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故山千里外,別緒向誰言?

寒食寄鄭起侍郎


【宋】楊徽之


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難成眠,地迥樓高易斷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別離心緒向誰言?


清明:故山千里外,別緒向誰言?

都是被貶官流離的人。心中一顆信誓旦旦的雄心就這樣被生生折滅。留下無限離苦.“滄桑”二字即在這樣的"事與願違"和顛沛流離當中慢慢將人侵蝕。


此詩題為《寒食寄鄭起侍郎》,正是作於楊徽之被貶官之時。鄭起與楊徽之二人曾是同僚,卻情如手足,極是難得。但要追溯二人緣分,也是有跡可循。二人的命數相似,曾一同被五代周的宰相提拔,入宋後亦同被宋太祖貶謫在外。

清明:故山千里外,別緒向誰言?

首句中“清明時節”即有涵蓋清明前後時間之意,因清明是在寒食節之後二日,所以此句所言也就包括了寒食節在內。那日,他出郊春遊,也是隨眾而作的事。只是人一旦心意悽落,縱是滿目秀錦也成滄淡。雖然是清明時節,本應車來車往,各自奔忙,此刻卻是四下寂靜,好不落寞。抬頭則見柳映門。如此寫來,讓人恍惚覺得有一種空城外柳絮紛紛的慘然。


又有“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景似蕭條,卻有一番江南風味。煙水漫漫,雲靄淡淡,也有微雨在落,淋溼了他視野裡的草木城池。修竹寺,落花村,都是一派悽清。如此時令,如此風致,被楊徽之一一揉碎,化在墨裡書寫下,竟有了一種冷峭。

清明:故山千里外,別緒向誰言?

頸聯二句詩即景抒情。已是寒食,天氣自是清寒。因被貶官獨自在外,心中甚是寥落,本想借酒澆愁,卻無奈酒薄,醉也不成。“地迥樓高易斷魂”一句“迥”字在句子裡是“遠”的意思。因是郊外,因在山城。


所以,地廣,人少,樓高,氣渺。 景語皆情語。低靡心意再與周身蕭條的景緻相映,便使他愈加哀傷起來。待他登上高處去望,更是見天地之間一片蒼茫,家業已是隔絕千里之外。心中別離的愁緒在這孤荒之地,也不知還可向誰言說。


詩裡寫道“柳映門”。柳何以映門?只因寒食這日開始,家家便開始門前插柳,驅鬼辟邪,討個平安,討個吉利。寒食與清明,自古即有門前與馬車之上插柳,墓地裡植柳,頭上戴柳的習俗。


中國自古便有三大鬼節之說。三大鬼節即是指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人常懼鬼,又因自古即有的“鬼怖木”一說,且國人素愛柳,觀音大士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所以時日長久之後,國人便形成一種以柳可以驅鬼辟邪的觀念。

清明:故山千里外,別緒向誰言?

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裡也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另外,柳條發枝正是在清明時節,這也是促成國人形成柳可驅鬼辟邪想法的一個因素。墓地植柳則是上古時便有的悠久舊俗。《春秋緯》中即有“庶人無墳,樹以楊柳”的句子。


宋張瑞義也有《倦尋芳》一詞,提到插柳一事:“曉聽社雨,猶帶餘寒,尚侵襟袖。插柳千門,相近禁菸時候。鬢墜搔頭深舊恨,臂寬條脫添新瘦。卷重簾,看雙飛燕羽,舞庭花晝。誰共語、春來怕酒。一段情懷,燈暗更後。罨畫屏山,今夜夢魂還又。愁墨題箋魚浪遠,粉香染淚鮫綃透。待相逢,想鴛衾、鳳幃依舊。”

清明:故山千里外,別緒向誰言?

同時,寒食、清明為了踏青迎春,象徵吉利,亦有男女戴柳的習俗。人們以結成球狀的柳枝或柳葉戴於頭上,民諺曰:“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鬢插青柳,寓意吉祥,且綠意盎然,充滿生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