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化疫”,教孩子寫詩

在央視推出的《人生第一次》紀錄片中,詩歌讓12歲的穆慶雲終於找到和母親溝通的情感密碼。她將自己寫的第一首詩歌讀給母親聽,“

白雲是藍天的孩子,路燈是黑夜的孩子,我是母親的孩子”——雖與在外打工的母親相隔千里,但因詩歌,母女倆的心第一次如此親近……


詩情“化疫”,教孩子寫詩

兩千多年前,古人崇尚詩教。那個時代的人們相信:詩歌可以點亮理想、改良風氣、滋潤心靈。

英國作家塞·約翰遜說:“詩歌的靈魂在於創新,即創造出使自己意想不到的,驚歎不已和賞心悅目的東西。”

《燈》

姜二嫚 七歲

燈把黑夜

燙了一個洞


《太陽和眼睛》

於夢凡 三歲

太陽曬我的眼睛
把我的眼睛曬黑

詩歌是帶有靈性的語言,寥寥幾句,卻能震撼心靈。當詩歌注入孩子的天真時,顯得更加彌足珍貴。我們的孩子是天生的詩人,他們純粹、直接,他們天真爛漫,他們眼中全是美好。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我們成人的眼光和想法無法觸及的地方。或許,通過孩子的詩歌,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失去的童真。


在每年高考的語文試卷上,很多作文題目都是這樣要求的:

① 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 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③ 不少於800字; ④ 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詩歌的靈魂是通過意象抒情,高考作文閱卷的時間基本四五分鐘一篇,是來不及領會詩歌所抒發的內涵意境。詩歌不能改變孩子們高考的命運,對應試教育來說,詩歌似乎沒有什麼用,那孩子們為什麼還要學習寫詩?

一、寥寥幾字,無限想象。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人類擁有最美、最珍貴的東西便是想象力。敘利亞有一位父親,為了不讓3歲的女兒聽到震耳欲聾的炮聲嚇壞併產生心理陰影,於是每當聽到炮擊聲就騙女兒說那是在放煙花鞭炮,於是女兒便開心的笑著,想象力變成了孩子遭受磨難的防護服。

《我是不一樣小畫家》裡面有個小女孩,是個畫家,不帶筆、墨、紙,就地取材,靠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就能創作出精美的作品。在森林裡,她用彎彎曲曲的木柴、滑溜溜的石子、綠蔥蔥的枝條就能勾勒出一頭可愛的小豬。在海灘上,她用貝殼、沙丘、海藻就畫出了一匹奔跑的“獅子”……


詩情“化疫”,教孩子寫詩

秋天的大樹

研究表明,孩子1歲時,想象力和創造力高達96%。但在7歲上學後會迅速下降,到10歲時,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剩下4%。所以,孩子的想象力需要我們的保護。

教孩子寫詩就是一種很好的保護孩子想象力的方式。兒童詩歌,是基於現實場景的創作,高度凝練的語言,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陶行知說:“生活就是大課堂,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在孩子創作過程中,通過觀察、探索,進一步激發孩子好奇心,從而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鍊孩子的思維。

二、節湊押韻,認識語言。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並回復到它那裡去。”語言是人類社會交往中的重要工具,語言教育更是兒童教育的基礎,對兒童來說,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尤為重要。

人大腦中有一個專門負責學語言的區域,即布羅卡區(Broca`s area)

。布羅卡區在2-4歲時開始快速發育,12歲之後,絕大部分人的“布羅卡”區會關閉,運用時就不再那麼自如靈活了。所以,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對孩子進行語言鍛鍊尤為重要。


詩情“化疫”,教孩子寫詩

自由的風

兒童詩歌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運用能力。兒童詩歌,押韻的節奏感充滿了語言的魅力。孩子往往對詩歌充滿著興趣,就算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也會跟著讀、唱。

詩歌中口語化的語言,節奏明快,通俗易懂,符合孩子的用詞習慣。同時,在揣摩詩句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更深入的琢磨詞語的用法,正確把握用詞,初步認識詞句,訓練語言思維,從而,培養和提高孩子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情感充沛,感受世界。

北京高校某實驗小學發生了一起一年級家長打學生的案件:一家長衝進教室,當著全班孩子的面,把一個男生從座位裡拎到教室前面,狠狠扇了兩耳光。起因是該男生對女生狂親並有猥褻動作,女生家長多次通報男生家長和老師,並且當面告誡多次,但男生就是不改,嚇得該女生不敢上學。老師反映該男生對他喜歡的人都是上去就緊緊抱著人家。其實,這個男生就是典型的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理解和感受自己的情緒變化,才能擁有更精彩的人生。孩子可以藉助詩歌發洩自己的情緒,表達對萬事萬物的感情。

