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事必躬親是無能的表現?

艾爾的心理學錦囊


對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不放心的領導,算不上領導,只是個有了廠房和僱員的個體戶而已。領導要學會放權才能擁有更大的權力和升值空間,否則就是一個個體戶。領導必須要適時地、適當地放權!

當企業還很小的時候,事必躬親是很重要的。因為在企業的初創期,幹事的人不多,但每一件事都關係到企業的生存。當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要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作出相應的變化。

董事長應該是把握重大發展方向的人,很多小事,應該交給下面的人去做,這就是放權。制定有關的發展規劃與戰略,制定出企業的規章與制度,讓制度去管理人,去管理事務。否則,老闆即使累死了,企業還是不見起色。

對於事必躬親的管理者,下屬們也許會遵從命令,但不會把這當成一種關心或好意,反而會被認為是多管閒事。在現實中,每一個員工每天都要做出很多管理者無法監控的事情。即使是最有能力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管理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細節。

事必躬親的管理者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失敗的。從自己的身體上來講,你的精力會很快耗盡;從下屬的心理上來講,如果你什麼都做了,那麼你的下屬做什麼?你會扼殺掉下屬的積極性。從管理的角度來講,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是下屬的教練,更多的是監督和教會下屬怎麼做,而不是自己做。




Robert羅老師


非常榮幸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機智]這種情況一般當事人往往會認為自己埋頭做事,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問一問自己或者看一看現狀,與之前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是好還是壞?

培養人才和教練能力

和你說一個故事:在星巴克的人力資源的規範裡面,有一條要求是說一個店長,如果想被提拔為區長,先決條件是,在你的店裡至少出過兩個新店長。如果你的店裡沒有出過兩個新店長,你就沒有機會去競聘那個區長,就有一個人跑去跟星巴克的老闆吵架,我把這個區域管的這麼好,我們業績這麼棒,為什麼不讓我升職,老闆回答說:你沒有出現兩個新店長啊。和我們店出新店長,那是他們的事兒,你看那幫歪瓜裂棗那麼糟糕,怎麼培養都培養不起來,為什麼要耽誤我呀,

老闆:對,你說有道理,你看你在一旁歪瓜劣棗在那麼偏僻的地方,還能夠把這個店做的這麼好,說明你特別適合幹店長,你是幹店長的不二人選,特別棒,但是你沒有向我展示出來,改變這些人的能力,也沒有向我展示出來,帶一個團隊的能力。

所以如果是管理者我們應該拿出一大部分精力來培養員工成長,只有員工成長的你的工作才能夠變得更加的輕鬆。你才會有更多的彈性去迎接更多的工作和挑戰。否則的話,你會發現整個團隊都緊繃,因為你也很累,員工也很累,所以說管理者的一個最基本的定義是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

精力有限: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同樣有限的,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要過問,要自己去做才放心,那不把自己累死;

價值點不一樣:假如你擁有培養他人的能力,在你的履歷裡你可能培養5位部門經理,最後通過不斷的努力,晉升副總或者更高的職位,做到了很好的成績,對你來說,是不是都要比自己累死得強,而且他們都晉升了,你還不晉升嘛,所以是相互促進的循環。




羽森


事必躬親未必是好事,什麼都做必然什麼也不精,也勢必導致自己一定是個平庸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沒有長板可以跟其他人較量,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但是,說事必躬親就是無能的表現,我不贊同。

1、凡事事必躬親說明缺乏協調能力

現在職場中工作很講求協同作戰,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領域中深耕後互為拼圖,這樣會大大提升效率,提高承接和產出能力。要懂得在工作中與他人協調配合,這裡面需要你具備工作協調能力。否則,就會有工作很難推動,還不如自己乾的想法。

2、凡事事必躬親說明你只能幹執行者

管理者有幾個凡事事必躬親的,為什麼?因為他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決定,也就註定他們沒有辦法每件事都要很深入的參與,更談不上事必躬親了。所以如果你是一個事必躬親者,註定你只是“棋子”這樣的價值,註定就是執行者。

綜上,我並不認為事必躬親就等於無能,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奮鬥,分工不同罷了,執行者也沒什麼不好,都是靠本事賺錢。但是,在工作中如果我們能夠懂得很好的獲得他人的配合,運用協調的技巧實現工作效率提升,何樂而不為呢。


贊同觀點,歡迎下方「點贊」,上方「點關注」,感謝支持!


練就七十二變


“事必躬親”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截然相反,這種企業領導者往往只相信自己,事事插手。不可否認,很多企業領導的能力和眼界遠遠勝過下屬,而下屬責任感的缺失也是一個普遍問題。但是,一個人的精力又有多少呢?諸葛亮事必躬親落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誰又能比諸葛亮高明多少呢?

