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帶來的影響巨大,未來的養豬的面貌會變成什麼樣呢?

揚翔科學養豬服務


這個問題問的好!

非洲豬瘟無疑加速了我國養豬業正常前進的道路,就像我國從封建制度一躍成為社會主義制度一樣。

那麼不論是上到集團豬場,還是下到家庭散戶,在沒有有效的疫苗面世之前,大家的養殖理念無疑是增加了許多。規模豬場具有完善的洗消設備,倖存的散戶也加強了相應的生物安全。

那麼,我國未來的養豬面貌是怎樣的呢?

我們先看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可能

1 非洲豬瘟病毒發展後期是否有毒力降低的情況?

結合此病毒在許多地區的感染情況來看,非瘟病毒毒力弱化的可能性較小,俄羅斯在發生非瘟後的第12年,依然有暴發非洲豬瘟的現象出現。

2 散戶與規模場的比例有會何變化?

俄羅斯自2007年發生非瘟以來,經歷了十幾年後,其規模與散戶的養豬比例有一定的變化,可作為參考:

從上圖可以看出(綠色代表集團規模豬場,橘紅色代表家庭農場),規模豬場的比例是逐年增長的,2018年規模豬場佔比達到近90%,結合我國的特殊國情及以後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規模豬場的比例也會逐年增加,散養戶的比例也會縮小(但在一定時間內,散養戶仍然將是我國豬肉供給的一大主力軍)。

那麼未來的養豬,到底會是什麼樣的面貌呢?

1 更嚴格的生物安全:

不論是大小規模的豬場,想要在這種環境下存活下來,根據目前掌握的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特點與途徑,離不開有效的生物安全。

※對於規模豬場:

規模豬場要配備洗消設備,合理的消毒措施,更為嚴格的隔離制度等等。

※對於散戶:

拒絕外人進入豬舍;不隨意外出帶入相關的肉製品;勤於對工作用具消毒;對來訪的拉豬車、飼料車等有很強的防控意識及合理的解決方法。

2 更合理的養豬方式:

以後的養豬方法無疑將更加的科學。

全進全出、養重於防的理念將不再是空話。

2.1 在檢測上:

越來越多的豬場將會配備檢測實驗室,對於豬場的豬瘟、口蹄疫、偽狂犬、藍耳等烈性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及活躍程度有詳細的認識;其次,可針對性做一定的細菌敏感性實驗,制定符合豬場的更為合理的治療方案。

2.2 在保健上:

在對豬群的保健預防上,會摒棄一些陳舊的養殖觀念,能夠合理的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加大中獸藥、酶製劑等替代品的運用,提升豬群的健康度、保障肉製品的安全。

3 更加舒適的養殖環境:

大部分養豬場出現的細菌性的問題,多數要歸結於環境條件等問題上。

因此,以後的養豬場將必定會在通風、採光、保溫、保溼、潔淨度及豬群密度上有很大的改善,疫病發病率將會逐年降低,養殖環境進一步提升。為了豬場長時間的生存,這些改變將會是必然,包括散戶,那就目前來看,很多豬場都在逐級的改造。

4 人員素質上

未來的養豬人的素質將會進一步提升,目前來看,散養戶的整體養殖水平與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未來養豬發展下,將會有更多的“科班出身”的從業人員加入到養殖隊伍中。

5 人工智能養豬

AI養豬早已不是新的詞語,未來我堅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參與到養殖當中來,更好的為豬場服務。

6 樓房結合人工智能模式

廣西揚翔的樓房養豬模式得到很多行業大拿的認同,不失為一種養豬未來的發展方向。


以上可能就是未來養豬的模式及面貌,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知豬先生


從去年8月3號發現國內首例非洲豬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7個月,目前國內養豬業面臨的最大難題還是非瘟防控,豬場管理者小心謹慎,做好豬場疫情防控。



由於沒有明確治療方案,也沒有可預防的疫苗研發出來,豬場只能依靠生物安全來切段傳播途徑,通過提高豬群健康度來保護易感豬群。而且非瘟影響還在持續,據業內專家分析,非瘟可能會在國內持續很長一點時間,短期內淨化不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未來養豬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一、非瘟面前,人人平等

