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物流自動化移動機器人的情況都在這裡了(附圖)

有關物流自動化移動機器人的情況都在這裡了(附圖)

​半導體產業基金(ID:Chinabandaoti)

來源:Khasha Ghaffarzadeh,IDTechEx Research

編譯:南山


上週亞馬遜公司宣佈,計劃增聘10萬名員工,以滿足因冠狀病毒導致的隔離而造成的網上購物需求的增長。在2020年3月19日,工會說工人們要求亞馬遜認真對待他們的生命。有報道稱,亞馬遜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倉庫工作人員檢測呈陽性。在法國,數百名亞馬遜工人抗議要求採取更好的措施來保護他們的安全。在意大利,有人呼籲罷工。

類似的事態發展再次突出了提高物流和配送鏈自動化的動機,有時也是當務之急。IDTechEx發現,這一市場在2030年和2040年將分別達到810億美元和2900億美元。這是一個巨大的價值轉移,從人工支出到資本投資和訂購服務的結合,到各種類型的自動化機器人。這一過程中包含了每種技術和用例特徵的關鍵的個別趨勢。


貨到人自動化車/機器人

該領域已經部署了大量的機器人,以幫助在許多履行中心實現貨物到人的自動化。這些機器人在機器人專用區域內移動機架,將它們帶到載人拾取站。

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當亞馬遜在2012年以7.75億美元收購了Kiva Systems,市場曾留下了空白。今天,資金充裕的替代方案如GeekPlus(3.89億美元)、GreyOrange(1.7億美元)和HIK Vision(60億美元收入)已經出現,實現了有希望和不斷增長的部署數字。初創企業的數量也有所增加,特別是在2015-2017年期間。

IDTechEx預計這類設備六年內的年銷售量將翻一番。儘管已經部署了大量人員,但他們評估了2024年左右真正的全球拐點,屆時部署速度將急劇加快。事實上,該研究公司預測,在2020年至2030年期間,這類機器人的銷量將累計超過100萬臺。因此,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刻。


協作自主移動機器人

另一個主要趨勢是使用自主移動機器人和車輛。自主移動機器人正在出現,它們在特定的室內環境中提供獨立的基礎設施導航。這些機器人提高了生產率,並使許多混合的人機交互模式成為可能。它們還可以為倉庫和物流中心帶來自動化,而這些倉庫和配送中心並不是專門設計和建造的,以支持機器人對人的貨物。

這項技術是通過更好的SLAM算法來實現的。這些算法基於不同的傳感器,包括雙目攝像頭和2D雷達,能夠在許多結構良好的室內環境中進行安全的自主導航,並具有高度的控制和可預見性。

然而,技術選擇仍然很多,而且選擇具有長期的戰略後果。業務模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並且在不斷髮展。有些人提供他們的技術作為RaaS(機器人即服務)。

最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收購。亞馬遜收購了一家專注於基於攝像頭的導航公司,這將使目標檢測和分類成為可能,從而使導航更加智能化。Shopify收購了一家完整解決方案公司,包括整個軟件棧。總的來說,IDTechEx預測,在2020至2030年期間,將售出20萬臺此類機器人(這一數字包括那些能夠進行定期或不規則形狀物品採摘的機器人)。


有關物流自動化移動機器人的情況都在這裡了(附圖)

相關部分機器人公司的產品:Amazon, Geek Plus, GreyOrange, Flashhold (Quicktron), HIK Vision, Scallog, Eiratech, Hitachi, SeeGrid, Baylo, Vena Technologies, Kollmorgen, HIK Vision, AutoGuide (Teredyne), RoboCV, Knapp, Omron Adept Mobile Robotics,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 (Teredyne), Locus Robotics, Canvas Technologies (Amazon), 6 River (Shopify), Otto Motors, Fetch Robotics.


