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清明追思,家國永念

2020年4月4日

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

清明

今日清明|清明追思,家國永念

時值仲春與暮春之交

草木萌動,天氣清澈明朗

萬物生長,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

則清明風至

吐故納新、生氣旺盛

大地一片春和景明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華

春來萬物復甦

白桐花開

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為鴽

田鼠因陽氣漸盛而躲回洞穴

喜愛陽氣的鳥兒則

開始出來活動了


三候虹始見

虹就是指天上的彩虹

清明時節雨水較多

故而彩虹出現


清明習俗


清明最早只是一個節氣

後來吸收寒食節與上巳節習俗

成為一個重要的節日


掃墓祭祖

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作為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唐玄宗時,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俗固定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由於寒食與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掃墓也由寒食順延到了清明。

今日清明|清明追思,家國永念

疫情讓今年清明節的“打開方式”與以往不同,為避免聚集性和輸入性疫情等各類風險,全國多地發出通告,暫停現場祭掃和祭祀。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地的殯葬服務機構都相應地推出了網上公墓服務活動和“家庭追思會”“代客祭奠”等方式,為公眾增加了新的祭奠選擇。今年請大家用別樣的方式紀念先人。

今日清明|清明追思,家國永念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清明追思,銘記為我們開闢出春天的每一位英雄。

今日清明|清明追思,家國永念


踏青

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春遊之意。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萬物萌生,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盪鞦韆

盪鞦韆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所喜愛。


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裡放的風箏掛著彩色的小燈籠,如同星光閃爍,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天空後,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這樣做意在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

清明植樹最早源於清明戴柳、插柳。清明掃墓、踏青時,婦女和兒童會把剛發芽的柳條編成環戴在頭上,成為應節的點綴。柳在中國人心中有辟邪保平安的功用。佛教認為柳可以驅鬼,早年民間求雨時也戴柳條。清明時節是柳樹發芽抽枝之際,柳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後來逐漸形成了清明植樹的習俗。




清明養生


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疾病。這一時段還是高血壓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均需予以重視。在飲食方面宜食溫性食物,如韭菜、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時令蔬菜,也可以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菠菜、山藥等。


此時節,花粉症人群需注意預防花粉過敏。首先應加強防護措施,防止吸入致敏花粉;其次,出外賞花時最好避開花粉高峰時段。




清明詩詞


今日清明|清明追思,家國永念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蝶舞醉芳菲,泣淚梨花前

今日清明,讓我們一起

致敬生命,緬懷英烈

銘記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

犧牲的每一位英雄


來源|中國政府網 文旅之聲 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