面對非瘟,無論集團化豬場還是中小規模散養戶都容易受到感染。集團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完善,技術力量雄厚,但是接觸病毒的頻次較多,每天都有車輛和人員的進出。中小規模散養戶雖然豬場設備設施落後,消毒觀念差,但是人員活動範圍有限,接觸病毒的機會也比大豬場要少很多。所以說,面對疫情,沒有萬無一失,只有誰能更勝一籌。



二、非瘟考驗豬場綜合防控能力,僥倖躲過的幾率越來越小

  • 縱觀非洲豬瘟的爆發和散發過程,從剛開始報道的案例來看以散養戶為主,多數是豬場存欄低於500頭,基礎母豬數量低於30頭的豬場。但是隨著感染壓力加大,環境中病毒載量升高,越來越多的私人規模化豬場感染,規模介於100到2000頭基礎母豬,後來集團化豬場也出現感染損失。
  • 很多豬場在疫情面前存在僥倖心理,說我還是以前那樣子養豬,消毒也不重視,我就沒有發病。但是隨著二次散發的感染,這些也出現了問題。
  • 現階段真是考驗一個豬場的綜合防控能力,包括周邊養豬密度、豬場選址、生物安全、人員管控力、豬群健康度等,豬場的綜合水平才是防控的基礎。



三、非洲豬瘟影響,改變了國內養豬規模產業結構

散養戶:由於疫情影響,國內散養戶豬場的佔比較之前有所下降,以前散養戶養豬數量佔比國內養豬業百分之七十左右,二輪非瘟影響,使得散養戶數量下降百分之二十左右。

集團化豬場:而集團化上市公司資金雄厚,在總結了非瘟的感染規律後,能夠迅速完善豬場防控體系,並且在高行情背景下,投入大量資金,快速恢復生產。

私人規模化豬場:相比於散養戶和集團豬場,私人場既沒有散養戶靈活,也沒有集團場資金雄厚,技術水平高,這一部分豬場損失是最嚴重的,而且二次復產的啟動資金籌集壓力大。



四、改變咯國內豬價行情正常走勢

正常養豬行情一般賺一年,平一年,賠兩年,但是非瘟來了,打破了原有的養豬行情,受到豬肉供應和生豬存欄的影響。

五、外購育肥戶減少,公司➕農戶模式可能會增多

  • 由於豬源的影響,很多散養外購育肥戶抓不到仔豬,眼睜睜看著豬價,而無豬可養。
  • 還有一部分客戶由於仔豬價格高,沒有買豬資金,也養不了那麼多。
  • 而未來集團化豬場擴張,所產仔豬數量多,需要更多的養戶來育肥仔豬,而且公司加養戶模式客戶可以給養戶承擔一定的風險,降低成本壓力,只是單體利潤有所下降。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持續影響下,養豬業一定會有所變化,無論如何變化,提高豬場飼養管理和加強技術水平都是豬場立足根本。防控非瘟,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和豬群健康度提升是考驗一個豬場的綜合能力提升的關鍵問題。


豬業前沿


非洲豬瘟帶來的影響巨大,未來的養豬的面貌會變成什麼樣呢?

面對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養豬模式也將隨之發生鉅變,

【作者體會】:作者在防控非洲豬瘟經驗和對未來養豬的認識,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對養豬朋友有所啟發。

  1. 無論是規模化大型豬場還農村散養戶在“非瘟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心存僥倖,如不改變養豬觀念,不重視生物安全,不時刻學習防非復養知識,豬場“中招”和復養失敗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作者可不是在危言聳聽。
  2. 由於有非洲豬瘟疫情的存在,養豬已經開始“洗牌”,未來養豬面貌要一定要發生改變,將變的越來越專業化、規範化、工廠化。

  3. 不改變陳舊飼養觀念、不積極學習新知識、固步自封的豬場可能在未來將被淘汰掉。

那麼,未來的養豬,到底會是什麼樣的面貌呢?

