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抱怨公司卻從不見走的人是啥心態?

劍掉地上的風清揚


這個人在生活中就是這種性格的人,他把指責抱怨當作存在價值的體現。有懷才不遇之嫌,這樣的人也許會很有才,也許會啥也不是。前者雖然有才但是說話太直接很難遇到伯樂,後者市井小民一個,暫時不予探討。

這個社會有太多人拿著國家的各種補助,反過來說中國不好,天天歌頌國外多美好的人。他看到的都是社會的陰暗面,內心太多負面,不陽光。但是,世界的運轉法則就是這樣的,沒有所謂的不不好如何襯托好呢?沒有壞人如何彰顯好人呢?世界是靠二來驅動的,就彷彿硬幣的兩面,不能只看不好忽略了好,也不能只看見好接受不了不好,一切都平常心就好[玫瑰][玫瑰][玫瑰]


大板牙說教育


您好,很高興為您排憂解難,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每天都在抱怨公司卻從來不見走的人是啥心態?

首先跟題主分享一個我身邊真實故事:

媛媛是我們部門能力很棒的人,我們平時需要花1個小時完成的工作她都可以比我們快30分鐘,但是她不太愛說話,每天處理工作後,就會趴桌子上休息一會。因為能力好的關係,領導也不怎麼說她。

菁菁是我部門的老員工了,她就是題主提到每天叨叨的抱怨公司卻不離職的人。喜歡拉攏新人,經常會跟新人講媛媛憑什麼上班時間可以趴在桌子上睡覺,聽菁菁說多了,也就對媛媛產生了嫌隙。

很多新人都在領導面前抱都怨過媛媛上班時間趴桌子上睡覺,最後領導也因為這件事情處罰了媛媛。

不單是這樣,她也經常會跟其他老同事抱怨公司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待遇如何如何的差,工作如何如何的多,然後在丟上一句“要是有更好的出路,我一定離職。”

最後老同事陸陸續續離職,可她依然存在!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菁菁從來沒有在領導面前抱怨過同事和公司,在老闆面前抱怨的都是一些聽信了她讒言的新員工。

這類職員她們很善於心計,她抓住新人剛入職不久,對其他同事還不夠熟悉,對他們進行一種心理暗示,讓他們心裡從入職後就對於工作的不公平而感覺憤慨,由此對其他同事產生攻擊性。也跟其他同事產生了距離,最後只會演變為離職。

同時她也抓住了老員工工作後的疲憊,對於老員工現狀添油加醋,火上澆油,暗示老員工能夠尋找到更好的工作,何必再這裡委曲求全。可是她卻不會相信外面還會有比現在更好的工作;

這種職員的心態,就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心態。她們害怕接觸外面新鮮的事務,害怕自己的位子被人頂替,害怕自己離開這份工作後,無法尋找到下一份更好的工作。這類心態大部分都源於他們的家庭,他們應該經常會聽到父母說“外面現在工作多難找;多少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等等;讓他們產生了極度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讓他們產生了一種極度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職場裡,當有人跟你抱怨了要離職卻又不走的人,請您一定遠離;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可能在她不斷的暗示下,成為她下一個假哭著離職的人。

最後,加油,陌生人!


小七職場日記


放棄了50萬年薪,已經是碩士的女兒要去繼續深造。

大家感覺怎麼樣呢?以後會是怎樣呢?不管怎樣,也許她有她的目標。

所以現在和父母溝通上可能有些偏差,雖然行動上支持的,但是心裡還是很矛盾和擔憂。

因為畢竟是兩個年代的人,我們比較習慣於穩定,傳統美德應該是結婚生子,天倫之樂,而孩子有她的追求和目標。

愛孩子的父母希望孩子不要太累,但是這是她的選擇,我們也沒有辦法,所以只有支持。

如果需要我們金錢上的支持,我們一如既往繼續支持。

每個家庭花去的錢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家庭孩子結婚或者買車或者買房把錢花了,我們都投資到教育上了,也許看不出什麼結果,但是生了孩子還需要什麼結果呢?只要她需要那我們依然如故。

做為工薪階層的家庭,工資少。一如既往的支持她的目的是什麼?。

希望她能輕鬆,希望她如願,最多的希望她健康和快樂。

父母讀不懂孩子們的詩與遠方,但是父母還是會支持你的理想實現。

天下的父母都會告誡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應該有一點長性,應該能做到吃苦,耐得住寂寞,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因為是你的選擇。你應該承受。

以上就是有些人雖然抱怨公司,但是卻選擇了留下,也許他也是顧及父母,擔心父母吧。


無影wyz


一、你好我是大熊強哥,我有著十多年HR管理經驗有目前正在創業,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二、 不是真的想辭職

