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直播首秀:職場上對自己業務負責,才是最大的體面

羅永浩搞直播賺錢,很多人說:偶像崩塌,跌落神壇,放下面子,為了賺錢人可以多卑微。


但對於老羅刷屏級的首場直播,很多人覺得大失所望的原因不是在於這。


而是因為對於一場直播帶貨而言,業務能力真的太差了。


老羅直播首秀:職場上對自己業務負責,才是最大的體面


1

成年人要放下面子

但要對職業心存敬畏


對於老羅來說,陌生的直播領域是他踏出舒適圈的一步,但這一步的確走得無比的荒唐。


做帶貨直播太不專業!

講解產品不夠專業、不夠激情!

節奏把控不好,促銷技巧不好!

沒有感情,像一臺復讀機!

產品展示不到位!

說話太囉嗦,沒亮點,沒重點!


如果說這些問題只是作為一個直播新人都或多或少會遇到的通病,那把品牌名字介紹成競品名字,PPT式講解等低級錯誤的出現的確讓人對他的能力吹不起來。


起碼這些錯誤,都是在前期做好準備能夠儘量避免的。


但整一場直播下來,老羅都顯得手忙腳亂,在知道自己失誤之後,鞠躬致歉:希望你看到我禿了頭皮後,體諒老年人的痴呆。


看起來稍顯心酸,但又覺得他對這份職業毫無敬畏心。


3小時成交1.1億,對於很多十八線直播而言,真的是可望不可及的數字。


即使是同領域的李佳琦、薇婭,作為直播領域的頂流,依舊每一場直播之前,都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選品、控價、熟悉產品,他們巨大的成功是花費了3年,甚至是6年才積累起來的。


更不要提腰部及以下的主播,為了帶貨必須在直播時使勁渾身解數,一場下來嗓子都啞了,但老羅卻靠著他首場PPT賣貨全程划水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就像他輕描淡寫說的那樣“廠家拿著貨來找我,然後由我選,確定之後,再由我進行忽悠”。


對於那些在本職工作兢兢業業才能完成的人,這種忽悠,無疑是一種諷刺。


2

職場上對自己業務負責

才是最大的體面


有人覺得羅永浩作為曾經的理想主義代言人,去直播賺的是髒錢。可是做直播賺錢,跟做其它所有合法工作賺錢一樣,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力所換得。


勞動沒有貴賤之分,但不把自己的名譽與粉絲的信任當回事兒,確實不太體面。


如果老羅一開始願意小試身手,先摸清楚直播邏輯,熟悉直播基本操作,再來招商變現割韭菜,觀眾可能還沒那麼大的牴觸心理。


他就像那個考試不及格但卻能夠獲得獎勵的人,換誰都不服。


所以,當全網都在鼓吹鼓吹,中國朋克玩家老羅,屢戰屢敗,勇戰直播間,放下面子努力賺錢,才是成年人最大的體面的時候,我卻不願意同意這種說法。


業務能力不達標時,放下面子,就像猴子的耍戲行為,顯得自己手忙腳亂,還犯各種低級錯誤,招人笑話。


而只有當你放下面子的同時也願意拾起自己的敬畏心,在其位,謀其職,深耕業務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成年人的體面。


3

有哪些能力可以讓自己

在職場發揮上更顯體面呢?


愛惜自己的羽毛


演員易烊千璽按現在的流量熱度,完全已經躋身於超一線行列,人氣與話題度都足夠的高。


但他足夠他愛惜自己的羽毛,一步步通過紮實的演技,證明自己的實力。


羅馬不是一年建成的,過去做的事情,都在為自己的未來信用背書。


想要路越走越寬,積累口碑和人脈,需要打好基礎為未來做準備,在職場和生活中做一名愛惜羽毛的人,越往上走,揹負的責任越多,越不應該隨意消耗自己的口碑。


☞做好本職工作


這幾年,董卿在各個節目中都表現優異,也常常在全網刷屏,是現如今當之無愧的國民女主持。


最近在《主持人大賽》中,更是憑著犀利的點評,屢屢衝上熱搜。


但這亮眼的成績背後,同樣離不開從失敗中成長,從風光中抽離,從進修中得到力量。


董卿曾透露過,她不管工作再忙再累,睡前也至少要讀一個小時書。

工作中一絲不苟,積極進取,並在事後進行復盤總結;
這樣長年累月的自律和積累下,才最終成就了這位滿腹詩書的金牌主持花旦。


每份工作都是你成長的一個階段,請儘可能地從工作裡汲取養分,儘可能地成長,為下一次出發積蓄力量。


凡事要提前準備


楊瀾曾經說過自己是採訪的“功課主義者”。


有次她採訪做空小王子索羅斯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完很多大部頭,從對沖基金到金融準則,從經濟理論到政治哲學。


做好準備工作後心裡有底,採訪時得心應手,採訪後才能做到賓主盡歡。


楊瀾說,以每次採訪平均功課量為10萬字計,策劃、採訪、編輯等時間加在一起,上萬個小時應該也是有的。


她還放了句狠話,“今天我敢說,只要給我足夠時間準備,採訪任何人都是可能的。”


很多人看似順利的人生其實是有很多自我鋪路的。


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能抓住風口的人必定是已經準備了很久的人。


適度跨出舒適圈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只買自己看懂了的行業和公司,這是能力圈原則。


而“看懂了一個行業和公司”的定義是:能準確判斷十年後這個行業是什麼情況,以及十年後這個公司在這行業的地位。


世界上能賺的錢很多,但他不熟不做,不懂不買。他不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只專注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


所以當他購買蘋果公司的股票時,被認為違反了自我原則。


但我恰恰覺得,這是他在舒適圈之外學習很長時間的結果。


一個人能在舒適圈之外獲得成就,不是貿然行動,說幹就幹的,是由他原本認知之外的學習決定的。


通過學習,擴大見識,加深理解,然後才有足夠的見解去判斷自己能否承受踏出舒適圈後所帶來的風險,從容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