移動採摘機器人

採摘或抓取技術是倉庫自動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許多公司和研究小組正在部署深度學習,以使機器人能夠快速和高成功率地挑選新的和不規則的目標。

少數公司在移動平臺上集成了機械臂。目前,它們主要是在已知環境中挑選盒子形狀的物品。不過,迭代將使這些技術應用於更多不同的目標。它還將使機器人手臂與移動平臺更好地集成在一起。

在短期內,這些機器人需要更多的學習。但是,最近在算法方面的進展表明,雖然算法不僅需要實現高速率,而且還需要高速來降低這些工具的ROI。但從長遠來看,IDTechEx預測,在2040年銷售到倉庫的機器人中,36%和38%的AMR將分別能夠選擇常規和不規則形狀的物品。這意味著一場重大的長期技術變革,需要超越運動自主的自動化。IDTechEx分析師認為這是一個主要的技術發展機會。


自動叉車及其他工業車輛

自動叉車和拖輪正在市場上湧現。導航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當然,自動叉車的成本更高,但許多供應商聲稱的ROI是在12-18個月內。費用包括安裝和維護以及自主傳感器套件、牽引力控制和驅動程序的費用,以及軟件,這些軟件可以在不斷增加的部署車隊中攤銷。總體而言,在一些高工資地區,按年度運營成本計算的價格幾乎接近平價。


在2020年,這類車輛的銷售量可以達到1800,這似乎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但與可尋址的市場相比仍然很小。然而,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這一市場也進入了其增長階段的早期階段,IDTechEx暗示這一拐點很可能在2025年至2027年左右達到。在此之後,銷量將增長,到2030年已經超過10萬臺。


長途卡車運輸

長途卡車是自主移動的主要目標。這是因為

自主移動可以解決許多行業的痛點,而且與乘用車不同的是,有明確的商業理由。第一個痛點是司機短缺,在美國,這一缺口在2028年早期可能會增加到16萬;第二個痛點是運營成本,這是因為工資很高,考慮到供不應求,很可能會上升。安全要求限制了司機在路上不間斷的工作時間,限制了資產的生產效率。最後,與密集城市的交通混亂情況不同的是,長路段的高速公路很好地利用了自主移動能力。

IDTechEx仔細分析了自主貨運背後的公司和技術,預測到2020年年底,全球部署的自動駕駛卡車可能會超過1300輛,這仍然是一個小數目,但表明了前進的方向。到2025年,L4級自動駕駛卡車的部署將開始緩慢增長,此後的增長有可能迅速上升。預計到2030年,L4級卡車可能達到55萬臺水平。IDTechEx的分析路線圖表明,在未來十年內,L5級將幾乎不存在,而且只會在2030年以後才可能部署。


有關物流自動化移動機器人的情況都在這裡了(附圖)

相關部分機器人公司的產品:Zhen Robotics, Meituan-Dianping, ZMP, Alibaba, Continental, Segway, Refraction, TwinWheel, Robby Technology, Amazon, Dispatch (Acquired by Amazon), Starship Technologies, KiwiBot, JD, TeleRetail, Toyota, Neolix, Nuro, Ford, Gatik, TuSimple, embark, Starsky (shut down), Ike, Einride, Kodiak, PlusAI, Fabu, Daimler, Waymo, Hyundai, Baidu, DroneFutureAviation.


最後一英里送貨車和側行機器人

這是一個有趣的技術前沿。最後一英里交貨的費用通常是總成本的50%。因此,有一個強大的商業動機,使這一環節自動化,以提高生產力。有兩種方法:道路上最後一英里的送貨車或吊艙和側行機器人。

在公路上的貨車和吊艙與其他道路上的自動車輛有許多共同的技術挑戰。然而,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可以在有限的、地圖清晰、已知的環境中運行,並且有可能以低速運行。它們也不會有乘客,從而簡化了一些安全挑戰。

IDTechEx預測,到2026年,包裹(或類似的)送貨車和吊艙將被少量部署。事實上,到2026年,每年的部署量將保持在3000臺以下。之後,L4級貨車/吊艙的市場增長將加快,尤其是從2027年起。到2032年開始,L5級才會有,即便如此,數量也不多。

側行機器人有自己獨特的設計和技術挑戰,他們的商業案例的經濟學基礎也不同。對他們來說,關鍵是將側行機器人的自主級別擴展到可以部署數量非常少的遠程遙控操作員的非常大的車隊。

在這方面,儘管取得了進展,但短期內部署規模仍將很小。IDTechEx預測,到2024年,每年的部署將保持在3000臺左右或低於這一數量,但預計2025年將出現拐點。這很可能是因為該技術已經達到足夠成熟的程度,可以證明其業務情況,也可以解決其自主導航中的許多邊緣問題。到2030年,該市場有可能迅速加速至每年3萬臺。當然,成本會很低,特別是隨著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的成本(如果部署了激光雷達)將大大降低,以及車隊與操作員的比例上升。


END

歡迎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