整天抱怨公司說要走,結果說了三個月還沒走,說明他對公司還有所圖,也許是想傳到老闆耳朵裡,然後老闆來挽留一番,加點工資。真正要走的人,不會拖到三個月這麼久,想好了,清好東西、交接工作,走人,乾淨利落。

三、不讓公司好過,把所有的都弄走

這種人是比較陰險的,天天在你旁邊說要走,抱怨公司的各種負能量,然後你就受不了了,反倒比他先離開公司,人手一少,競爭小了,興許老闆就更看重他了。

剛去第一家公司的時候,部門裡有一個人一直在給我吐槽公司這不好那不好。真的,逮住機會就跟我罵領導罵公司揭露社會主義陰暗面。一年半後我辭職去了其他企業,他又繼續跟我的接班開始吐槽了。想想你們公司誰想離職,就看周圍哪些人突然特別認真。

我之前一個朋友小張,他在一家飲料上市公司做銷售,也是每天抱怨公司任務重壓力大,風裡來雨裡去的,這樣搞沒意思。然後他就是不走,每天到公司開完早會就拉著同事各種抱怨,搞的同事心態非常不好,工作完全不在狀態,結果自己老老實實去上市場了。兩個月之後,同事接二連三的辭職,走的毅然決然,結果整個市場只剩下小張一個人,得到了主管的重用。

四、 考慮的因素太多

不敢裸辭、沒有找到合適的下家,怕下家公司的工資福利沒有現在任職的企業高。

五、其實我建議我們可以把每一份工作都看作一段經驗的積累,對公司的不滿誰都會有,而我要做的就是在這個位子上儘可能的看到更多的東西,為了下一份工作能坐到更高的位子上做準備,一旦我覺得每天變得千篇一律而且收入職位沒有上升空間了,我就會去尋找新的機會。與其在那裡嚷嚷,倒不如省下時間來提升下自己。


大熊強哥聊職場


這是典型的負能量。

你在職場中,你會發現有這麼一些人:

能力強總是抱怨的人(比較少),能力強任勞任怨的人,能力差總是抱怨的人,能力差默默無聞的人,還有一大群能力一般默默無聞的人。

能力強總是抱怨的人,這種人有可能是公司真的有問題,對他有不公的待遇,還有一種就是天生就喜歡抱怨。

能力強任勞任怨的人,這種人基本上是頂樑柱,他的任勞任怨是看到了切實的利益,包括上升通道和工資待遇,他是可以為領導分憂的。

能力差總是抱怨的人就是蛀蟲了,但是這種人反而不會走,因為能力差是一種人品,他到哪裡都是那種態度,有可能待遇不如從前,所以他也就嘴上說說,生活的壓力讓他只能抱怨,但是影響著周圍的士氣和氛圍。

能力差默默無聞的和能力一般默默無聞的算是正態分佈的大多數,這些人沒有上進心,只是希望能夠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現實就是這樣的。


生財有術升級認知


每天抱怨公司卻不見走的人,永遠不會成為公司的核心員工,甚至不會是重要崗位的員工。在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中,別人都不如他,別人都對不起他,以為他自己是珠沉滄海。但真有事情的時候,他們又擔負不起來。說明他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麼能力,連離職另找一份工作的能力都沒有,所以只能留在原崗位上抱怨,散播一些負能量。所以,我們在職場上,一定要遠離這種負能量的人。因為:

首先,整天抱怨公司的人是不負責任的,也不會有什麼出息。一個整天抱怨公司的人,不會把心思用在怎樣提升自己技能的,工作遇到問題了,他也不會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而是先找藉口和理由把責任推出去,向別人證明這個事情沒做好的原因不在於他。而在職場上,一個不能負責任的人將來有什麼職位上的提升,不會有什麼出息。

其次,整天抱怨公司的就象一個病毒源,向周圍的同事傳播消極的病毒。我們每天上班,都希望心情陽光快樂,希望在一個互相鼓勵互相幫助積極向上的團隊當中,而只知道抱怨的人就象一個病毒源,時刻不停的把消極、負面的病毒撒向人群,讓人心情陰鬱,失去工作的熱情,最終給整個團隊帶來很壞的影響。

那麼,怎麼在職場上才能做一個受人歡迎的有積極心態的人呢?

一、上班時展示陽光的微笑。上班時保持一份熱情,送給同事一個陽光的笑臉,同事遇到困難的時候送去一句鼓勵的話,都會讓我們在職場上收穫一份友善。

二、主動幫助同事。同事工作生活上遇到問題,主動伸一把手,讓大家感受到你的善意和熱情。

三、主動承擔責任。遇到問題的時候主動承擔責任,領導會欣賞你,通過承擔責任而顯露出自己的能力,同事也會認可你。

四、少說多做。職場上需要的是能腳踏實地工作解決問題的人。

五、工作中有不同意見可以向領導反應解決。企業在管理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私下抱怨一點用處都沒有,而找到領導向領導反應才會解決問題。


職場百日談


每天都在抱怨公司卻從不見走的人是啥心態?