第一、人工智能養豬。

  • 隨著互聯網行業進入養豬業,人工智能養豬也成為未來養豬發展方向。
  • 人工智能養豬將實現序化、高效率化、精準化、智能化。
  • 這將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同時也將明顯提高經濟效益。
  • 智能智能養豬是將互聯網技術、智能設備與人、豬、物、場進行連接。


  • 目前,影子科技與揚翔股份已經實現“把豬場搬上了互聯網上”
  • 在未來豬場將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讓豬場人員通過終端設備直接控制豬場。
  • 這將明顯減少人員與豬直接接觸,對防控非洲豬瘟有重要意義。
  • 而且採用豬臉識別技術、整合區塊鏈技術技術,實現豬肉從豬場到餐桌全過追溯。


第二、“公司+農戶”模式

  • “公司+農戶”模式也稱為“溫氏模式”。
  • 是由企業承擔仔豬、飼料、疫苗、技術指導,農戶提供豬舍設備、飼餵生豬,最後育肥豬由公司收購的模式。
  • “公司+農戶”模式和“自繁自養”相比,可以減少母豬場疾病發生,母豬場可以更好的控制疾病,並且豬場也實現了“兩點式”飼養。
  • 農戶會把豬當做自己的豬來養,養戶的責任心、積極性也比較好的。
  • 但農戶的防控非洲豬瘟意識不強,生物安全的措施也也存在漏洞。
  • 因此,公司需要對農戶進行生物安全培訓,提高農戶防控非洲豬瘟意識,並且對豬舍設施的改造,如淋浴室、車輛清洗消毒室等。


第三、規模化家庭豬場或將成為主流

  • 規模化家庭豬場通常是指自繁自養30~100頭經產母豬之間,豬場的技術人員主要以家庭成員為主,也可以少量僱傭幾名員工。
  • 規模化家庭豬場具有抗市場
    風險能力強、管理精細、人工成本低、責任心強等特點。這是往往大型豬場所不具備的。
  • 風險能力強:一般規模化家庭豬場都有一定經濟積累,飼養更加規模和賣豬時機也比較靈活,根據市場行情隨時調整養殖規模和賣豬時間,資金斷裂的風險是比較低的。
  • 管理更加精細:規模化家庭豬場的老闆往往是多重身份,可以說既是技術員,又是飼養員。他們常年堅守在養豬第一線, 能夠及時發現豬場的問題, 並且能夠快速調整。
  • 人工成本低:家庭人員進行飼養和管理,不需要大量僱傭人員,節省了人工成本。
  • 責任心強:能夠真正實現把“小豬當自己的孩子養”,“把母豬當自己的老婆養”。全心全意地把豬養好, 已達到更高生產水平。


第四、大型養豬集團的“一條龍”模式。

  • 大型養豬集團往往自己建立飼料場、獸藥疫苗場、養豬場,甚至是屠宰場、食品加工場,實現以養豬為主的多元化模式。
  • 這種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養豬成本,而且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


第五、經銷商式的養豬技術服務中心。

  • 大北農集團正在重點發展養豬技術服務中心、養豬專業合作社。
  • 當地經銷商和當地散戶戶成立養豬合作社,經銷商提供綜合性養豬技術服務。
  • 如技術服務、種豬、設備、疫苗、獸藥、飼料、仔豬、賣豬等服務。


《豬易知》將持續分享養豬消息、非瘟進展、市場行情、豬病分析。歡迎養豬朋友關注,謝謝!!!


