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张国荣和舞台的缘

又是一年4月1日,又是很多人会不自觉想到张国荣的日子。

张国荣作为一个流行巨星在中国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存在,死后十几年不但没有被遗忘,还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纪念张国荣成为一种文化。

关于张国荣,有太多可说的,他风格多样的音乐,他一个个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银幕形象,他被无数人称赞的品格,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他突然决绝的谢幕······

现在我们聊一聊张国荣和舞台的缘分。

程蝶衣

芳华绝代

忆往昔,张国荣和舞台的缘

程蝶衣这个角色大家都很熟悉了,很多人了解张国荣就是从这部《霸王别姬》开始的。其实,生活中的张国荣也是一个“戏迷”,早年受粤语长片的影响,对香港粤剧名家“任、白”二位前辈极为敬重。

1999年在纪念任剑辉女士逝世十周年的节目上,张国荣也亲自赶来和汪明荃一起合唱了任白的经典曲目《帝女花》的《香夭》折,举手投足间尽显诚意。这种对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在张国荣拍摄《霸王别姬》时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演好一个京剧名伶的形象,张国荣在电影开拍前半年就推掉各种活动,来到北京生活,学习北京话,每天跟着京剧老师学戏。而这些其实都不是陈凯歌要求的。效果有目共睹,电影中的程蝶衣芳华绝代,媚眼如丝,令人信服。

忆往昔,张国荣和舞台的缘

而程蝶衣也成为张国荣艺术拼图的一部分,融入在张国荣多种形象之中,时不时显露出来,比如97年演唱会上这段经典的改编,再现了程蝶衣的风采。

宋丹平 现世罗密欧

香港著名舞台剧导演林奕华曾是张国荣中学时期的学弟,他曾这么评价学生时期的张国荣:“如果世界上真有罗密欧,我认为他便是张国荣。

忆往昔,张国荣和舞台的缘

这样1995年的电影《夜半歌声》中。提到《夜半歌声》,就不得不提它的原型: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小说《剧院魅影》,这部出版于1910年的悬疑小说后来在中外引发了两个不同的大“IP”。电影里有一段戏中戏情节,张国荣以主人公宋丹平的身份再次出演罗密欧,没有了年轻时的青涩,再加上张国荣自己谱写的音乐《一辈子失去了你》让整段戏唯美肃穆。

忆往昔,张国荣和舞台的缘

在这部电影中,张国荣饰演的舞台剧演员宋丹平大胆前卫,敢于在封建的旧社会上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戏码。老古董皱眉侧目,年轻人艳羡钦佩。正如现实中的张国荣,大胆践行自己的理念,即使自己对艺术的一腔赤诚不被所有人理解。

但凡是人都有趋同、从众的一面,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种自我消耗。为一个稳妥的结果,自发磨去自己的棱角。

很多时候,看张国荣的表演,更多的是一种羡慕,羡慕他勇于做自己。一个人敢于做自己,就要准备面对质疑。 这是需要极大勇气和自信的,张国荣无疑拥有这些。

如果说电影中宋丹平是现世罗密欧,那张国荣就是现世宋丹平。

空缺 永远的遗憾

忆往昔,张国荣和舞台的缘

张国荣生前有两个未竟的愿望,一个是执导电影《偷心》,还有就是出演音乐剧。

但这些计划都随着十五年前的那一跃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尽的遗憾。

听张国荣的歌时看到一条评论:要是他活到现在,朋克,硬核,世界音乐,摇滚,民谣,什么不可以?

确实,张国荣就仿佛一座挖不尽的艺术金矿,你总能从他身上找到新鲜的元素,他短暂的一生也从未停止对艺术的探索,对自己可能性的挖掘。

如今十七年过去了,为什么每到这一天我们仍对张国荣念念不忘,也许正是他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对自己的忠诚,在当今演艺圈仍是寥寥无几甚至是空白的存在吧。

大学期间曾参与组织过张国荣影展,见到了一些“后荣迷”,他们有的是从外地赶来只为看一眼展览,有的是下班后赶来帮忙的,然而,也有质疑的声音,面对无缘无故的指责,我更多感到的是悲哀和感慨,悲哀于张国荣去世十几年后,人们仍这般不包容,感慨于那些张国荣生前因“前卫出格”的举动遭受各种不公指责的传闻所言不假。

好在,时间会证明一切,正如歌中所唱:

到头来 时光洗礼

唯有风采 会留底

今天是张国荣离开这个世界的第十五个年头。十七年来人们对张国荣的纪念从未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