寫詩的孩子在面對世界時,對情感的把握會更敏銳,對內心世界波動更敏感,更容易產生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從容表達自己的觀念,從而在溝通上更順暢。


詩情“化疫”,教孩子寫詩

朋友


同時,寫詩的過程就是一種表達感情的方式。善於表達,詩歌便能成為孩子們情感的宣洩口,成為他們與外界溝通的情感密碼共情能力,從而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如在大漠中看到了一抹孤煙,這在善於發現美的詩人的眼裡,就是“大漠孤煙直”,不僅是“一股煙”。



那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讓孩子享受到上述這些詩歌帶來的益處和樂趣呢?其實,我認為,孩子寫詩不用教——給孩子充分的愛,充分的自由,讓他們遵從自己的內心,自由發展。當孩子在地上盡情玩耍,爬夠了,他總會想著站起來,到那一天,再教會孩子怎麼走路,也許是最好的時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時機就是天機。

一、不忘初心,永葆童真。

廣東佛山,嚴先生扮蜘蛛俠到幼兒園接兒女放學,現場還做蜘蛛俠姿勢逗孩子,只為滿足孩子的一個心願。等孩子長大後,他終將會發現,他所夢想的那個神奇的世界,並不曾真實的存在過。但被父母呵護的童心,將永遠留在記憶中,成為日後長大成人的力量。


“童心就是初心,是與世界頭一回相見的那種直覺和想象力”。讓孩子寫詩的初衷,不是讓孩子成長為一名真正詩人,而是為了讓孩子心中充滿愛與希望。中國最小詩人朵朵,3歲開始創作詩歌,5歲出版第一本詩集。朵朵的父親王長征說,朵朵的這些詩大多是上學或回家的路上或與爸爸媽媽玩耍時冒出來的。比如,那句“那沒有書你讓我讀桌子嗎”是她3歲時寫的,準確地說是她說出來的。


詩情“化疫”,教孩子寫詩

朵朵五歲寫的詩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確實會喪失小時候天馬行空的童真。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古靈精怪的話語,都是童年饋贈的禮物,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俯下身來,和孩子一起,把這些禮物收集起來,及時整理,及時記錄。


二、親子陪伴,感受生活。

當我們的孩子長到10歲、18歲,他們會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空間,他們不會再整天纏著你,不會再需要你講故事陪他入眠……最親暱的時光,一旦錯過,就再也不回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就是用心靈去體會別人最細微的精神需要。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陪伴。


詩情“化疫”,教孩子寫詩

爸爸穿上裙子,陪女兒跳舞


放學時間,扔掉手機,和孩子一起玩耍,認真傾聽孩子訴說幼兒園或學校的新鮮事、新疑惑,和孩子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真心和孩子溝通,切身體會身邊的景物和內心的感受。

晚餐時間,做一桌可口的飯菜。媽媽做的排骨,金黃的炸排骨,澆上酸甜的糖醋汁,孩子看到,脫口而出:眼睛很喜歡,嘴巴很歡喜——一首小詩,就這樣信手拈來。

晚飯後,拿出一本詩集,和孩子一起讀起來,讓孩子在好書中受到滋養。喜歡閱讀的孩子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書本會給他強大的內心支持。

有了願意感受生活的心和文字的基礎,孩子們出口成章只不過是時機問題。

三、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易中天曾說過“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也許他們並不認為是在寫詩,只不過童言無忌,但千萬不要給他們也穿上皇帝的新衣。”


詩情“化疫”,教孩子寫詩

孩子們的詩

孩子寫詩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孩子的詩也不是父母用來炫耀的資本。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孩子可能在父母的引導下,學會了寫詩,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歡寫詩,他可能喜歡安靜的畫畫。所以,彆強求,也別焦慮,加入孩子的創作,陪伴孩子快樂長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詩情“化疫”,教孩子寫詩

春天來啦

當前全國抗擊肺炎疫情正進入關鍵時期,孩子們都停學在家,趁著春暖花開,多些陪伴。春風暖暖的親吻著臉龐,柳樹冒出黃綠小嫩芽,鵝黃的迎春花像一個個的小喇叭……讓孩子們愛上寫詩,更加熱愛生活!生活不止眼前的手機,還有詩和遠方

我是 ,關注我,高質量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