豬易知


非洲豬瘟促使行業淘汰升級,行業標準化將是大勢所趨

如果沒有出現非洲豬瘟,那麼2018年—2020年是規模養殖企業產能釋放的階段,能有這樣的結果也是因為2016年生豬價格處於高位運行,出欄一頭豬將近上千元的利潤,導致養殖戶盲目擴大養殖規模。非洲豬瘟出現後,產能淘汰的速度比較快,特別是進入2019年,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明顯下降,4月份同比下降幅度更是超過了20%,這種現象在以往是沒有出現過的。

無論是豬藍耳病還是非洲豬瘟,實際上都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

從長遠來看,是有利於行業發展的,相信不少養殖戶有切身體會,養豬不僅僅要考慮環保因素,還得重視標準化,實際上門檻在逐步抬高,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無論養殖戶還是屠企,都得堅守職業道德,樹立行業信心



成都小劉生活


1901年在非洲發生的豬瘟,豬和豬接觸可以傳播,人卻沒事,也可以通過人接觸有病的豬通過空氣飛沫土壤都可以傳播別的豬,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此病所以叫做非洲豬瘟。英國科學家在雞鴨鵝狗兔牛身上做過實驗都不傳染,但它們可以攜帶病毒,兔子在第八代接觸豬還會引起非洲豬瘟爆發。帶病毒的豬肉在冷凍環境下一千天病毒還會傳染[捂臉]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根治,養豬場一定要做好隔離消毒工作才可以儘可能地避免傳染。唯獨美國開發出疫苗已經上市。



魚兒抱著蛙


非洲豬瘟從2018.08月份東北發現第一類非洲豬瘟以來,在短短的幾個月非洲豬瘟病毒席捲大半個中國。疫病傳播速度,一些防範意識薄弱的中大型規模化養豬場連連“中槍”,經濟損失慘重。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途徑主要以接觸性傳播為主。雖然隨著疫情愈演愈烈,養殖場防範意識有所改變,但是不足以徹底從根本上能切斷病毒傳染源。一部分感染的豬場,通過加強科學合理管理,極少部分養豬場死亡率控制在50%左右;2019年復養的豬場,成敗個半,在非洲豬瘟疫苗沒有正式普及市場以來,個人認為養豬風險極大。在未來養豬以農戶為主,規模在300頭母豬以下的小型農場。





大腳小腳走天涯


養殖戶表示非洲豬瘟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儘管現在非洲豬瘟疫情已經趨於平穩,但是整體養豬業尚未進入一個穩定的休養生息的狀態。

  自去年非洲豬瘟爆發以來,疫區生豬大量死亡,沒死的活豬被迫以一兩塊錢一斤的低價賣出,造成許多豬場資金鍊斷裂,養殖戶更是身負鉅額外債,許多養殖戶也面臨破產。有些人說現在豬價漲上來了,盈利還不是分分鐘鐘的事兒嗎?可是很多圈裡已經沒有豬了,尷尬不?

  很多養殖戶表示,由於非洲豬瘟的影響,很多養豬大省的退市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養殖戶恢復補欄擴產的積極性並不高,相信如果沒有政策扶持和疫苗問世的話,普通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很難恢復。


小李飼料


家裡今年養豬損失慘重,幾百頭存欄的生豬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被感染了。

現在養豬需要科學又合理的規劃,邀請相關專業人士指導又根據自身條件重新選址重建養殖場。繁殖母豬、繁殖種豬、豬仔、育肥豬、出欄豬等需要合理的隔離佈局,這樣子可以避免有疾病後交叉感染。


隼鷹淚


未來會出現大批量集團化養豬,高規格現代化防疫系統性養殖,防疫條件將會做得越來越好



高州鄉聯


非洲豬瘟侵入我國已近一年時間,它被公認為養豬業的頭號殺手,這種烈性傳染疾病死亡率可達100%,造成了重大的社會、經濟以及政治影響!無論是大、中、小規模的養殖戶都因此蒙受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引起養殖戶的高度警惕!

必須明確一點的是,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無疫苗可防、無藥可治,我國在非瘟疫苗研究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實際應用尚需時日,因此提醒各位養殖戶,切莫聽信謠言,上當受騙!

非洲豬瘟該如何預防呢?

非洲豬瘟雖然來勢兇猛,但並不是說養殖戶只能坐以待斃,通過合理的消毒預防,以及藥物投餵,是能夠起到有效預防作用,大大減輕非瘟所帶來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