預估的代替每天記賬,減輕記賬工作量;

(4)當月花錢買的東西如果沒有開封沒有用的,就記到下個月的花銷裡,每個月初給自己壓力:“這個月已經花了一部分錢買了東西,要少花了。”

(5)可以統計下花費的週期和頻率,比如生活用品多久換一次,多久出去吃一頓,每季度買幾身衣服等等。這些可以集中到商場超市店慶有活動時去買。


2.先存儲再花費: 每次發了工資後,先存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比如當月工資發了4000元,先存400元(10%)的六個月定期存款。剩餘的錢再進行花銷。


3.花多少存多少: 新開一個賬戶,可以是餘額寶或者定期賬戶,每次花完錢就往這個賬戶裡存相應的錢數。比如在外面吃了頓大餐,花了200元,就往賬戶裡存200元,前期為了強制儲蓄,可以存6個月定期。到期後繼續存定期或開始投資,堅持6個月基本就可以養成節省的習慣啦。


4.區分想要和必要: 每週對著賬單思考下,哪些花費是必需的,是不花就活不下去的。再思考哪些花費是可以推遲的,是可以不花的。看看這兩類分別花了多少錢。


5.區分內部價值和外部溢價: 一件物品的價格=內部價值+外部溢價,比如一輛裝飾很棒的汽車比同樣性能但裝飾簡單的要貴,這部分裝飾就是外部溢價,性能是內部價值,是真正需要的。只買自己需要的,不買別人眼中自己需要的。


6.消費的生命標籤: 假設一個人每月上25天班,每天8小時,工資5000元,那他單位小時的工資就是5000/200=25元。辛辛苦苦工作一個小時,才掙25元,花的時候是否會有所顧慮呢?一場電影要工作一個小時才能得到,在外吃一頓晚飯要工作四個小時才能得到……


7.巧用團購和信用卡: 比如吃飯,可以辦招行、交通信用卡,一個週三五折活動,一個週五五折活動,還可以在美團上找團購。注意這倆法是讓你每次吃飯減少花費,但不要因為便宜了就增多吃的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