這類人分2種心態:

第一種 消極的負能量傳播者

沒什麼能力,只能通過抱怨來找回點心理平衡,沒有信心能夠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

第二種 陰險的心理暗示者

通常這類人嫉妒心強,看不得別人比他好,故意在你耳邊煽風點火,把你弄走了,他在公司裡就少一個競爭對手,對他更有利。

忽略他,不要附和他的觀點,不要一起討論,一旦傳到領導耳朵裡,誰還分得出青紅皂白,要學會自保。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現在與馬上


您好,專業職場經歷為你解答,這個其實是很常見的抱怨心理。

抱怨是一種平常的社交行為,它是表達不滿、憤怒、怨悔的一種方式。

當抱怨變成了一種習慣,它將改變人的大腦結構,使這種負性思維習慣根深蒂固。

一、抱怨心理學

抱怨的本質:把生活聚焦在問題上,不去思考破解之道,通過抱怨來宣洩情緒

抱怨者常用場景:“是的,但是...”情景(心理學家 Eric Berne提出)。

抱怨作用:

它有積極的作用,可以疏導情緒,尋求他人安慰及建議。

它有負面的作用,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沮喪的漩渦中,傳播負能量,影響親密關係。

二、如何應對抱怨者

1、區分抱怨類型

“尋求平衡型”:抱怨就是給你添堵,通過尋找“負面共鳴”,增加自己內心平衡;

“發洩型”:宣洩心中的不滿,把氣憤、沮喪、失望發洩出來,期望獲得認同、尋求安慰。

2、區分抱怨程度

抱怨很常見,過度的抱怨會讓人覺的很糟糕,但適當的抱怨對緩解壓力、抒發情感有幫助。

針對“發洩型”:我們要做好同事內心疏導安慰,認同他們的感受、認同他們的情緒,給予適當的情感支持以及解決建議。

針對“尋求平衡型”:我們在做好心裡疏導的基礎上,一定及時停止更風抱怨,讓話題早點結束。

解決問題並不是抱怨的初衷,儘量不要試圖勸說抱怨者“回心轉意”、改變想法。

三、如何自己減少抱怨

1、學會評估抱怨

除了抱怨,問問你自己,為什麼你不試圖改變現狀,是什麼阻礙了你?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

2、學會做抱怨清單

將自己自己的抱怨記下來,記錄抱怨的問題、次數和原因。你抱怨一個問題是單純的為了吐槽,還是為了博取同情心,亦或是想要解決問題收穫建議。認識到自己抱怨的真是問題及情況後,著眼於解決所抱怨的問題。

3、遠離抱怨“怪獸”

每個人都有負能量的時候,要不要遠離,就看抱怨頻次、對自己影響。在瞭解清楚身邊抱怨者的情況後,對於充滿負能量的抱怨“怪獸”一定要遠離!因為接近陽光,人生才不會陰暗。

專注於職場管理、成功思維,歡迎關注 @無言沫客


無言沫客


在公司有兩種人,一種是想幹事,也幹了很多事的人。一種是無所事事,每天都是抱怨,或者總是談論別人的人。總是幹事的人,犯錯多,不幹事的人很少被領導批評,領導也比較喜歡這種打小報告的,所以那些抱怨的人,整天很清閒的拿著工資,還被領導喜歡,你說他們會走嗎?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1、環境原因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我們做自己熟悉的工作時,我們感覺很安全,如果讓我們做沒有做過的事情,我們就會不安、焦慮、甚至恐懼,所以在面對新的工作內容時,有人會大膽接受挑戰,但是有的人卻不願意踏出自己的舒適區。

為什麼那些天天抱怨公司的人,卻不願意離職換新工作?

如上圖,綠色是我們的舒適區範圍,也就是我們駕輕就熟的工作,黃色是我們的成長空間,想要成長,我們需要邁出舒適區,去學習新的東西,但是進入成長區會讓我們的心裡產生不安的感覺,因為我們不能掌握事件的發展,所以,很多人明明不喜歡現在的工作環境,卻也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2、沒有清晰的職業定位

大部分不願意離職的人,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職業定位,不知道離開現在的工作後應該幹什麼,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個做客服專員的同事離職後,再找的工作可能是銷售或者行政工作,如果再離職,可能又換成了助理的工作。他們覺得這些工作目前都可以勝任,如果薪資合適就會去做,但是從長遠來講,這意味著沒有一個非常擅長的職位,每次換工作也是盲目的去找,所以對換新工作沒有太大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