我們都知道軍隊裡的元帥和將領,是不會親自衝鋒陷陣的,他們的才能在於調兵遣將,運籌帷幄。而現代企業的領導。也沒有必要事必躬親,必須具備使用人才、調遣人才的能力,讓你的下屬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這樣,你的企業才能永遠充滿活力,你才能成功。在現代社會里,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做老闆的或做其他的管理人員,也需要“抓大放小”,給你的下屬以充分發展的空間。這是衡量一個老闆、一個領導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


李大大目標管理研究院


很高興回答此問題,大家交流分享。

為什麼有人說“事必躬親”是無能的表現。

這個問題在『解憂』看來是分兩層面來說。

領導力是一種能力,基礎工作優秀也是一種能力,關鍵的就看,你是什麼角色。

首先,絕對不能單純的評價“事必躬親”就是無能的表現。

他們只是在表現的能力上有差異,或者說是能力表現錯位了。

“事必躬親”的領導者能力的兩個層面:

第一:事必躬親的管理者都是具有非常優質的個人能力的。

第二:事必躬親的管理者的領導行為能力部份是有嚴重缺失的。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兩層能力下的優缺點:

1、事必躬親的管理者的優勢

(1)親力親為-可以更直觀的面對工作本身,能更深入和實際的和團隊一起面對工作的困難與挑戰。

(2)榜樣的力量-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的領導是個“事必躬親”的人,那麼領導所有的積極和努力都有可能會成為你下屬的榜樣。

(3)凝聚團隊-和員工們一起在一線親歷項目會直接的增加你們之間的親密度,這本身也算是一種團隊建設。管理者在員工中間,也就更理解員工的實際需要,會更好的促進團隊凝聚力。

2、事必躬親的管理者的劣勢

(1)依賴性的產生-如果每件事都自己去親自做,親自去監督。那麼勢必會形成一種刻板印象,員工會有問題就來找領導,而不去獨立的思考該怎麼解決問題。

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依賴感真的不好改。很容易就習慣了。如果領導精力無限還好,只要一放鬆,那一定會有問題。到時員工又會來問你,該怎麼辦,這樣的管理者會被累死的。

(2)有礙於拓寬業務-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親力親為,那麼肯定會放棄掉一些其他的事情。

而作為團隊的管理者最應該做的就是讓團隊發展拓寬業務。如果領導者所有不放心的工作都親自來,一定會影響一些戰略開拓的規劃工作。

3、事必躬親的管理者領導力缺失的部分

(1)放權,建立合理的監督交代機制,拿出是絕對的信任。

(2)承擔,管理者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就是承擔,你得允許你的下屬犯錯,雖然可能會有一些損失,但如果因為怕承擔損失而不敢放任大家做事的話,未來你必然會承擔更多

(3)打造團隊-如果管理者想要實現自己的意圖,那麼就打造你的團隊為你做事,而不是親自去替團隊完成任務。每天都指望你親自出馬,這樣的團隊對管理者毫無意義。

總結一下:

個人能力再強也要注意自己的位置,領導力同樣是一種能力。如果不增強領導能力的話,親力親為的工作能力再強也會被評價為“無能”。

認清自己的角色,才能不會讓自己顯得無能。

🍀雖然你習慣忙碌,可一定看清方向🍀🉐️


解憂日誌


按照德魯克的觀點,優秀的管理者是以事實為出發點,堅持實幹簡單,誠實待人。事必躬親是管理者處理事務的方法,並不是缺點,很多優秀的管理者就是事必躬親。這跟個人的管理方法有關,也跟行業差異有關。有些人反對事必躬親,更多是在否定管理者的能力和工作方法。部分管理者的確把自己陷入到監工的位置,對組織缺少貢獻,對員工沒有幫助,甚至引發團隊抵抗情緒。這種情況下,要麼公司有意緩和勞資雙方利益衝突,要麼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麼索性換人。但是這個鍋不要讓事必躬親來背,每個人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簡單實幹,事必躬親地做好專業工作。


gdallenc戰略規劃


事必躬親,具體要看是什麼工作了,和能力關係不大


明株逆轉


我們知道,軍隊裡的元帥和將領,是不會親自衝鋒陷陣的,他們的才能在於調兵遣將,運籌帷幄。而現代企業的領導。也沒有必要事必躬親,必須具備使用人才、調遣人才的能力,讓你的下屬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這樣,你的企業才能永遠充滿活力,你才能成功。
的確,在現代社會里,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做老闆的或做其他的管理人員,也需要“抓大放小”,給你的下屬以充分發展的空間。這是衡量一個老闆、一個領導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
一看到“事必躬親”,我們有許多人肯定想到的是《三國演義》中那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軍師諸葛亮。這個為了幫助劉備以及劉備的兒子恢復漢室的丞相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了使搖搖欲墜的蜀政權不至於加速滅亡,可以說做到了“事必躬親”。可惜的是,諸葛亮的本事再大,也沒有能夠挽狂瀾使漢室中興,最後只好抱病死在了五丈原。不過,諸葛亮與其說是病死的,倒不如說是累死的,他就是讓“事必躬親”活活地累死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聰明瞭一世,也糊塗了一世。他的聰明我們皆已熟知,而他的糊塗就在於太相信自己,而沒有將別人也可以做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沒有充分“放權”。因為你諸葛亮的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在人的身上的確潛伏著巨大的潛能,人也的確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但是,人畢竟是人,而不是萬能的上帝。所以,你不可能懂得天下所有的知識,你也不可能熟練地掌握了天下所有的技藝,你更不可能做完天下所有的事情。瞭解了這一點,你也就瞭解了我們的社會為什麼會有各行各業的分工,你也就瞭解了一個成功人士要走向成功絕不會僅僅靠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去衝鋒陷陣。
現代社會生產的一個突出特點,也就是它不同於過去作坊式生產的地方,它是以流水線式的生產為基本模式,即集體的力量越來越重要,甚至,任何一個產品,單是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根本是無法生產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98abfb493e941d8a555cc15b6b6bea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